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视角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路研究

2020-12-03范玲玲郭秀国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业财信息系统财务

范玲玲,郭秀国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在当今大数据共享的新时代,层见叠出的技术创新、应时而生的智能工具,推动着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的不断更新与改造。近些年,随着业财融合理念的提出,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从以基础条件建设为主转变为从满足用户、业务部门的需求出发进行投入和创造。变革后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加快核算时效,将财务从基础且重复的工作中解脱,还起到监督管控的作用,为顺利推行业财融合提供技术支撑。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受到财务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随着跨部门数据共享需求和财务重心的转移等问题的凸显,高校财务亟须规划更具有预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一、高校实现“业财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自身“软实力”水平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国家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倡教育体制改革与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财务有必要深化改革的管理技术,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其他科学技术,促进全数字化的教育主要业务,实现办学数据随业务流程无缝流转,精准服务教学科研协同创新,助力决策信息科学化。实现“业财融合”是高校综合改革的必经之路,需把稳内涵式发展之“舵”,把握机遇,将高校的业务与自身的财务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业财融合,降本增效,从而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二)顺应高校财务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该模式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联系,由此更是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以财务为主线,将财务穿插到相关业务中,发挥财务的管理监督职能。高校财务倡导多视角和共享性,而“业财融合”就是将资源进行糅合、共享利用,同时将财务相关工作前移,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转变,全程参与业务过程。“业财融合”是顺应形势的必然结果,实现业财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对高校管理的作用。

(三)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都要有对应的财务资金保障,以此再具体到每项业务,促进财务与业务结合。透过分析和验证每项业务,设定比较精准的预算经费,为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业财融合”要求财务人员深入业务流程,实行“嵌入式”财务管理,从而实现财务对业务全过程、全要素、全范围的管理。

(四)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导向

近年来,内控建设已成为高校加强廉政、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内控建设的主要重点在鉴别与梳理校内各项业务流程环节的风险点,并以此形成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而建立相对成熟完善的防控机制。“业财融合”是将管理会计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强化管控易滋生廉政风险的业务风险点,给予财务规范和动态监督。

二、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极其不均衡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规模较大院校信息化水平发展相对较快,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及规模较小院校信息化水平则较低,这与领导重视程度、信息化资金投入程度、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有直接关系。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的院校财务已经实现网络化办公、网上预约报账,初步建成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开始逐步向人工智能服务方向发展。而发展较慢的学校各管理系统还是存在“孤岛”现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互通互联,数据共享性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信息化正处在数字校园下的财务办公局域网化到智慧校园下的财务服务互联网化的过渡时期。论文结合相关高校目前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业务需求推动变革,传统管理思想阻碍发展

我国高校目前的财务核算形式仍以“报账型”为基础,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是财务数据核算和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后续监督。如此,并不能够对这些业务做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无法对业务发生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有效监管。在此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的“管理监督”职能。

(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

在高校的内部组织中,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都各行其是,存在信息壁垒,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从而使得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出现严重的断层、重复、停滞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发展,严重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此外,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中还有许多模块,如查询模块、会计模块、预算模块等。这些子系统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也没有关联性。每个系统和数据都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数据的交换度和利用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财务信息化。

(三)信息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造成信息沟通不畅

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业务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也是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部门,须参与学校整个经济业务全过程管理。高校财务信息系统是对学校经济业务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和资金流动数据的集成,并形成巨大的信息数据库。其他各部门数据需求者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整理、解读,可为学校管理层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但是由于各部门数据提取统计口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髙,急需复合型人才

在高校当前财务日常管理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既有财务专业知识背景又兼具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复合人才。事实上,大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都是由懂财务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了解不多的财务人员在推进,这导致整个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顶层设计和管理能力,使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了一定限制。从整个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来看,高校财务部门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水平亟须提高,在条件宽裕的情况下,可以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参与到财务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或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需要,这对整个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内控体系建设与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未能有机统一

只有在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流程来实施,才能保证内控落到实处。信息系统是控制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内控信息系统与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各业务系统要适应控制活动的发展,从而推动内控环境的改变。目前高校内控缺陷主要是控制环境与控制活动不相协调,各业务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对接,必须要打破原有固化思维,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将内控流程嵌入相关业务流程中,才能形成完善有效的内控业务综合管理平台,从目前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看,很难做到这一点,必须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才能有效实施。财务信息系统也是学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其相关业务流程也是内控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必须与相关业务系统,特别是内控系统相关业务有效对接,才能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内控有效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从目前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看,财务系统与内控相关业务系统没能有效对接,影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业财融合”背景,高校财务信息化优化研究

(一)以“线型”管理思想为指导,实现业财一体化

“业财一体化”的体现就是价值链管理,价值链带来了业务流、财务流、管理流的协同合作(图1),一方面促进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有机统一,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时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的分析、优化和协调,关注业务链条中的不增值环节和节点,规范业务的资金支出,实现业务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图1 “业财融合”一体化流程图

(二)建立数据格式标准,实现财务数据有效沟通

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系统还是相对独立的,要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必须建立财务系统与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通过标准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使得财务信息与各业务信息进行有效数据交换,真正实现数据共享。未来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建立连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数据通信路径,以实现数据共享并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三)建立互联云数据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随着高校持续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通过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和数据共享中心(图2)。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将财务、资产、科研、人事、教务、学工等系统数据进行互联,从而实现“数据多运行,人员少跑腿”。职能部门间互联互通的数据传输,对简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有积极作用。

图2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四)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国家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预算管理要求,必须要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要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请、立项审批、项目实施、项目完工、绩效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通过对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高校可运用基于“云会计”系统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图3),实现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该模式采用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将学校整体预算合理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的进行上报,大幅减轻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各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利用“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模式,减少了预算误差和调整时间,实现了部门预算与学校预算的统一。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应建立绩效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考核指标,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加强预算绩效分析,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五)加强对复合型财务服务管理团队的打造

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要求财务工作由以职能为重心的运作模式向以流程为重心的运作模式进行转变,促使财务人员从财务核算向综合管理方向转变,会计人员必须自身进行革新,走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另外,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外部引进同时具备基础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会计复合型人才,从而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注入新思路和新血液;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不仅限于财务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培训,还可以加强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培训,例如系统运行、后台管理和维护,以提高熟练度。只有借助计算机信息相关技术,才能提供更好的财务金融服务。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业财融合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势在必行。为实现转型,高校必须要进行财务、业务管理流程的重整再造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先进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完成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相互联通。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信息系统安全也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挑战,高校应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分析和防范相关信息安全风险,为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业财信息系统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运用
探究电子通信企业发展中的业财融合策略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22年信息系统与运营管理专栏征稿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