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影响的研究

2020-12-01黄缨焱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人文素质大学生

黄缨焱

摘 要:大学阶段是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高等教育阶段,也是一个人成人入世的重要人生拐点。个人礼仪不只会全方位体现一个人道德品质,也能体现一个人教育背景和水平,因此高校不应该只关注成绩,还应该关注礼仪教育,正视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所面对的困境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礼仪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具体措施进行归纳,以期能够综合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人文素质的当代青年。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

一、引言

中华民族自古为礼仪之邦,从周礼延续至今的中华传统礼仪,“仁义礼智信”不只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精神助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礼仪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民族,礼仪都是内在精神的风貌展示。礼仪是人文精神的必要体现,是人文素养的根基,有益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高校兼顾大学生成绩的同时,同样注重礼仪教育,真正弘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秉承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基于此,高校一定要认清大学的礼仪教育现状,明确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探索出真正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教育提升路径。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

(一)礼仪教育基础薄弱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标的,学生受困于书山题海,往往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了礼仪教育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这种习惯不能指望在大学阶段用一朝一夕的时间改变,因为大学时间有限、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大学生依旧延续了应试教育的思维,学习上具有较强功利性。这种学习思维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个人仪表装束和行为习惯对他人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学宿舍中的矛盾,由于彼此个性较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强烈的冲突和争执,再加上大学普遍管理手段不强,缺乏义务阶段的班级凝聚力,上课往往合班上课,在尊师重道和课堂纪律方面无法令人满意。此外,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喜欢韩剧、日漫、美剧等,将传统文化等同于落后,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弊病[1]。

(二)高校礼仪教育不够创新

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礼仪教育相较于主流课业,只是被边缘化的课程,因而在课程教学模式上,也没有费尽心力进行相应创新,依然沿用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礼仪教育经常被当作选修课,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在听课之中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容易出现懈怠情绪。而且,高校并没有在必修学分课程中加入礼仪教育,闭卷考试的可行性也不强,对将来就业也没有立竿見影的作用,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对礼仪教育课程漠视也就在所难免。

(三)大学教师不具备较高礼仪修养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教授者是高校教师,尽管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但是同其他学科一样,高校教师也应当比学生有更多礼仪修养,更重视自身礼仪的养成,在授课中注重言传身教,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就目前而言,很多教师未能提升自身礼仪修养,因而很难带动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传授的东西很难令学生信服。高校在教师考评机制上,更多集中于科研和教学,在这两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教师通常会获得职称晋升的先机,而在教师礼仪修养和个人素质上的评价机制却流于形式,导致教师就存在很强投机心理,重视工作功利性,礼仪教育工作形同虚设[2]。

三、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传递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本质是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涵盖范围很广泛,道德知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知识等都在其中。礼仪教育在人文知识传递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是教授传统礼仪源起和发展,还是世界各国礼仪的由来,或是传统礼仪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作用,都会在一定范围内涵盖人文领域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能熟练掌握这类知识,就会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度较高,迫切希望学习到新知识。然而传统礼仪教育并不具备新鲜的特点,这就导致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礼仪教学存在一定难度。礼仪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宗旨的课程,教师可以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礼仪教育,全方位助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二)礼仪教育传授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对于大学生发展尤为重要,可以彰显人文知识内在逻辑规律,帮助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多加思考和探索,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增加对生活中真善美的体悟,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人文思想:

首先是人本观念思想,实质是以人为社会核心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具备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同样存在联系,会相互影响、作用和制约。科学技术是提升人文思想方面的有力理性武器,也是人文思想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次是个人观念思想,也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的作用。个人观念思想并非站在集体利益的对立面,而是重视自身合理合法的权益,对自身权益加以必要保护与捍卫,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任何时候都不能对他人合理合法利益产生损害[3]。

再次是自由观念思想,也就是任何人都有自身自由。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向往绝对自由,那必然是不自由的。每个人都充分尊重他人自由,才能保证自身自由。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标准制订规则,就可以充分实现自由。作为个人,如果违背规则,就一定要付出一定代价,受到相应惩罚。因此,在正常规则下约束个人,一定要在充分尊重他人自由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自由。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进行礼仪教育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其中传授人文思想,助力大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三)礼仪教育遵循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指的是人文思想涵盖的认识实践方法,强调以某一阶层利益为出发点,站在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上作出判断,本质上也是一种广阔视角。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的外现,体现了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大学生用礼仪教育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在方法上大相径庭,前者在结果的精确性与普适性更为重视,后者更重视过程的良好体验,和特定文化也存在联系。礼仪教育在重视体验的同时,更要求在教育中侧重实践教育,真正帮助大学生明确为人处世的要领,进而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四)礼仪教育蕴含人文精神

在礼仪教育当中,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格独立且平等。这就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代表着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关系时,要秉承着尊重和互利的原则。确保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谐,并在遵循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同时,实现对其他物的尊重,充分发扬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精神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一)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

当前社会背景下,国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公民自身道德素质也在提升中。大学生是未来希望,也需要以道德文明的实践者自居,充分落实相关素质的提升。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礼仪教育规章制度,开展全面的礼仪教育,令大学生对礼仪学习课程充分重视,调动学习兴趣,使自身文化底蕴不断提升。鉴于高校普遍没有礼仪教育的院系专业,高校教师也没有在礼仪教育上投入太多精力,自然也就没有全面系统的礼仪教育制度。高校一定要充分重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将礼仪教育和别的课程摆到同等位置,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上开展全面教学,令大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鉴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毕业和就业带来的打击,高等院校可以有针对地在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增加礼仪教育科目,采用模拟面试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面试流程和面试环节的熟悉,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处[4]。

(二)创新传统礼仪教学方法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有必要创新现有的礼仪教育模式,不能单纯将礼仪教育作为书本上的课程,而是应当充分认识到礼仪教育和现实世界的匹配程度,加强教学实践。高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教学法,也就是在讲授时预设一些情景,对可能产生的各种状况实时模拟,对不同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效应,令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领会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三)在高校范围内开设礼仪社团

大学社团是大学生开展课余活动的主要组织单位,可以让礼仪教育走出教室、走下课堂,真正深入学生生活。学校可以起到牵头作用,在高校范围内开设礼仪社团,使礼仪文化真正在学生团体中遍地开花。大学校园社团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視,高校开展礼仪教育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令学生真正拓宽教育范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实践时更加自觉。例如,近年来,伴随着国漫的发展,汉服也逐渐在大学生之间流行开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校就可以开展相应的汉礼社团,充分调动学生对汉礼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汉代礼仪的同时,加强对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知识的掌握,这不只可以实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兼顾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5]。

五、结语

总体来说,礼仪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应当构建并完善相关授课制度,全面系统开展礼仪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开设相关社团,真正使礼仪文化得到推广,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宫麟丰,刘瑞军,于长东,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6-51.

[2]刘红娟.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4):99-100.

[3]赵梅.论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116-118.

[4]欧阳静.大学生礼仪教育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5-16.

[5]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174-178.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人文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