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釉下彩瓷的艺术特色

2020-12-02伍世龙醴陵市汉唐风瓷艺坊

流行色 2020年7期
关键词:彩瓷瓷器纹样

■ 伍世龙/醴陵市汉唐风瓷艺坊

纵观我国陶艺品的历史发展,可发现长沙窑在瓷器领域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瓷器市场影响力。笔者基于长沙窑釉下彩瓷的纹样艺术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釉下彩瓷纹样的艺术特色。

一、长沙窑

我国瓷器工艺品发展过程中,南方地区有出名的浙江越窑,而北方地区则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组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市场格局。在该种陶艺品市场发展环境中,长沙窑生产的彩瓷,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打开了瓷器市场。通过将长沙窑与越窑、邢窑三者比较可知,长沙窑生产的釉下彩瓷,没有青瓷的细致,也比不上邢窑白瓷的雪白,而长沙窑没有以胎质为竞争突破口,而是利用精美绝伦的彩釉进行竞争,在丰富的纹样彩釉装饰下,抚育了釉下彩瓷独特生命力与艺术张力。因此,长沙窑生产的釉下彩瓷,成为我国历史瓷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瓷器的多元化发展。

二、长沙窑釉下彩瓷

1.纹样装饰

釉下彩瓷的纹样装饰称为“窑彩”,即工艺人员利用色料,在瓷器半成品上进行各种花纹与图形的装饰,而后利用白色透明釉进行封釉烧制,精彩美妙的纹样装饰图像,在白色透明釉的包裹下,更加突出彩瓷的纹样装饰艺术特点。釉下彩瓷与其他瓷器进行比较可知,该类瓷器不仅美观,同时外表不易磨损与褪色,可持久保持彩瓷纹样装饰的艺术可观性。

基于彩瓷加工的温度与工序差异分析可知,长沙窑的釉下彩瓷,可依据烧制的工艺分为以下几种:多烧制、三烧制、大窑彩;若基于釉彩的颜色进行划分,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花、褐绿彩、釉下五彩、釉下三彩、釉里红、釉下褐彩等。通过对釉下彩瓷的装饰纹样分析可知,为达到预期艺术装饰效果,需要工艺烧制人员与绘制匠人具有高超的技巧与严谨的心理,根据心中所想准确完成彩瓷的装饰绘画,若没有一次性完成装饰绘画,则对彩瓷的烧制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无法突出釉下彩瓷应用的艺术特点。

2.诞生原由

在对长沙窑的历史诞生原由进行分析可知,长沙窑的兴盛处于晚唐时期。随着晚唐安史之乱的出现,唐玄宗进入四川躲避战乱,促进了大量北方人口向南迁移,而人口迁移过程中很多优秀的工艺匠人,将瓷器的烧制工艺与艺术加工理念带到了长沙地区,进而促使长沙窑釉下彩瓷的诞生与发展。

通过对彩瓷的纹样装饰风格进行分析可知,长沙窑生产的彩瓷装饰手法,与唐三彩的艺术特征非常类似,如彩瓷中“白釉绿彩”的装饰工艺,与北方地区“白釉绿彩瓷瓶”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由此可推论,长沙窑的发展与北方瓷器具有一定关联性。

在长沙窑釉下彩瓷发展创新过程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诗歌,对釉下彩瓷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很多釉下彩瓷中都融合了文人创作的诗歌,通过商贸将诗歌文化传递到不同地区。

近代考古学者对长沙窑瓷器的化学成长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其瓷器制作成分与越州窑的瓷器组成非常相似,充分说明长沙窑继承了越窑与邢窑的特点,加以文化的创新与釉彩的应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釉下彩瓷。

3.工艺价值

通过对釉下彩瓷进行分析可知,瓷器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具备一定工艺鉴赏价值。基于装饰纹样领域,对其釉下彩瓷进行剖析,可发现长沙窑进行加工烧制时,主要采用高温铜红釉,使得釉下彩瓷具有独特艺术特色。长沙窑釉下彩瓷的发展,基于民族文化与民俗工艺,当时的宗教信仰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当时的国际商贸合作下,异域文化对釉下彩的发展起到一定影响,如伊斯兰装饰手法的引入,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在商业来往中推动了中方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三、釉下彩瓷纹样艺术特点综合分析

1.宗教元素

通过对釉下彩瓷的纹样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分析可知,当时的宗教信仰对纹样装饰设计产生一定影响。唐代时期主要的宗教信仰有三种,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其他还有很多小的宗教,这里不作过多探讨。佛教在东汉时期逐渐传入中国,形成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而基督教主要是外来的传教士引入中国。唐朝治理国家时,将道教与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之本,深深的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当中,因此人们进行釉下彩瓷纹样装饰设计时,受到宗教元素的影响。如湖南地区的古代瓷器“青釉绿彩塔纹瓷背壶”,正面的纹样装饰设计时,以七级古佛塔为图像,映衬出佛陀朝圣的意境。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并推动了佛教建筑、文化的发展,如唐朝修建大量佛寺,以供佛教文化开展。因此长沙窑的釉下彩瓷进行纹样设计时,会出现佛教文化元素,体现出当时人民受到宗教文化的直接影响。

2.本土民俗

本土民俗是釉下彩瓷纹样装饰的一大特点,湖南长沙地区作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与形式,在长沙窑瓷器生产过程中,本土民俗为瓷器的艺术加工带来了素材与灵感,突出了本土文化的特色与底蕴。

在盛唐时期文学诗歌的发展非常迅猛,但对釉下彩瓷中的诗歌进行分类发现,很少见到全诗的瓷器作品,笔者认为主要是长沙窑对瓷器作品的定位,在突出实用性基础上,合理提高瓷器的观赏价值,因此在本土民俗融入时,并没有对全文诗句进行加工,而是节选诗歌语句、名言警句、通俗诗歌、俗语等,确保普通消费者可从中了解到长沙地区的民俗文化,不断推动本土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本土民俗与瓷器加工融合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诗人的认同,很多诗人为此创作了许多诗歌,在瓷器的传播下,提升了诗人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釉下彩瓷的作品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其中文字都进行了简化,因为诗人创作的诗歌主要为繁体字,很多民众的文化知识有限,并无法很好解读瓷器中文字的内涵,通过对文字进行简化,以提升釉下彩瓷的市场影响力。

3.商业发展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釉下彩瓷的市场化推广,强化了釉下彩瓷的纹样装饰艺术特色。商业的繁荣主要由于唐朝时期政局的稳定,以及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世界各地的商人前往中国经商,促进了国家贸易的发展。同时,长沙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为瓷器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在社会经济整体向好发展过程中,文化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匠人进行瓷器加工烧制时,将广为流传的诗歌融入到瓷器当中,为釉下彩瓷的艺术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现代我国扬州地区出土的长沙窑瓷器非常多,瓷器的造型精美、纹样丰富、质地洁净,突出了长沙窑瓷器的主要艺术特色与加工特点。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发展,促进了产品与市场的衔接,长沙窑作为瓷器的产地,而扬州作为瓷器的主要市场,因此扬州与长沙的交往非常密切,因此扬州地区储备着大量长沙窑瓷器。纵观我国历史的瓷器发展,可发现长沙窑的瓷器具有独特的市场定位,在产品市场推广过程中,尝试将文学作品与手工艺品进行融合,提高了瓷器的市场价值。同时文学作品对瓷器可进行有效宣传,强化了釉下彩瓷的商业品牌,主要是因为瓷器上赋予的文学作品,意境优美字义浅显,广大消费者可通过阅读鉴赏其文学价值,奠定了长沙窑的市场地位。

4.异域文化

古代盛唐时期,世界各地的文化涌入我国,在对外开放的国家政策下,不断吸收外来异域文化,为长沙窑的兴盛发展奠定有利基础。基于对长沙窑釉下彩瓷的纹样装饰艺术分析,发现装饰中包含波斯文化、唐三彩技艺,充分突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在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下,陆地瓷器的商贸非常不稳定,直接影响到长沙窑的发展。因此长沙窑开辟了新的海上贸易通道,通过对“黑石号”沉船的考古发掘,则可证实当时长沙窑对外海上贸易的频繁,有利证明了长沙窑釉下彩的兴盛历史。为推动长沙窑釉下彩瓷进入国外市场,瓷器纹样装饰设计时,采取很多“海派”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异域文化对当时长沙窑的加工影响,从中可窥探出长沙窑当时的兴盛状态,中国周边的邻国都有长沙窑釉下彩瓷,说明当时长沙窑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国家的瓷器市场交往非常紧密。

在对长沙窑釉下彩瓷的装饰纹样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发现彩瓷装饰中具有伊斯兰风格,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瓷器加工制作时,匠人模仿中亚与西亚地区的金银装饰品,以此促进了异域文化的交融。伊斯兰手工艺品的装饰主要由几何图案、花草图形、阿拉伯文字等,从传入中国的毛毯、陶器、金银制品、绘画,则可发现伊斯兰文化中装饰的特征。

长沙窑进行彩瓷加工时,很多都模仿学习异域文化,如海棠杯的瓷器造型,则是由中亚等国家生产的长口杯演变而来。由于长沙窑的彩瓷工艺品需大量出口到国外,为迎合国外民众的审美需求与艺术追求,在瓷器纹样装饰设计时,将原本的曲线转变为点状,以突出国外消费者对瓷器艺术的消费特点,从侧面推动了中外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结语

在推动我国釉下彩瓷发展创新时,应当分析该瓷器的艺术特色,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文中针对长沙窑的釉下彩瓷进行艺术特色分析,基于不同视野解析了该地区瓷器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彩瓷瓷器纹样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漏痕彩瓷作品
袁飞纹样设计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