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四气五味药学理论探析

2020-12-02陈伟昌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陈伟昌

(安顺市贵航302 医院云马分院中医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四气五味则是指中药的滋味与性质,也属于中药药性理论基础内容。凉、温、热、寒属于四气,还被称作四性[1];咸、辛、甘、苦、酸属于五味。不同中药的四气五味存有一定差异性,进而产生不同的治疗疗效。此理论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本文将针对《黄帝内经》四气五味药学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1.四气五味概述

四气五味简称为气味,存有较多涵义,一种为嗅觉感受外

界事物,另一种则为味觉感受外界事物。四气五味在《黄帝内经》中主要是指食物或者药物的自身属性[2]。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神农本草经·序录》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均有显示,将中药药性分为阴阳,其中阴为味、阳为气,四气五味中又包含阴阳。药物可根据四气阴阳性分类,包括凉、温、热、寒,如果添加平气则会形成五气。此种现象主要来源于阴阳五行和四象。药物可根据五味阴阳性分类,包括辛、甘、咸、苦、酸,五行和五味相通,因此五行属性能够和五味阴阳进行转化。

2.四气之起源、发展

四气包含凉、温、热、寒,和易学四象相对应[3]。在易学中,太极生化阴阳,阴阳衍生万物。阴阳再次分化为四气,即少阴、太阴、少阳和太阳,这也是阴阳衍变四象的重要阶段。四气可将自然界划分为四个季节,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因地球公转现象会产生温、热、凉、寒更替现象。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显示,人体五脏六腑和四气相通。《黄帝内经》则依照天人合一理论将药物划分为四气,即寒热温凉,进而产生四气五味中的四气。四气五味经阴阳分类,五味属阴、四气属阳。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四气五味还能够进行相对属性分类,即厚薄、阴阳等。《神农本草经》中显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因此药物有阴阳之分,阴为味、阳为气。药气进行阴阳分类,寒凉则由阴生,温、热则由阳生,寒凉、温热较为相近,温凉、寒热则相反。少阳则温、太阳则热,少阴则凉、太阴则寒,四象四气相呼应,并和四时、阴阳以及天地变化像对应。

3.五味之起源、发展

五味主要指咸、辛、甘、苦、酸。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4]。”药物五气属阳且和天气相通;地气属阴且滋生于五味;阴阳还会再次划分为阴阳。时间、气候由天决定;空间方位由地决定,五方、五味相通,各属一种性质,五味和四气阴阳之分一致。在五味的基础上增加淡味则变成六味,通过阴阳将其更细致划分。阴包括咸、苦、酸,阳包括淡、甘、辛。由于其性质差异性较大导致其五行不同。五行对应五味,即土对应甘;水对应咸;火对应苦;金对应辛;木对应酸。入五脏的差异性也较大,五脏对应五味,即脾对应甘;肾对应咸;心对应苦;肺对应辛;肝对应酸。

4.升降和四气五味的关联性

五味存在升降属性,但味和气均出现升降趋势,这也就说明所有事物均能够升降出入。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显示,经络、脏腑、人身、天地均与升降密切相关。同时药物气味理论和升降密切联系,在《黄帝内经》[5]中有记载“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其中泄、涌、散、发并不是与苦、酸、甘、辛相对应的功效,则是代表气机。升对应发;沉对应涌;降对应泄;浮对应散。药物气味升降在《黄帝内经》中最早被提出,但升降通常代表运动变化的事物。有医学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升降浮沉四向,其中阴为沉降、阳为浮升。

5.毒性和气味的相关性

在药物四气五味中,进而将其分为薄厚,比如,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薄厚又和药物毒性存有一定联系。毒则是指对人身体有害的草木,常将其草木称之为毒药,一般情况下包含治病所用药物。人体阴阳失调则会发病,因此治疗中常选择偏性药物,用偏治偏,平衡失衡的阴阳。偏性也分高低,也就表示毒性有轻重之分;另一种为狭义毒性,是药物毒性功能的属性,也就是毒害性,而毒药则可产生毒害性。根据《黄帝内经》可将药物依照毒性轻重进行品级分类,即上中下药,其中大多数下药有毒,中药则表示有毒或者无毒,上药则表示全部无毒。药物气味厚薄和毒性轻重密切联系,病轻患者需使用过偏性低、平和药物,例如红枣、莲子等。病情重患者需选择偏性高、气味厚药物,如大黄、香附子等。

6.结束语

《黄帝内经》的方药论述优势不及《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但是对于药物理法来说,《黄帝内经》优势更大,对于气味药理的论述也是《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无法替代的。本文对《黄帝内经》四气五味的药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四气五味在《黄帝内经》中主要是指食物或者药物自身五行相生相克、浮沉升降、阴阳等属性;药物四气五味可进行阴阳分类,阳为四气、阴为五味,由气的阴阳五行、四象,可将药物分为凉、温、热、寒以及平。由味阴阳的差异性,可将药物分为咸、辛、甘、苦、酸。

猜你喜欢

大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小知识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寒热”“形气肿痛”探析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阴阳大论》今何在
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