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12-03孙锦霞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宜兴市服务业升级

孙锦霞

(中共宜兴市委党校,江苏 宜兴214200)

当前,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立破并举、涤旧生新的时代,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有转危为机,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才能为宜兴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一、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后工业化时代,全球产业结构正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

放眼全世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踏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美欧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接近或超过70%。与此同时,服务业本身出现新的变化,传统服务产业走势逐渐下滑,整体式微。但是,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如零售—网购、餐饮—外卖、教育—网课等。另外,新兴服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如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意文化及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当前,正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需求结构不断扩展,在衣食住行等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追求文化、生态、健康、安全等软需求。另一方面,需求水平不断升级,由追求数量、质量向追求个性化服务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法宝。

(三)江苏省正处在纵深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与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交汇重叠期

江苏省始终用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来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从江苏目前发展实际出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两聚一高”,继续发挥“四千四万精神”,向“强富美高”新江苏稳步前行。江苏省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近年来注重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手,不断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增数量、提质量。目前正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阶段,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对国际、国内及江苏省发展的新形势,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战略部署。总结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将宜兴原有优势产业(如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产业等)提档升级,巩固产业优势。二是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坚持创新商业模式、贯彻“柔性服务”理念,打造高端服务品牌,从而提升生活品质。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业态,从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方面入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国内风险因素增加

首先,近年来全球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暗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贸摩擦的后续影响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下滑,对宜兴市外贸企业造成一定冲击,虽然目前看,贸易战主要在货物贸易领域展开,但是未来可能会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因为一部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是紧密相关的。其次是汇率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此外,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管控以及对我国高科技行业的限制也会影响宜兴市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国内来看,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冲击下,以隔离为主要手段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影响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减少传统服务业需求量。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正常运营也受到疫情影响,大量相关企业员工被要求延迟返城和复工。因此,宜兴市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上受到很大的冲击,急需通过转型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

(二)周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宜兴市服务业发展稳步向前,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8%,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对经济发展贡献明显提高,发展品位明显提升,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成绩固然值得骄傲,但是宜兴市必须认清与周边发达县市、区之间的差距。如表1所示,2019年宜兴市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还不到昆山和江阴的一半,差距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太仓、滨湖等周边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不论增长率还是占GDP比重均要高于宜兴市。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态势,宜兴市现代服务业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面临不进则退、不上则下的尴尬局面。

表1 2019年苏南部分市、区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另外,周边城市资源同质化问题突出,弱化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宜兴处于苏浙皖三省交点,是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和环太湖城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文化禀赋卓越。“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及创意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为拉动宜兴市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和周边城市如湖州、溧阳、长兴、安吉、德清等区位及生态禀赋较类似,项目同质化问题突出。给宜兴市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凸显自身发展特色提出巨大的挑战。

(三)城市能级制约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能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根植于产业规模及发展水平,生活性服务业依托人口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新兴服务业则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宜兴市作为县级市,产业规模和相关服务发展质量不高;人口规模和集聚性与其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高等教育资源缺乏使得本地人力资源不足,同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周边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这些不足成为制约宜兴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主要原因。

三、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全方位政策利好

当前,中国经济亟待转型升级,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指明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高水平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门槛。随后江苏省率先启动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引导有条件的规上企业、产业园区摆正“两业融合”发展理念,制定以两业融合促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宜兴市紧跟中央、江苏省步伐,重拳出击,连续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宜兴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意见》等政策,为促进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便利。

(二)区位优势有利于拓宽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视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全方位释放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潜能。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宜兴作为长三角黄金连接点的优势逐渐显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人力资源是现代服务业主要投入因素,依托沪宁杭等大城市的高校资源,宜兴市由于能级不足进而缺乏高端人才的问题迎刃而解;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本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了政策保证;再次,市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产业兴旺,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为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此,宜兴市应该抓住机遇,奋力打造长三角物流仓储周转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及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等名片。

2018年11月,《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总体规划》确定宜兴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放大了宜兴市地处沪宁杭几何中心、宁杭生态经济带中心节点和环太湖城市圈重要节点的地位优势。批复强调要充分发挥生态、区位、文化优势,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围绕“宜”“兴”做好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靓丽明珠。《总体规划》为宜兴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不能走传统依靠集聚和大量消耗资源推动工业化发展的老路,而是做好“生态+经济”“文化+经济”“服务+经济”文章,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内容,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跨越,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资源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宜”(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兴”(民生兴、产业兴、生态兴、文化兴)两字的内涵。

(三)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宜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

前几年,受各种因素影响,宜兴市传统制造产业出现后继乏力的现象,而新兴产业尚未成熟,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反映产业发展质量的主要指标,比如工业增加值率,只有15%左右,远低于江阴等发达县市,直接造成了GDP等总量指标增长乏力,发展后劲面临断档危机,迫切需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

为此,宜兴市切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动力。一方面,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以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来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主动对标上海及无锡等地产业发展前瞻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物流仓储、节能环保等产业。另一方面,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等手段,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新兴服务业规模,加快壮大创意文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产业。

猜你喜欢

宜兴市服务业升级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
浓浓紫砂情 拳拳报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