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使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初探
2020-12-02张靓
张靓
(连云港市眼科医院眼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属青光眼分类中难治性青光眼一类,其非眼部本源性疾病,与全身多种疾病有关。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病指数逐年提升[1]。在眼部的表现主要是因为眼底新生血管布满眼内,形成血管膜阻塞房水流出通道引起眼压极度增高,常规降眼压药物难以控制,难治性还体现在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术中容易出血术后手术容易失败,病人视力不能提高并且迅速下降,甚至最后以摘除眼球而告终[2]。近几年超声使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获得很大进步,通过非侵入方式聚焦高强度超声技术作用于产生房水的睫状体进行精确、可控、温和的热凝固,消融睫状体上皮细胞层,保留睫状体血-房水屏障,降低房水的产生,开放葡萄膜巩膜通道,增加房水的外流,从而达到降低眼内压,治疗中不损伤睫状体本身,避免睫状体功能丧失[3]。文章就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使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进行以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门诊确诊的10例(10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入选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成年男性或女性患者(当地法规规定的临床试验成年人年龄范围);③研究眼被诊断患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的严重视力损害及视野缺损;④眼压及眼部疼痛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未能缓解且眼压为32 ~58mmHg(1mmHg=0.133kPa);⑤本研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进行,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本研究排除任何一眼患有眼内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巩膜薄、脉络膜血管瘤、眼部肿瘤、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②既往或目前患有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可能会给临床状态的评估带来显著偏倚者。其中男5 例,女5 例,年龄43 ~80 岁,平均(56.8±4.4)岁,发病因素:视网膜静脉阻塞:7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治疗前患者常规行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镜、超声活体显微镜、眼轴及白到白测定等,记录疼痛程度、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等情况明确患者是否可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
1.2.2 手术方式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均予以患者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常规清洁结膜囊,消毒术眼周围皮肤,于球后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根据术前角膜白到白的距离选择合适的探头,在UCP 手术系统主界面完善患者个人信息并进行测试,通过后进行下一步操作。综合患者术前眼压、视力情况及视神经萎缩程度决定UCP 扇区的范围。区分标准:①术前仍有光感的7 例(7 只眼),眼压为21~30mmHg 者选择6 扇区,眼压>31mmHg 者选择 8 扇区;②术前无视力的3 例(3 只眼),眼压为 21 ~30mmHg 者选择6 扇区、眼压为31 ~40mmHg 者选择8 扇区、眼压>40mmHg 者选择10 扇区。踩住控制脚踏直至扇区UCP 自动完成,患者无特殊不适后手术眼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术后体位无特殊要求。
1.2.3 术后随访 对术后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患者的眼压、疼痛症状、眼部情况的变 化及有无严重并发症进行观察。术后2 周内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 次/d)预防感染、减轻炎症反应。术后随访过程中若眼压>21mmHg 给予局部降眼压滴眼液治疗。
2.结果
2.1 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
10例(10只眼)术前视力7只眼有光感,其余3只眼均无光感。UCP 术后,7 只眼有光感,其他3 只眼仍无光感,术后视力无提高。
2.2 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包括使用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下,手术当天眼压为33 ~55.7mmHg,平均眼压43.9mmHg;术后1 天平均眼压36.9mmHg,术后1 周平均眼压28.5mmHg,术后1 个月平均眼压23.8mmHg。术后3 个月平均眼压21.7mmHg;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21.7mmHg,其中眼压<21mmHg 有6 只眼,占60%。眼压降低后,所有患者角膜均恢复透明,手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呈现消退。
2.3 手术后疼痛症状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10 例(10 只眼)术前均合并眼部疼痛。UCP 术后,7 例(7只眼)无眼部疼痛,3 例(3 只眼)治疗术后6h 诉眼部疼痛,予以甘露醇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后疼痛渐好转,24h 后疼痛消失。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1 只眼8 扇 区治疗时术中诉眼部酸胀,术中无明显疼痛;3 只眼8 扇区治疗术后6h 诉眼部疼痛,予以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后疼痛渐好转。所有患眼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球结膜炎性反应,术后予以可乐必妥滴眼液、普南扑灵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后均在1 周内恢复。随访期间未见前房积血、晶状体移位、眼内炎、交感性眼炎、视网膜脱离或眼球萎缩。
3.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眼部缺血性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缺血性疾病,在国外文献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首位病因,但本研究中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者较多。目前 NVG 患病率不断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通常预后差,眼压难以控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合理控制眼压,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坏。采用常规滤过性手术及辅助药物降眼压效果不佳,以往采取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光凝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治疗可以降眼压,缓解症状,但组织损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可引起疼痛、葡萄膜炎、视力下降及眼球萎缩等[4]。
UCP 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新型局部睫状体破坏技术,可预测控制眼压,简单、快速、安全、无创,具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UCP 降眼压作用主要是使睫状体上皮热凝固性坏死,减少房水生成,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NVG 因新生血管增生引起房角关闭致房水引流功能差,但房水产生大致正常,而UCP 破坏睫状体上皮组织,引起睫状体凝固坏死收缩,减少房水产生进而降眼压。本组患者术后3M。手术成功率 60%,略低于其他研究报告,分析可能与评判标准、青光眼类型、患者依从性、人群选择等有关。UCP 术后1M,手术成功率高于80%,早期降眼压效果明显,为患者行眼部原发病治疗如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提供了条件[5]。本研究中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眼部鼻侧及颞侧未行超声分布,避开睫状长神经,减轻患者疼痛。治疗后部分患者仍感到不同等级的疼痛,考虑为不同患者痛阈不同所致。本研究患者术后出现球结膜充血,可能因炎症反应刺激或者长期滴降眼压药物,加上手术时外来力量加压引起。患者行冷冻术及其光凝术后大多数会出现角膜轻度水肿、上皮粗糙、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渗出、瞳孔轻度散大、对光反应迟缓等情况,而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后大部分患者角膜水肿减轻,甚至角膜透明,结膜充血较以前减轻,给予对症治疗后1 个月基本可以恢复[6]。术后角膜轻度水肿、球结膜充血等可归因于术中超声对结膜、葡萄膜的刺激所产生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UCP 是治疗NVG 快速、简便且安全的无创性手术方法,虽然光感无显著变化,但有利于降低眼压,减轻眼部疼痛,改善眼部症状,且并发症少。然而,本研究并未设立对照组,未与其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或青光眼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之间缺乏同质性,且随访时间有限,故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