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0-12-03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协整物流业福建省

陈 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建 福州350202)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功能区域,该特定区域在关境以外,船舶可以自由进出该区域,同时签订自贸协定的成员国商品也可以免税进出,取消了自贸协定成员国进出自贸区的商品数量限制。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还包括允许外资投资设厂,设立大型的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可以说自贸区的设立为地区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福建自贸区自2015年挂牌成立以来已建设和发展5年时间,在此期间发布和实施了数十项独具福建特色的对台先行先试制度和政策并取得较好的建设成果,福建自贸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福建省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覆盖福州、厦门和平潭三个片区,每个片区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福州片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侨台、金融合作、整车进口口岸、两岸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先行区六重优势;厦门片区分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区域和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以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形成“陆丝、海丝”的交汇,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平潭片区则具有对台合作的特殊机制和自贸区的创新试点政策,已形成了“实验区+自贸区”政策的叠加优势。福建自贸区的建设推动福建省国际物流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处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总长全国第二,福建省港口资源丰富,与台湾隔海相望,成为海上商贸的集散地。福建省也是对外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全省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一般进出口贸易占比较大。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对外贸易发展基础和国际物流发展条件,近年来,福建省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国际物流业不断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福建省运输通道的布局建设、推动了国际物流合作和物流枢纽建设。福建自贸区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因此,福建省有着较好的国际物流发展基础,在福建自贸区设立后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带动了福建国际物流业,以至整体区域物流能力的整合和发展,故研究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对于推动福建国际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自贸区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随着“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政策的出台,国内学者对于从区域经济角度研究国际物流与自贸区协同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何黎明提出福建自贸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联动融合使物流业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张勤研究了福建自贸区物流发展定位并提出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物流相互合作,打造“物流+”开放服务模式等建设性建议;吴慧君提出了福建省港口物流与自贸区建设互动发展建议;黄天湘分析了自贸区与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认为自贸区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实证量化研究方面,林青基于福建自贸区背景,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增长对港口物流的提升效益;田樱则重点研究福州港的发展情况,发现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会促进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而反向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叶榕对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物流业发展进行探析;苏丽军发现国际物流绩效能促进福建贸易额的增长。在对福建自贸区建设的研究中,学者们还会重点关注两岸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产业的对接和竞合,如钟惠芸、郭其友提出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自经区能够推进两区航运、物流对接合作;张园园对海峡两岸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海峡两岸物流竞合发展的具体策略。文章立足福建自贸区的建立,综合研究自贸区背景下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的协整指标体系,然后进行协整关系分析,最后提出促进福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建立

随着福建自贸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国际物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如自贸区的通关便利化能够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改善物流发展环境等。自贸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承接与转移,地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化。国际物流既作为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同时物流业也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文章选定福建自贸区驱动下影响国际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状况。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分别选取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进出口贸易总额(JCK)作为衡量福建自贸区驱动下能够影响国际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福建省货运总量(HYL)和沿海港口吞吐量(GKTTL)衡量福建省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表1)。

表1 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二)协整分析

从福建省2019年统计年鉴和历年统计公报中选取2009~201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货运总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为数据来源,并对四个序列的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表示为lnGDP、lnJCK、lnHYL、lnGKTTL。

1.ADF检验

首先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法对序列做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ΔlnGDP、ΔlnJCK、ΔlnHYL及ΔlnGKTTL分别表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ΔΔlnGDP、ΔΔlnJCK、ΔΔlnHYL及ΔΔlnGKTTL则表示为原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可知,在1%和5%显著水平下,四个原时间序列检验值和一阶差分序列检验值均大于各自临界值,原序列及一阶差分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二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则均小于各自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lnGDP、lnJCK、lnHYL和lnGKTTL四个序列是二阶平稳,皆为二阶单整,lnGDP~I(2)、lnJCK~I(2)、lnHYL~I(2)、lnGKTTL~I(2),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表2 ADF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E-G检验)

采用两变量Engel-Granger检验,分别得到福建自贸区指标变量对国际物流指标变量的协整方程式:

之后对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知,单变量分析中,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协整方程残差序列ADF检验值-1.436429均大于1%、5%、10%的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不平稳,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货运量与进出口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港口吞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及进出口总额的协整方程残差均平稳。多变量分析结果则说明货运量与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两个变量构成协整方程,港口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两个变量也能构成协整方程,且残差序列平稳,均能体现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明港口吞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及进出口总额均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而通过协整模型分析可得出结论,即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能够协同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福建自贸区对福建区域经济、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业发展具有提升效应,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研究表明,福建自贸区与福建省国际物流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两者可以协同发展。在福建自由区的建设过程中,福建省国际物流业应抓住机遇,加速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深化国际物流业与自贸区重点建设产业的融合,优化国际物流发展环境,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从而促进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协同发展。

(一)加速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港口竞争力

在福建省国际物流业中占比最大的当属港口物流,福建的港口资源较丰富,从北到南形成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港区,分布着宁德港、福州港、莆田港、泉州港、厦门港、漳州港等六大港口,但港口布局较为分散,且早期各港口建设都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造成港口同质化建设、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港口资源有效整合,才能提升港口竞争力,并进一步拓展腹地。近年来,福建省密集出台扶持政策支撑福建省港口做大做强,提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规划,多项政策的提出为福建省港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福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港口群,优化港口布局,加速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协调港口错位发展,促进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联动,发挥港口群内拓外扩作用,促进与产业群、城市群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动国际物流业与福建自贸区建设协同发展。

(二)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打造国际物流枢纽

加强物流支撑系统建设,优化港口运输系统布局,完善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大型深水航道建设,改善和提高沿海港口通航条件,增强港口运输保障能力。加快海铁联运建设,强化海西铁路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重点建设连接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拓展中西部的国家高速公路福建段,加快建设疏港公路,实现沿海港口与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国省道、工业区、开发区、科技园区之间快速、顺畅连接的综合运输通道。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榕欧空中快线等国际物流通道,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的互通互联,重点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等国际物流重要枢纽,提升福建沿海港口国际航运能力和航运服务功能,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两岸航运交流合作先行区、东南沿海国际物流中心,进一步优化港口结构,切实推进福建省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三)深化国际物流业与自贸区重点建设产业的融合

福建自贸区立足两岸,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带动区域物流强力整合。在福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积极培育物联网、智能制造、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推进全省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形成跨境电商、商贸流通、轻工业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集聚区,增强福建省产业集聚性与产业联动性,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经济规模和总量提升,扩大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水平,深化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具备全球采购及配送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发展面向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全流程国际物流体系,使福建省国际物流业成为福建自贸区及重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增强国际物流业在福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四)改善服务,优化国际物流发展环境

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政策的推动下,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政策,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开展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建立整合物流、贸易和结算的营运中心,拓展贸易新形式,推行管理信息化、服务标准化,提高物流信息处理的效率,缩短运输流程,从而促进国际物流效率提升。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在自贸区建设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自贸区的“磁吸效应”,吸引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流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持续协同发展。

(五)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两岸产业合作

发挥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及福建自贸区对台政策优势,进一步深化两岸合作。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等产业实现互补联动发展,在闽台农产品贸易基础上,建立自贸区冷链物流中心,增强福建省国际物流产业的多样性。进一步探索两岸供应链协同模式,加强两岸农业、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的对接与合作,畅通福建与台湾地区的海、陆、空物流通道,深化两岸物流政策协调,促进福建国际物流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最终推动福建省国际物流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协整物流业福建省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