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2020-12-02鲁菊英高建林阙纤沣
鲁菊英,高建林,阙纤沣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26001)
慢性疾病(慢病)是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其病程长、起病隐匿且迁延不愈。2015年WHO 将慢性疾病作为世界范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每年约有3600 万人因慢性疾病死亡,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吸烟、酗酒及运动缺乏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疾病死亡风险在不断增高[1]。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慢性疾病防治重点逐渐向健康管理转变[2]。作为跨地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适应时代需求,已纷纷成立体检中心或健康管理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保健预防、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3],建立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各种慢性疾病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群体中疾病的发病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调查,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我院工作人员40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医生占比32.5%,护士53.3%,技师4.5%,行政管理人员7.7%,其他人员2.0%;高级职称31.0%,中级职称33.8%,初级职称35.2%。
1.2 调查方法 对本院抽取的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管理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2019年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大慢性疾病防控举措设置[2]制定问卷内容,包括慢病管理组织框架及内涵建设等。应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计算。
2 结 果
2.1 我院慢性疾病管理现状 我院设有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疾病管理部门),具备独立的健康管理设备、场所和慢病检后门诊,有主持慢病管理科研项目及承办省市级学术会议,但缺少独立的体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暂无市级以上科研成果,未建立相关信息平台支撑。
2.2 我院慢病管理的优势 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我院慢病管理的优势是领导高度重视,专家队伍强大,仪器设备先进,服务对象资源庞大。我院工作人员知晓或认同的慢病管理优势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我院工作人员知晓或认同的慢病管理优势
2.3 我院慢性疾病管理存在的不足 医务人员认为我院慢病管理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学科建设自身定位不清320例(80.0%),专业人才梯队缺乏240例(60.0%),宣教工作欠缺240例(60.0%),患者依从性差200例(50.0%),信息系统和医护平台不到位320例(80.0%),政府资金扶持不到位280例(70.0%),科研240例(60.0%)、特色技术开展和新技术引进困难160例(40.0%)。
3 讨 论
3.1 我院慢病管理的优势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省级疾病与健康管理主委单位,在百姓心目中具有很好的公信力。调查显示,75%医务人员认为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慢病管理工作。在慢性疾病管理的第一步信息收集中,体检是最主要的步骤,85%医务人员认同我院配有收集基础信息所具有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80%医务人员认同强大的专家队伍可以为慢病管理提供专业服务。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每年为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进行健康体检近10 万人次,且与周边许多基层医院建立了医教研合作联盟,服务范围广,90%医务人员认同我院拥有庞大的服务对象资源。
3.2 我院慢病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院慢病管理部门归为健康与疾病管理中心,定位为行政科室,未设立学科带头人。80%医护人员认为学科建设自身定位不清,60%医护人员认为专业人才梯队缺乏,慢病管理的专家梯队亟待建立。在体检诊疗规范、服务质量管理和技术标准化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40%医护人员认为特色技术开展和新技术引进困难,慢病管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慢病管理科研工作涉及临床、流行病统计、医院管理诸多学科,60%医护人员认为相关科研开展困难。80%医务人员认为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只有单纯的体检模块,未与医院整体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客户健康档案的建立也未实现系统化,缺乏慢病管理专门的信息平台,传统的数据储存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慢病管理的需求。60%医务人员平时忙于临床医疗,对管理对象健康宣教不到位,使其对慢性疾病危险危害认识不透。70%医护人员认为慢病管理收费标准尚未建立,缺乏政府资金支持,必然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3.3 提升我院慢病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3.1 组建学科带头人:成立慢病管理工作委员会,明确学科带头人,负责《慢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借助学术平台,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慢病管理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理念。建议南通大学设立相关专业,增加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点设置,使学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3.3.2 普及健康知识:利用院部官方媒体,大力宣传《慢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促进全院职工对慢病管理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培训、服务标准、绩效考核等制度,鼓励广大医务人员践行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3.3.3 加强合作交流:加强与社区、疾控、行业协会的合作,使慢病管理的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点探索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管理路径,更好为百姓健康服务。
3.3.4 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利用慢病诊疗系统将门诊、住院部、体检中心进行关联,并建立专病平台。慢病管理具有“标准化、定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特点,后续服务更加依赖对大数据的分析、评估、预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获得、储存、处理、分析更大量数据,还能创新健康管理新模式。
3.3.5 争取政府支持:目前国家虽然重视慢病管理,但收费标准尚未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涉及的治病防病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政府关注的民生工程,医院要与医保部门联手,利用各种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协同政府落实职责,力争早日将慢病管理费用列入医保支付范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到,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重大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到2030年因重大慢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在这样有利的时机下,我院作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经济带高水平省级综合类医疗中心,要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模式,为千万江海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高的生命质量和更长的生命周期,真正做到大医治未病,大院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