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微一端”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

2020-12-02栾英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栾英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0 前言

“两微一端”指的是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APP)的简称,即“互联网+”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17亿。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微博、微信倍受网友青睐,2019年3月5日,新浪科技发表数据称,截止2018年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62亿,连续3年保持同比7000万及以上用户净增长。同时,微信官方也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亿,平均每天有450亿次的信息发送出去,4.1亿次音视频呼叫成功。数据表明,人们对“两微一端”这一新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的主阵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下,开始了线上课程,从线下实体课堂“面对面”转变为线上虚拟课堂“键对键”,这既是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之举,也是大规模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利契机。我们将课堂教学搬到了网上,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两微一端”的积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理顺了线上教学的诉求特点,同时也从中获知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两微一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两微一端”技术已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两微一端”技术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1.1 “两微一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新机遇

“两微一端”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契机,开拓新局面。首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两微一端”成为大学生生活和交往的主要渠道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了、方法多样了。例如,各高校纷纷在微信和微博注册账号或公众平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最新文件精神传达给学生,同时可以通过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沟通。同时,一些学习软件通过移动客户端开放在线教育平台。如智慧树、网易公开课、在线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有大量名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频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浏览图书、听讲座等形式,收获丰富知识,提升道德素养。其次,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时代,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通过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信息资源。大学生在手机上不仅可以关注到正在发生的新闻,还能够参与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育者通过关注后台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关注焦点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确保学生们正确的价值导向。最后,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讲授内容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对讲授内容不感兴趣。“两微一端”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教育者可以将文字、图片、影音资源通过“两微一端”展现给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的学习软件,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案例点评、通知签到、作业考核等互动交流,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2 “两微一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两微一端”像一把双刃剑,在近几年的应用中,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新问题。“两微一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连贯性、教育者的主体性、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两微一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连贯性。“两微一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平台资源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的教育者讲授一元化挑战网络信息多元化,极大的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同时,学生们普遍热衷于关注平台上的一些娱乐性的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相反,一些时政新闻、政治类信息、社会问题等备受冷落。长此以往,主流价值观念将偏离轨道,政治和社会问题将被边缘化,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将被弱化。其次,“两微一端”挑战了教育者的主体性。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在学生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的绝对依赖和尊重,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两微一端”背景下,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两微一端”上的“新鲜事物”比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网络上一些对于热点问题不实的点评,也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怀疑,信息的不对等性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下降,教师的主体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后,“两微一端”对学生思想观念冲击较大。“两微一端”虽然信息丰富、快捷,但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任何人注册都可以拥有账户,发表见解,这就导致“两微一端”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使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动摇,甚至误入歧途。

2 “两微一端”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两微一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它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冲击,但如果应用得当,将新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打造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够更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 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如课堂、社团、宣传栏、校报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兴媒体的功能也不容忽视,高校应充分挖掘“两微一端”的传播优势,将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首先,高校应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平台注册公众号,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们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在公众号上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播报每日热点新闻和社会关注问题,同时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其次,高校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购买优秀的学习资源。移动客户端有各类学习软件APP(如智慧树,超星学习通,名师讲堂等),软件上有各大名校、名师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教育者应注意引导学生课下学习。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软件上自学,完成自学内容后课堂讨论,使学生对一些政治信息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内心真正接受。最后,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两微一端”平台建设和管理。高校应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两微一端”平台上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微栏目”、“微天地”,完成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启发思想、获取知识、获得感悟、提高能力。同时,高校也应注意引导平台上的舆论走向,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对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评论,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领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2 提升教育者意识和能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运用新技术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覆盖面广,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下真功夫,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提升教师接受新技术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于“两微一端”被高校的大学生广泛使用,普及率越来越高,高校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改变以往“一见学生拿手机就为之色变”的传统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两微一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最后,增强教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目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仍坚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鲜事物不愿意接触和运用。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应用技能培训,使其了解“两微一端”的应用模式,学习如何在移动互联网上正确操作、运用学习软件APP进行课堂签到、讨论、投票、课后作业、期末考核等。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都重视和运用起来,“两微一端”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3 健全舆情监督体系

网络是目前舆情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上信息泄露等网络犯罪事件也频繁出现,例如在今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不实的社会舆论和谣言,引起了民众恐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健全舆情监督体系刻不容缓。首先,国家应尽快完善网络立法,使网络监管有法可依。其次,“两微一端”需要通过移动手机通讯来完成,网络运营商们也应当负起责任,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最后,高校应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审核网络信息。对“两微一端”上散播谣言、虚假信息、不实评论等要及时拦截。同时,任命网络监管员对校园微博、微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的信息进行监管,一旦出现色情、暴力、犯罪等不良信息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应当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并追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2.4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资源的创新利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获得感。首先,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方式,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刷新了学生们对学习的认知,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上的视频、新闻和影音文件等,很多都是开放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教师在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我们将其案例合理利用起来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提升他们未来从业应当具备的道德素养。其次,促进人力资源整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课,教师都占据主导地位,是教学主体和主要力量。在教学中,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应该相互配合,在教学中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多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应用网络上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共鸣。

3 结论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5G时代即将到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代发展同步,将传统教育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路径,更好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近年来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多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课教学为辅,在新形势下,如何客观面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是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的关键议题。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思政课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观察世情国情、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年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安排,线上学习;更有众多青年学生闻令而动,不畏艰险,志愿投身战“疫”中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思政课改革创新优化的实效性,同时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在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完成课前推送的学习内容。做到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准安排,在直播中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解答,加强有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努力提升教学效果。授课中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生动育人素材,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学生培植战胜疫情的“精神疫苗”。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知识问题,更要关心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以行动诠释初心,用担当铸就梦想,在疫情面前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更要给与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的担当。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在“两微一端”的视角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以疫情为教材,把灾难变能量,给学生上好人生中特殊的思政课,为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贡献思政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