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工厂推进精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01景茹
景茹
摘 要:本文首先细致分析了行业内同类工厂精益管理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注重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注重领导的参与和实践、注重部门之间的同频共振、注重健全合理的企业标准、注重正负相辅的激励考核五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工厂;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2013年,行业印发通知,号召各企业导入精益理念,运用精益方法,实现精益目标。各卷烟工厂按照行业指导思路,策划、组织、实施精益管理,在减少浪费、控制费用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细致分析其做法和效果,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卷烟工厂精益管理工作现状
虽然行业内各工厂开展精益管理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总体架构、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差异不大,呈现出“点差异、线类似、面相同”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推进组式的职能分工
以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为基础、成立专业推进组是目前行业推进某一专项工作的通用做法,精益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各工厂分别成立了精益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绝大多数企业将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部门,由其负责策划方案、分解目标、监督执行、检查考核。行业在推进精益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明确了四大重点即精益生产、精益质量、精益营销、精益物流。各工厂按照这一思路,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了精益设备、精益物耗、精益现场、精益能源、精益安全等,基本形成了完备的专项工作推进组织机构。
(二)系统融合的层级目标管理
2013年以前,工厂层面目标指标包括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对标创优指标、上级部门下发的绩效合约指标、安全目标责任书指标、党风廉政指标、创一流体系指标等。2015年,行业下发了13项精益生产关键评价指标。这些目标指标相互交织,受不同的部门主控,且同一指标在不同的领域指标值差异明显,系统融合、整体提升成为趋势。一些工厂对不同领域的指标主控部门进行了调整,统一了指标名称、统计口径、测量周期,并以最严的标准进行管控,实现了“数出一门,量出一家”。
(三)课题主导的全员改善活动
迄今为止,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近32年。在行业倡导精益课题之前,QC小组活动一直是行业改善的主力。随着行业《精益管理工作评价暨“精益十佳”标兵单位评选办法》的出台,合理化建议、A3报告、六西格玛项目、全员生产维护体系(TPM)、精益課题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有效协调、平衡和管理这些改善活动,提高全员改善的积极性,以QC小组活动和精益课题为主导,按改善内容分类、分级的改善管理机制在各个基层单位逐步建立,改善活动的参与率、项目数量、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专利获批数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四)聚焦可控成本费用的管控
对整个企业而言,所有的成本费用都是可控的,但对企业内部的分厂来说,则各有其专属的可控成本费用。工厂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向是以预算为标准,实现可控成本费用的节约。其中,成本降耗主要包括原料配方、主要材料;可控费用方面有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修理费、信息系统维护费等。成本费用管理部门按照年度预算和降本增效的目标任务,在调研的基础上二次分解目标任务,各项费用的主控部门负责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五)重奖轻罚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营造浓厚的精益氛围、带动全员参与,大部分工厂采取“重奖轻罚”的正向激励策略提升工作水平,表现在设置指标考核标准时,将能达到的最低值设置为基准值,确保大部分部门、岗位都能达标,不受处罚;在改善成果的奖励方面,对结题成果进行优厚的物质奖励,对参与人员在选优、评优方面提供便利,而对未能如期结题、预期效果不佳的课题则从轻或避免考核。通过“重奖轻罚”的考核机制,工厂树立了一批标杆,向标杆看齐的向心力也逐步增强。
二、卷烟工厂精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业各工厂降本增效工作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以下五点,而正视缺陷、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本身就是一种精益改善活动。
(一)流程管理思想缺乏
按精益专题模块划分究其根本还是建立在部门职能职责的基础上,并没有从“流程”的角度思考,未突破部门边界,部门间职责界限不清,主动承担责任的部门反而成为事实上的“责任者”。由于“本位思想”和“牛鞭效应”的存在,每个模块的主控部门只负责自身区域内的工作,关注的是流程上的各个节点,无人对某一流程运行的有效性负责,也无人对降本增效工作整体推进绩效负责。一旦上级部门考核,全厂均担责任、均分处罚金额的方式也让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观念淡薄
过去的十年,工厂产量和收入都处于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企业资金充足,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及其他资源的投入不计成本,不考虑适宜性和必要性,也没有开展严谨的效果评估,这种盲目、从众的资源支配习惯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资源不仅包括资金,还有人员、时间、空间等,投入产出分析观念淡薄是诸多浪费产生的根源。
(三)领军人才的培养滞后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招聘为企业注入了新活力,但与企业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相关管理岗位、新设备、新工艺缺乏专业人才;部分关键岗位技术人才供求矛盾突出;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依然缺乏,尤其是掌握高端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比较匮乏。
(四)降本增效的力度不大
工厂从可控费用和成本降耗入手,开展降本增效的力度与当前的形势相比还不够大。产品成本中原料占比最高,占库存最多,保养费用最高,这是工厂发展的瓶颈。但各个工厂并没有从长远的产量变化角度科学、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导致部分原料未能如期投入使用,出现严重的霉变、虫变、烧包现象,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外,一些工厂缺乏对积累的物耗数据的系统分析,以及对设备参数、工艺技术参数变动与各类消耗的相关性的有效研究,使得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和改进缺乏依据,难以实施。
(五)盲目导入先进的方法和工具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启蒙于日本丰田,价值流分析是其惯用的一种精益生产工具。例如:汽车制造企业输出的是单件产品(硬件),工厂则是对流程性材料的加工和包装,二者的产品属性截然不同,价值流分析并不全适合工厂,这种工具的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还有六西格玛项目、工业工程等,其思想、理念均可借鉴,但方法的采用必须慎重。行业内个别企业全面铺开的做法,无疑会使管理工作推进不力或效果不佳,甚至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三、卷烟工厂精益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
行业基层单位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尤其是工厂的生产一线。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企业的困境和风险,一线员工知之甚少。不了解所以不理解、不赞同、不配合、不执行,这也是工厂降本增效的一个重大阻力,所以對基层员工开展危机意识教育很有必要。员工只有切实感受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个人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才能有主人翁精神,才能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才能时时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危机意识能够促使员工关注企业的政策、措施,促使员工主动实践和创新,有助于形成全员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良好氛围,企业所存在的资源过度耗用、降本增效力度不够等问题也会自动减少和消除。
(二)注重领导的参与和实践
与众多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对精益管理工作普遍重视有余,但参与和实践不够。质量管理体系中对领导的作用概括为“引领和导航”,“引领”作用的重要部分就是示范,示范会促进员工的规范和趋同,而示范最需要的就是领导的参与和实践。一方面,领导参与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工作的具体策划,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现状,对解决系统性问题、趋势性问题,协调各方资源有重大裨益;另一方面,只有实践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严格执行工厂的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才会观望、重视、模仿、执行,并从内心认同。
(三)注重部门之间的同频共振
企业是一个组织,需要协同共进,而不是“单兵作战”。降本增效工作不是企管、财务、生产部门的事情,而是关乎企业持续发展的大事,需要组织内的各个部门、岗位同向发力。高层需要统筹安排,对各部门在精益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职能职责进行清晰、明确、有效的安排;各部门要将精益管理融入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要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其他专项工作相协调;主控部门要对各流程节点出现的推诿扯皮问题进行协调、调研和再优化。只有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方向、步调一致,精益管理工作才会最终得到落实。
(四)注重健全合理的企业标准
企业内部协商一致后的职能职责、工作要求、考核标准等都要以企业标准为载体,经权威机构发布,这是“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前提。精益管理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建章立制是其基本保障。精益管理方法工具的应用、改善项目的征评程序、成果的推广应用需要以标准明确,降本增效的职责划分、过程实施、效果评估更需要标准的规范。围绕降本增效的核心标准,人力资源、财务、生产、设备、工艺质量、物流、安全等重点工作的配套制度要同步跟进。企业标准的协调一致会增强企业的合力,确保实施效果。
(五)注重正负相辅的激励考核
精益管理工作启动之初,正激励占据了企业考核的主导地位。但正激励并非万能,一方面,总有一部分人游离于其吸引力之外;另一方面,正激励产生的趋利效应会误导员工的价值取向。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负激励在考核中的比重应逐步上升,要由引导员工行为逐步向约束员工行为转变,由鼓励性向强制性转变。负激励过轻,处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效果;过重则易伤害员工情感,破坏凝聚力。正负激励力度与尺度相辅的辩证应用才是良策。
参考文献
[1]张海良.精益管理在电力行业中的推广应用[J].神华科技,2018,16(11):13-15,21.
[2]乔琦.如何开展精益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5):48.
[3]王进文,崔卉妮.悟道、乘势、习术:湖南省烟草公司精益管理实施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2):19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