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

2020-12-03徐淑芳

毛泽东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文明

蔡 玮 徐淑芳

2013 年3 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出版社2014 年版,第272 页。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②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 年10月23 日第2 版。在随后的时间里,习近平又在不同场合数十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赋予其丰富内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通过对当今时代国际社会的深入观察和认真思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当下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关系理念。一种是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就是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文明之间的分歧与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①钟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人民日报》2017 年2 月14 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另一种是一些西方国家政客所主张的利己主义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逆全球化的思潮,他们从国家利己主义和短期利益出发,主张通过自我封闭、提高关税、排斥移民等利己主义的外交举措来维护自身利益,代表着另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尽管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并不一致,却是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延伸,是当前国际社会一股不可忽视的逆流。对此,习近平指出:“随着逆全球化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国际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也与日俱增。 人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②②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9 年6 月8 日。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方面着手,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显然是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正确主张,在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从而超越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非同寻常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关注的目标和焦点置于解决人类前途命运这一重大时代使命之上,突破了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制度的畛域

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其外在形式不管如何变幻,其目的要解决的都是国家间的利益纠葛与纷争,并试图对其进行协调和处理,建立一套能够为各个国家所接受的制度体系和规则理念。因而这些形形色色的观点,都是代表着特定的国家和利益集团所提出来的主张,是其背后利益群体意志的体现,所以不可能摆脱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畛域,也就难以站在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道义制高点上筹划,最终也就无法得到人类社会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

即便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三十年之后,某些西方国家仍然视不同社会制度为不可逾越的界限。现在美国的一些政客,丝毫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他国人民的感受,将国家利己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罔顾大国责任和道义,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可能强化国家之间的对抗。

可见,以社会制度划界、党同伐异的情况在国际社会当中仍然普遍存在,是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普遍遵循的重要潜规则。因此,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其中均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即对不同阵营展开攻击或打压,进行或明或暗的排斥,通过自我话语权体系的建构,竭力阻止对方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在涉及人类的前途命运时,却几乎不考虑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归根结底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理论体系建构,缺乏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大国担当。

从现有国际格局来看,履行时代责任和大国义务已然空前迫切。人类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在整体上享受了数十年的和平,不但对于战争的惨痛缺乏刻骨铭心的教训,反而在右翼思潮的刺激下,忘却了人类用生命和鲜血换取来之不易的和平,而将战争视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方式,全球局势日趋紧张。对这一切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应对乏力,因为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主义,要么只关注现实利益的分配,要么试图通过理想主义的旗帜凝聚共识,因而也就成为不了治疗复杂国际弊病的良方。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和大国担当,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不仅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也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关切,在承认意识形态分歧的基础上,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有价值引领和情感关怀的理念指引,更有利益调配共商、共建、共享的理性方案,实现了价值引领与利益关切的有机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有效应对人类社会在新时代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为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指出一条新路,具备了里程碑式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展现应有的责任担当,在追求发展道路上矢志不移,在团结合作历程中携手奋进,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①习近平:《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15 日。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超越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对抗性思维,实现了国际关系处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化

在传统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不管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尽管其外在表现形式并不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有着唯我独尊的排他性思维。例如,现实主义理论流派所追求的所谓务实取向,很大程度上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认同,无论是“两极稳定论”还是“单极稳定论”②李义虎:《国际格局论》,北京出版社2004 年版,第154 页。或者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等国际关系领域的代表性理论,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排他性思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此即彼等对抗性思维鲜明地体现在现实主义理论建构当中。比如“文明冲突论”就认为,导致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的差异性,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人类在经历了君主冲突、民族国家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之后,将进入文明冲突的阶段。其理由是,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不同文明的相互影响加深,强化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加剧了文明之间的敌对情绪;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③黄日涵、姚玉斐主编:《国际关系实用手册》,天津出版社2013 年版,第292 页。。该理论体现出强烈的排他性色彩,实质上是试图以单一文明一统天下的霸权主义,是强权政治思维,是零和博奕、丛林法则的体现,其本质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在零和博奕、丛林法则的指导下,只能形成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将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简单视为文明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之别。持有类似观点的人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者,奉之为圭臬的西方国家某些领导人就对其他国家和文明以及发展道路和方式难免充满着傲慢与偏见,充斥着强烈的不信任感。当然,被其视为落后的文明体系自然也不会对这种高高在上的做法有任何好感。不同文明之间的不信任感和敌视就会不断加深,成为人类社会冲突与战争的重要根源,“911 事件”实际上就是文明冲突理论所引发的恶果之一。在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的对抗性思维体系当中,只有与自己文化和价值观相同的国家才可能成为盟友,而与自身价值观不一致的国家则永远是敌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不回避文明多样性的问题,认为人类文明并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因此每个文明都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习近平指出:“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524 页。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文明的差异性视为世界丰富多彩的源泉和动力,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只有秉持这种观念,才可能在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沟通,打破壁垒和敌对。

在文明交流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6 日。求同存异体现着文明的包容性,体现了对本国文明的充分自信和对其他文明的尊重,在国际交流当中就不会自视高人一等、居高临下,也不会对其他文明指手画脚,能够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正如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不同历史、宗教、习俗,彼此交相辉映、相因相生,共同擘画出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③习近平:《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15 日。聚同化异则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只有我们将共同点凝聚起来,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妥善和理性处理分歧,人类社会才能携手奔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目标和蓝图,才可能建构不同文明共存、互相包容、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文明竞争与融合发展的体系,形成人类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共商、共建、共享,超越了单边主义的狭隘范畴,实现了合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中国的崛起不会以邻为壑,也不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中国的发展也不能离开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发展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并且把相互依赖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522 页。由于相互依赖格局的形成,各国之间利益荣损与共的联动趋势十分明显,如同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336 页。由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构成的人类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石,进而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存在的现实基础。

事实上,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这一传统古已有之,有积极谋求“君子和而不同”合作共赢逻辑的历史文化传统,新中国更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传统,共商、共建、共享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②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 年1 月20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③《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6 日。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当中,从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到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这些现实主义认为: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即在国际体系层面不存在超国家权威的中央集权),因而国家间的权力难以进行有效制约,必然导致强权国家垄断霸权,而弱小国家只能寻求追随或结盟等“搭便车”或“抱团”的外交政策,以免受到孤立和威胁,因而在国际事务当中不可能享有充分的发言权④聂圣平:《摩根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第15 页。,实际上是为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世界事务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国际组织为中小国家表达自身意见、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舞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国霸权,让单边主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对待国际组织的态度上非常暧昧。不仅如此,当前美国政府还以“退群”作为手段来要挟国际组织。近期,美国不仅退出了自己一手缔造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而且还退出了《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美国的做法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述国际组织的威信和执行能力。从近期世界舞台的政治表现来看,国际组织尽管依然在世界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对于国际利益的协调能力已呈现出削弱的态势。

在国际间人员、物资流动如此频繁的今天,搞单边主义显然不合时宜,也无法解决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一揽子难题,这种自私自利不顾其他国家利益的行径自然不得人心,只有提出能够实现合作共赢的合理方案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

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基于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来的,既体现了对传统国际秩序的尊重,也兼顾了对他国利益的合理关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选择。与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尽管也在亚非很多国家开发了矿产资源,然而无论是从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上还是从促进这些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两者均不可同日而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欠发达国家获得资源和倾销产品的方式,本质上都是掠夺性的,以至于今天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的落后程度令这些从前的殖民者都感到汗颜。更加令人不齿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但不试图帮助被其掠夺的对象发展经济,反而运用各种手段阻碍他们的发展,防止其发展成为对自己构成竞争关系的经济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道路设计等方面均没有掠夺其他国家的企图,反而有“己欲达而达人”的互利思想。2017 年1 月18 日,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指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①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 年1 月20 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充分体现提出者的博大胸襟和气度,我们不仅不害怕别的国家发展起来,而且积极主动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的发展,实际上只有其他国家都发展起来,充分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才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6 日。搞单边主义,纵然依靠武力等手段短时间内压制住某些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歧,还有可能导致矛盾的加剧和进一步复杂化,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一揽子解决人类前途命运问题的中国方案,超越了传统安全领域的范畴,实现了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覆盖

面对新世纪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在指导国际交往、处理国际纷争上应对乏力。现今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毒品泛滥、网络犯罪等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相对于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难题更加复杂和棘手。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手段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并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更难以做到如臂使指。

难民问题,就不仅仅是单纯的难民救济和人道主义危机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年来由于中东地区颜色革命所引发的动荡,导致大量的难民从中东地区逃离,千方百计进入西欧国家。2017 年欧盟各国的注册难民高达的53 万人,2018年为33 万人,给欧洲国家形成了巨大负担。难民涌入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难民会挤占援助国的就业机会,占用其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源,造成援助国的治安问题,对援助国的教育体系形成冲击等。为此在2018 年10 月4 日,丹麦宣布该国将不会接收欧盟2018 年配额指定的任何难民。事实已经证明,难民问题通过传统的政治和外交手段显然是无法解决的。正因为难民问题对德国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和其他领域有着良好表现的总理默克尔在选举中领导的基民盟2017 年年底选票未能达到多数,被迫与其他党派联合组阁。

重大疾病的传播,通过外交手段或者军事封锁显然阻断不了疾病的传播,非洲猪瘟的肆虐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近些年非洲国家与外界交往越来越密切,非洲猪瘟也就从非洲蔓延到欧洲、亚洲。我国最先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①《非洲猪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民日报》2018 年8 月8 日。。随着全球新冠肺炎发展的形势,2020 年3 月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中方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和地区合作,深入参与国际公共卫生治理。

气候问题也是如此,国界无法阻断大气污染的扩散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问题显然单独依靠某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应对处理,单纯的手段也难以应对。2019 年11 月5 日,全球153 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上发出警告称,整个世界正面临气候危机,若不做出深刻且持续的改变,人类将自食其果,面临数不清的灾难。2019 年12 月18 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对马德里气候变化会议的结果表示失望,称国际社会错过了在缓解、适应和融资方面表现出更大雄心以解决气候危机的机会。

又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由于信息没有边界,因此单独运用一个主权国家的力量无法来应对这些问题,单个国家的行政命令难以起到效果。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当中,就需要其他国家的密切合作,否则难以起到良好效果。2019 年11 月7 日,蒙古国执法部门就将查获的759 名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中国籍犯罪嫌疑人遣返回我国。2019 年以来,公安部组织相关地方公安机关多次赴柬埔寨、菲律宾、老挝等国家开展警务执法合作,捣毁了一大批诈骗窝点,先后11 次将1336 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极大震慑了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这些都显示离开国际合作,一个国家很难处理好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问题。

上述的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使用纯粹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的作用是有限的,也难以一揽子解决问题,因此要应对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和新的危机,必须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的综合,必须通过国际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等各种力量的共同协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将传统安全关切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集结资源,完成力量的优化整合,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居于主动地位,从而克服目前针对传统领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乏力的状况,为人类社会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文明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