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那点事|中国百年输血史

2020-12-03

人人健康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古法交叉感染咸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年杨过被砍断手臂,没有失血过多而亡,难道真是“主角光环”救了他?非也非也,古代医馆虽然没有输血服务,止血补血的方法还是有的,只是效果有待考证。

【古法一】火烧止血 冷兵器时代打仗,缺胳膊少腿是常有的事。战场上脏乱差的恶劣环境下,最常见的止血方法是用火烧,皮肤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会因高温融合起到杀菌作用,低温凝和起到止血作用,是最快速的止血方法,缺点是疼个半死不说还会有感染风险。

【古法二】中药补血 博大精深的中医讲究“益气补血”,古代孕妇生完孩子后大夫都会开点补气血的药方,目的是给失血过多的产妇补补血。此法应对日常气血虚弱的症状还有点效果,对于大出血的情况来说可就没什么用了。

【古法三】饮血治疗 相传咸丰皇帝自幼体质羸弱,有大臣谏言鹿血可保其延年益寿,于是喝血便成了咸丰皇帝的日常,这也是最接近输血的方式了。然而咸丰皇帝并未强壮起来,反而因为喝得太多,早早就驾崩了。《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补虚,止腰痛。”主治肾阳虚导致的疾病,不是谁都可以喝的。杨少侠大难不死的真正原因,有可能是伤口自愈,胳膊断端受到强烈刺激后,组织收缩夹闭血管,暂时止血或减少出血量。

当国内饮血风潮正盛时,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已开始进行输血实验,将羊血输入体内治病。万万没想到人与动物的血液会发生凝结,致死率太高了。输血实验的不断失败,导致巴黎医生协会不得不禁止再用输血术。140 年后,来自英国的产科医生詹姆士·布伦德成功将一个人的血液直接输给另一个人,但是死亡率依旧极高,能否救活全靠蒙。直到1901 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首次发现人类的3 种血型,为确立输血原则奠定了基础,致死率也大大降低。

时间回到1918 年的东方国度,留学归来的刘瑞恒在上海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的血型,输血疗法随之而来。1921 年~1932 年,北京协和医院在临床开展直接输血,自此中国输血疗法的新大门终于打开了。

在战争一茬接一茬的年代,输血疗法成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此后更像坐了火箭一样,在国内开始飞速发展。从1944 年开始,昆明、南京、沈阳等多个城市相继建立起血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在1958 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血站。然而由于当时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及卫生监督系统,部分地区不规范使用采血用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1998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开始施行,无偿献血制度正式启用,同时对医疗临床用血的安全制定了相应法规。为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血站有关设备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所有与血液接触过的用具都是一次性的,用后集中销毁,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同时为了保证用血安全,采集的血液都会经过两次严格检查,首先是献血前的初筛(体检、血型、转氨酶、血比重等),初筛合格后才能献血,采集到的血液会先过滤掉容易引起用血者不良反应的白细胞,再分离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分袋装好贴上标签,等待接受更加严苛的复检。完全合格的血液会分类存放,静静等待需要它们的人。

时至今日,为了更有效利用血液的价值,医院普遍推行成分输血,比如术后需要凝血和止血时,输注血小板完全足矣,如输全血,其他成分发挥不了作用不说,有时还会导致心脏负担。

中国近百年输血史,正是一袋血液由不确定因素走向高度安全保障的故事。

猜你喜欢

古法交叉感染咸丰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妙解写错字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