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态文化视野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分析
2020-12-02唐铭崧河池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唐铭崧(河池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尝试引入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分析,以此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生态文化的认识,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证。本文对传统文化融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具体分析如下。
一、传统文化融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环境设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全球范围内对环境设计的要求与喜好都存在区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明形象。中国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流传下来诸多的文化符号蕴藏在环境设计之中,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内容。从根本上来看,不论是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内涵文化的环境设计,在本质上都是以符号传递精神的寄托。而设计语言的表现,使得不同内容的文化内涵以各式各样的设计手段,显现出不一样的感受以及特征,其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明内容更是存在不同的区分。例如,传统建筑之中,在园林设计、工艺美术上都存在不同的区分。伴随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深入,现如今对环境设计的内容更为丰富,其寓意和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没有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支撑的设计创作必定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在环境设计当中介入传统文化,首先,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富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内涵,在环境设计中介入传统文化是与国人一贯以来的审美需求相符合的;其次,能够丰富艺术作品的文化意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强调了低调、内敛和含蓄的特征,这也为中华文化生态下的环境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使用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够收获更好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高校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于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加以实践操作,同时学生也能够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高校环境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融入一定的传统生态文化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加强自身对传统艺术的表达同时,实现自身人格、文化、能力的提升,达到综合性的教学成效,学习效果也能达到最佳。
二、环境设计教学现状
1.需要调整和完善教育体系
伴随我国综合实力以及经济实力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认识也在逐步转变,更为优雅、舒适的环境是群众所追求的。对此,作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初衷,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地进步,更好适应如今现代化人民群众对环境多元化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更需要切实把握地域、历史和传统文化上的现代化教学。目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尽管融入了一定的针对传统文化生态的探讨,但其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和否定性。目前环境专业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对整个教学的模式存在明显时间属性上的不足,针对教学体系仍然需要系统性地规范方式以及专业设计。
2.学习方法受表达方式的束缚
区别于数学、物理等理工科高校专业,从性质上来分析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环境设计专业高度强调了创意、想象力丰富,因此正确答案并无固定的公式。目前的教学内容大多较为刻板,以条条框框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学工作仅仅依托于教材有限的内容,学生也只能根据模板和标准进行设计,缺乏主观价值上的思考导致了僵化的教育模式,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下失去创新意识。就环境设计教学的根本来看,其教学内容需要在水平以及垂直上变化。水平变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思维方式转变,不论什么思维方式都可以采用专门的解决方法加以优化。垂直变化则指的是针对同一流程,采用区别的方法运作。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灵活转变,找到最有深度和价值的方法。
3.缺乏对于传统地域文化知识的修为和沉淀
传统高校环境设计的教育模式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工作,使得学生针对人文方面的知识本来就不牢靠,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日益下降。实际上,环境设计是一项高度强调综合性能力的艺术化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设计的初衷上来看,与设计者的理念、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息息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培养综合能力的学生为根本要义。在环境设计方面,传统地域文化知识及传统文化元素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的精神产物,环境设计可以反映当地文化和民俗。许多教师和学生还对传统地域文化应用的意义不重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计算机图形学和手绘效果的专业实践,轻视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对于传统地域文化知识的修为和沉淀。这样会导致学生的作品“形式主义”的感受突出,难以有机结合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上也会以应付了事的心态处理,使得丢失了环境设计的初衷,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和设计效果。
三、传统生态文化视野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1.课程体系的搭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将传统生态文化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结合。第二,选择适当的课程方式。利用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拓展环境设计教育的知名度,进而构建更为具备地方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体系。将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看来,通过建立“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双向细目表,将已经进行过筛选的民传统生态文化依据展开分类,进而匹配相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接。例如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中涉及到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常识,装饰材料的选取和应用技术,生态观念和制度,以及生态遗存等内容,就可以良好的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材料与构造、环境生态学、环境设计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匹配。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展开:第一是通过开设具备地域特色的选修课的方式(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民族种类十分丰富,各个民族自身的传统生态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根据高校所在地所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专业课的匹配能够更好地展示本地民族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为系统的掌握学校所在地的特有民族的生态文化知识,并将此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第二是将当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所学内容相结合。将当地特色文化与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结合,通过在教学大纲,学科目标规划中加入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方式,提升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影响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更为恰当地找到传统文化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连接点,进而更好的将民族生态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材料与构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就地取材”这一选材原则,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西北地区生土建筑,滇南地区竹建筑,广西、黔南、滇、东北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石头建筑等内容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木、竹、土、石等材料的建筑构造和工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也可以通过民族传统的生态技艺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上述这两种课程设置,能够更为快速的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在专业教育中结合传统生态文化的方式,重点在于自然融入,不能过于刻意,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依据地域文化特色,整合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环境设计教学应当紧随时代发展,增强自身对于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将传统地域文化结合环境设计教学的方式,更好的在环境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地域文化,进而更好地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发展和改革,帮助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更好地表现传统地域文化的特点,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进行环境设计教学时,应当重视强调“能力强、宽口径、厚基础、与众不同”。将一些边缘学科的内容吸收进来为环境设计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以及广泛的民俗文化,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的设计格局,能够结合传统地域文化的审美形式,构建更为独特的设计风格。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还应当帮助学生提升精神文化,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将保护民间文化作为基础,通过结合新思维新方法的方式,更好的帮助传统文化获得发展,为社会做出自身的贡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转换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把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变化为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模式,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为主动的展开学习,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眼界开拓,自身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总之,结合以上研究,本文从三个部分对传统生态文化视野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实践分析过程种,进一步提高了对于环境及设计专业的教学认识,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以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