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探索
2020-12-02马宝玲郭庆革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总站赵伟桥邯郸市永年区农业农村局
□ 赵 清 马宝玲 赵 全 郭庆革 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总站 赵伟桥 邯郸市永年区农业农村局
食用菌,是一种大型可供人们食用的真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人身体有益,是人们日常餐桌必备美食。在我国,食用菌的生产曾多为小规模作坊模式,但其产能无法满足当今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我国菌业生产目前已开始从传统模式向工厂化转变,全国每个地区都有不同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工厂,在食用菌生产发展道路中,工业化模式转型是必然结果。
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主要是以农业副产物如玉米芯等废弃为原材料,其生产结构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比较有特色的生产模式,符合我国现代农业战略发展方向。在生产过程中杜绝任何化工农药的使用,坚持生态绿色生产,从源头保证食品的安全性[1]。
目前我国菌业工厂化发展道路才刚刚起步,其特点如下,①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菌业工厂化的重要性,当前仍以小规模作坊模式进行菌业生产。②企业对菌类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技术方面也缺乏专业性人员,整体行业水平参差不齐。
2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发散到整合,规模化经营
经济利润是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支撑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结构、管理模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利润大小也有所不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很多小型工厂无法抵挡经济浪潮带来的压力,甚至在竞争中没有办法生存。如果将这些小规模作坊整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大规模的工厂,共同学习先进的技术,则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还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日本对100 多家加小型工厂进行了集中整合,企业的利润与之前同期比并没有因工厂整合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2]。
2.2 科学技术的支撑,规避系统风险
将食用菌生产工厂化是一项系统过程,它涉及的技术比较广泛,例如生物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加工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食用菌生产的品质与产量,从而影响企业整体效益。因此在初期规划与筹建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流程,操作标准化,对风险进行防范。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并没有那么成熟,有待完善,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不稳定的问题,环境差异与管理方式确实对产量带来影响,但是工业技术的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韩国,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食用菌的科学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为工厂化生产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菌种。虽然我国食用菌种类繁多,但是这些菌种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大多数企业工厂化生产选用的菌种多为国外引进,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能力会逐渐减弱,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方式并不利于生产。所以我国应该建设专业部门,对食用菌进行科学全面研究,在确保现有菌种产能不变的同时研发出更科学、性质更稳定、产量更高的食用菌菌种,提高食用菌工业化的产能。同时,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要对菌菇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规范工业配比操作流程,对菌菇周期性生长参数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工厂化菌类培养产能[3]。
2.3 工厂化生产逐步取代传统,新品种不断更新
就我国目前生产状态来说,还是以传统模式为菌类生产主体,并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但是在未来食用菌生产发展道路中,传统模式必然会被工业化生产取代。近几年,我国工厂化鲜蘑生产产能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商家只占少数,这些工厂的设备与技术水平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略有不足,但是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也激发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开展。
2.4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发配套设施
只有设备的更新,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才能更好地发展。日韩等发达国家对现有设备生产力仍不满意,还在不断研发更高效的食用菌生产设备,我国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应在借鉴国外生产设备的同时生产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设备。
无论是菌菇种类的研发还是对生产设备的改革,都需要专业性人才,在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蓬勃发展道路中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有工厂化生产实际经验,还要了解食用菌理论知识。人才与技术是食用菌工厂发展高科技技术的核心。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正朝着深层次、科学性方向发展,在发展道路上要认清发展方向,明确菌业发展目标,加强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共同策划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经济浪潮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