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
2020-12-02山东省莱西市检验检测中心王丰好山东省莱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赵 琦 山东省莱西市检验检测中心 王丰好 山东省莱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也开始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针对性采取改善措施,严格控制食品农药指标,禁止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提升我国食品质量。
1 食品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是防治食品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但长期使用会影响食品安全,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进入人体的方式有3 种:①误食;②长期接触,如农民、农业研究员等;③食品残留,如不注意会危害国民生命。为此,明确农药残留会造成的危害非常重要,主要分为3 方面,①急性中毒。当大量农药进入人体,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病理反应,如未能及时入院治疗,可能会造成个体重伤或死亡。②慢性危害。长期少量接触农药会造成其在人体内堆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并很难及时发现。③致癌危害。农药中所含的危险物质较多,并且多数都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影响人体遗传基因,对人体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1]。
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主要针对被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反应将被检测食品中的残留物质浓度于电化学池中转化为电学参数,进而完成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的特征。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法和电位分析法。其中,电化学传感器法在检测过程中不容易被有害物质感染。电位分析法利用电极电位获取到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具体数据,从而得出农药残留情况,进而制定对策缓解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2.2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主要利用乙酞胆碱酶进行检测,通过待测样品对其抑制情况,了解食品中氨基甲酸醋和有机磷的残留含量,进而判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与其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相比,其准确性和实用性较高。另外,酶抑制法具有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可确保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可以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以数据的形式准确展示被检测食品中残留的农药种类和农药占比,对于多种残留农药的检测也比较精准。免疫分析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利用酶等对农药残留量进行精准测定,在操作方法上和检测成本上都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免疫分析法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检测时间长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完善。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应用于受热易分解类物质的检测,确保能够在物质失去活性之前,确定其农药残留含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检测速度快的优势,但灵敏度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较为不足,检测种类不全面,还需有针对性的做出创新。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开始与高精尖计算机技术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灵敏度不足的问题[2]。高压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作用机理,当被检测物质处于常压时,流动相在通过色谱柱时会遇到阻力,难以继续前进,而高压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流动相,降低色谱柱对其的影响,进而提升农药残留检测的精准度和效率。
2.5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农药成分和固定相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载气流过色谱柱的方式确定被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样品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的保留时间,开展样品分离工作。同时借助相应的处理器检测农药色谱峰,将出峰顺序和样品中不同组分的保留时间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对被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气相色谱法在挥发性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既能够保证检测过程的灵敏度和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又能确保检测速度,提升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效率。另外,气相色谱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被测样品,且对于沸点较高的农药,一般不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
3 结论
综上所述,关注食品农药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利用各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从多角度对食品中残留的有农药进行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针对性调整食品种植技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避免食品中毒事件,为国民的食品食用安全提供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