把快乐还给童年,给成长更多空间
——谈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2020-12-03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刘 燕
随着小学语文新教材版本的使用,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魅力,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学生个体化发展上,为其成长提供更多、更快乐的空间。借助外力,为构建课堂提供更多新型要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并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建立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快速发展。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融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育主要载体,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但要充分挖掘部编版教材版本中的学习资源,教师还要对其进行扩展,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螺旋上升式的内容,进一步提升语文教材使用效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时候,要从教材与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实施主题式教学,有着潜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并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深度解读文本,必要的时候开展课外阅读,实现教学资源的融合。另外,语文教学资源的融合,不但是文本的融合,还需和其他资源结合,如美术,两者的结合充分提升学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能力,将教材文本中平淡的语言以具象的图形展示出来,此过程既是学生文章理解的步骤,又能充分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语文课堂中汉字的教学,就像是为学生呈现一幅图画,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两者充分融合。语文课堂中具体的实施过程为:通过多媒体,先为学生播放配有文字的图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并描述景象,此过程尽量全由学生进行,既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发展形象思维。如《春晓》诗词教授中,先为学生展示寓意深刻的图画,并以“诗情画意”为主题,带领学生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画意,从中感悟诗意。将诗、歌、画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了解整首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观察图画,从潺潺溪流、小鸟鸣叫、花红柳绿中,感悟诗词情景。然后教师设置任务,让学生经过图文对比后,发表对其意见,教师认真倾听,适当纠正。这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的行为,令其可以自由发挥,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因此更能得心应手。
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看图写作过程,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中春天的细节,然后将对春天的看法通过文字的方法展现出来,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例,促进学生说与写能力的提升。
二、语文教学思路的融合,令课堂更有层次性
以往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对教师教与学生学都带来限制,不能随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知识点的整合更加科学,更能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也要做好教学思路的融合,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纵向融合指将不同年级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融合,勇于突破,打破年级局限,并能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语文知识的整合,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呈现给学生,为其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同化。另一方面,横向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从其学习经验出发,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避免知识重合的基础上,与社会素材结合,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亲和力,进而将学到的语文知识通过迁移,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能在此过程中挖掘语文魅力。
此过程是对语文课程的充实,以一个专题为中心,并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语文课堂中,不但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更多知识。另外学生还能将语文知识运用到解决其他学科问题中,落实素质教育。例如: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融入音乐歌唱内容,利用在音乐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古诗词编制成歌曲,不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研究与创新兴趣,并能在声情并茂的学习氛围中,放松身心,提升幸福感。
三、开发课外生活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多种资源的配合使用,其中课外生活资源很重要,包括实地走访、日常生活和影视等,其范围广泛,时时刻刻存在于任何地点。教师对于此方面资源的整合,就是二次开发教材的过程,但是开发课外生活资源也是一大挑战。通过社会生活找寻生活资源,让课堂不再孤立于现实之外,而是将社会中生活化资源带入课程中,开发具有现代特点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针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还可从本地文化开展创新,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地方寻找学习灵感,感受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继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是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小学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整合新版语文教材,并与其他科目融合,加强生活资源的挖掘,让小学语文课程从单一迈向多元,为学生构建轻松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