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0-12-02周一俊沙市第四中学湖北荆州434000
周一俊 (沙市第四中学,湖北 荆州 434000)
在高中阶段艺术教育中美术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借助美术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充分开发学生智力,使其审美意识和情感得到有效培养。高中美术教学融合了理论和实践,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鉴赏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美进行塑造,借助教师的引导,认真分析美术理论和作品。高中生正处于形成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和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美并非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美是一种外界事物和心灵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所有人心中和美相关的标准都不一样[1]。美术教育即审美教育,融合了审美和教育。高中美术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培养。美术教育和其它学科又有所区别,美术教育是借助各种艺术活动与艺术形式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增强,确保其身心和谐,使青少年学会正确认知社会、自然中的美,之后感悟美带给人的各种体验,从而将创造美的方法掌握到。所以高中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审美的培养和提高极为有利。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也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采用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的感受,同时在接受美熏陶的同时,显著增强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给予学生帮助,使其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情操。从高中美术教学的视角入手,对审美教育展开分析,可知审美教育、美术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创新美术教育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活动[2]。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上,并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创造美能力、艺术鉴赏思维能力等,使之综合素养在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增强。审美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对美有更深的感受,理解也更加透彻,进而让其置身于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学生能用艺术鉴赏的眼光进行审视,基于此情况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借助高中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色彩能影响人心理的了解,如生活常听说的暖色调和冷色调实际上就是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如绿色、紫色、红色等会带给人一种寒冷之感,当学生在购买窗帘等装饰用品的过程便不会选择这些冷色调的,而可以选择黄色、橙色等暖色系的,以此营造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立足于此角度可以看出,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极为重大,如要对学生展开多元化教育,就必须以此为前提,同时其也是将立德树人这一任务贯彻落实的关键,值得在教育改革中深入探究此问题。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1.联系实际,引入生活
美源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术教师在展开审美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美,将其当作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3]。高中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育,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审美能力,则第一步就需从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调整教学目标与方式,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以及审美感受,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艺术源头,使之对“艺术源于生活”这一说法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做到取材于生活,顺利形成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和建筑相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到实地对生活中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在学习和人物相关的知识时,便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之外,到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对各种人物进行观察,以此密切联系美术教学和生活,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据可循。同时,高中美术教师还应开展适当的美术手工课。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相关美术手法装饰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装饰自己的宿舍或卧室,以此将美术审美教育生活化的目标顺利实现,缩短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
2.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一句经典名言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即使面对的审美对象年龄相同,但因为学生在学识、心境、经历以及情感个性方面的不同,所以便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且在审美意味上也存在差别[4]。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当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欣赏时,不能事先便制定好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应注重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激发,将各种激励手段利用起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对艺术作品的内涵予以欣赏,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此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其是中国画中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主要内容,并带着问题展开欣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为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使之自行对作品的氛围予以体会,并要求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画的内容是什么?采取了何种绘画方式?用笔特色体现在哪里?以及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诉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均能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来。能够看出,鼓励学生发展审美个性,能够帮助他们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审美意境,使之审美意识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增强。
3.结合审美和创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利于增强其审美能力,在鉴赏与观察美术作品中强化学生自身感受与体会,实现高效教学。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审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鉴赏与创作机会,促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创作的同时,可以把作品的审美意境和审美情趣牢牢把握好,有效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例如:在《中国水墨画》教学中,教师组织开展审美创作教学活动。其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用相对应的诗句对作品精心阐述,并在作品适合的地方填充诗句。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学生需要细致地观察与鉴赏作品,了解作品深层次含义,才可找到贴切的诗句,并将其安排在恰当的问题,这不仅可强化学生绘画空间布局设计的能力,而且还可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其圆满完成创作。其二,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绘画出心目中的作品,保证学生可以对诗词中的审美情趣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创作出独特的意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导入“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以此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认真模拟典故“踏花归去马蹄香”作品表现画境,使得审美与创作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美术创造能力,进而实现高中美术教学效果最佳化。
4.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
意气风发、满怀理想的青少年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十分强烈[5]。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高,教师还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是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展和延伸知识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不受时空限制,对展示不同地域和时代的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以《陶器》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此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各个时期的陶器作品展示在学生面前,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将彩陶纹饰的具体绘画特征展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了解。又如,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欣赏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纤夫拉纤的视频,并播放《伏尔加河纤夫曲》,在这一情境下,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深刻领悟美。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美术素材(社会背景、社会风俗及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感悟其中的美。
5.重视学习评价,增强学生审美动力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与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情感认知能力有效提高,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6]。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借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形式,有针对性地评价和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目的,以此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教师要科学、适当的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就创作美术作品的思路和心态,教师应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作品中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美术。教师借助科学的比较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增强,使其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得到培养,这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相信学生,充满耐心,不能太早得出结论,而要立足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与感悟能力,展开综合引导和对比,让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会判断、鉴别与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有效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运用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的评价模式,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我,强化审美意识,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中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结语
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是在学校的长时间培养中逐渐形成的。作为审美教育的一大重要阵地,高中美术教学应和学科特点相结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增强。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把基本的美术技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将学生鉴赏艺术中和现实中美的能力增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