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育教育中鉴赏民族音乐的研究

2020-12-02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美育素养

刘 蕾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甘肃 庆阳 744500)

前言

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意识、思维、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综合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而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尤为重视高中阶段美育教育。[1]而音乐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教育部门重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开展,其中,《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可见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重视贯彻美育理念。而民族音乐蕴涵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此,在高中美育教育中开展民族音乐鉴赏意义重大。但目前具体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需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分析,找寻高效的解决策略。

一、高中美育教育中鉴赏民族音乐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任何一门艺术均具有其审美价值,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音乐文化汇聚的精髓所在,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在高中美育教学过程中鉴赏民族音乐,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2]以歌剧《图兰朵》为例,其将中国民歌《茉莉花》引入其中,将其设定为主体音调,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同时,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横向旋律的特点,为听众营造了深邃意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特有审美习惯。以新疆歌舞为例,其欢快且轻巧,而蒙古族音乐则具有豁达和悠长的特点;再以江南丝竹为例,其以委婉动人为特点,均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将民族音乐鉴赏应用于高中美育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祖国优秀民族音乐审美体验,传播民族音乐体现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二)能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民族音乐是源远流长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不同音乐体现了不同文化特色,江南音乐优美婉转,与其唯美意境相融合;蒙古长调豪放、宽广、豁达,与其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3]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会涉及京剧音乐《霸王别姬》、河南民歌《刨洋芋》等,均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传递特有的精神真谛,且民族音乐中蕴涵着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信仰、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等内容,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能够促使人民产生民族归属感,强化爱国精神培养,以此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共同生存的灵魂核心所在。

二、高中美育教育中鉴赏民族音乐的现状

目前,高中美育教育中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不断受到教育部门关注,学校重视民族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但是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具体课程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兴趣不足,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而受升学压力影响,且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中生普遍重视文化课程,对民族音乐鉴赏情趣不高,同时缺乏相关体验,很难真正领略乐曲的美妙之处,审美体验不足,进一步导致兴趣减退;(2)缺乏音乐体验感。民族音乐鉴赏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以此领略其中的美好,但很多学生缺乏此类审美体验,在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体验感不足,无法真正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音乐欣赏课程构建难度更高。(3)教师多采取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教师讲解其中包含的理论,让学生学习,并体悟其中蕴涵的精神和审美价值,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且学习中重视总结与掌握,缺乏审美体验。

三、高中美育教育中鉴赏民族音乐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美育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体悟音乐的美好,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所在,在遵照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4]以《高亢的西北腔》教学为例,精选我国西北地区民族音乐精髓,让学生了解西北民族音乐特色,在音乐鉴赏和学习之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西北地区生活、人文、习俗等视频,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民间特色,随后播放相关音乐作品,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更好地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和底蕴。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进而创建更好的音乐欣赏课堂。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小组教学活动,首先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兴趣爱好调查,根据学生情绪爱好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可设置“中华民族音乐组”“古典音乐组”等,根据小组成员实际情况针对性设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课前进行小组讨论,收集相关资料,课堂进行小组间分享,教师对小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此外,还可以开展舞台表演素质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审美素养。以《独特的民族风》教学为例,教师选择维吾尔族民歌,将其改变为歌舞剧,根据学生特长、特点等进行角色选择,进行歌舞剧表演,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故事和精神,体悟民族音乐的美感所在。

(二)强化教师素养,强化其课堂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直接策划者,也是课堂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自身态度、综合素养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呈现效果,尤其对于民族音乐鉴赏课程而言,其实践性较强,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5]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必须不断补充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在课余时间多查阅书籍、浏览网页,适当欣赏有关民族音乐的节目或纪录片,不断锻炼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学习或强化训练民族乐器,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亲自示范,配合技术设备,强化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同时,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或者需求,适当开展“校园民族音乐鉴赏”活动,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排练节目,也可与学生共同参与节目排练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且在集体活动中强化自身审美能力,丰富自身阅历。

(三)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提高教学体验性

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性较强,且审美体验主观色彩较为浓厚,对主体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先进的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例如,在《丝竹相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VR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制作时,教师配合使用VR模拟现实图像,以此拓展音乐教学空间,并营造更为广阔的教学氛围,可利用VR技术营造江南水乡氛围,并引入广东音乐特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深入挖掘音乐教材,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美感

民族音乐鉴赏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学目的之一,在鉴赏民族音乐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提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优选其中优秀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教学设计,欣赏优秀民族音乐,从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音乐,学生能够将思维畅想在传统文化世界中,深入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感知传统文化的美,体会音乐中蕴涵的丰富情感。[6]

比如,在欣赏《十面埋伏》时,就可以通过欣赏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出古战场上激烈且壮烈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绪反应,适时讲授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伏击项羽这个历史文化故事,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使学生整个思维都处于文化故事中。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有所了解,当再次观看电影画面,欣赏音乐歌曲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就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其中情感,还可以在鉴赏音乐时,诱发学生思维想象力,丰富学生想象。长期多次经过类似这种音乐鉴赏训练,学生就能够做到在脑中塑造完成音乐艺术形象,还可以借助自身想象进行合理再创造,从而丰富艺术形式,深切体会音乐的美感。

四、结语

高中美育教育是现阶段教学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而民族音乐鉴赏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学生兴趣不高、教师素养较低、进课堂氛围不佳等问题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从上述方面着手,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并综合应用多种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其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领悟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美育素养
论公民美育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