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冰雪奇缘2》的字幕翻译

2020-12-01沈丽丽谢苑苑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沈丽丽 谢苑苑

摘 要: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对等为核心要素,要求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字幕的翻译可以流畅自然地传达源语的语言及内涵信息,保证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有相同的观影效果。本文首先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相关概述,并从功能对等理论四个方面对电影《冰雪奇缘2》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和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翻译方法为日后对影视作品的翻译提供指导性策略,提示译者立足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最大程度的还原源语文本,使其流畅自然,老少皆宜。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冰雪奇缘2》;电影字幕翻译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国外影视作品涌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字幕的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近年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做了大量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运用目的论的三原则[1],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分析探讨字幕的翻译[2]。一些学者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由明示——推理构成。原文作者明示其信息意图,译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其背后的交际意图,从而对原文进行翻译[3]。然而,这两种翻译理论都有局限性。首先,目的论认为译文标准与否取决于是否满足翻译目的,但经翻译实践可知这一标准并不恰当。目的论并不能同时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反而使得翻译目的简单化,狭窄化[4]。而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为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往往会根据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能力对原文的明示度进行调整,当调整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原文的大部分特色内容的丢失[5]。

笔者认为字幕的翻译是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翻译类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使用语言的具体语境,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因素以及宏观的社会背景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使电影字幕翻译与原字幕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恰当的翻译势必影响观影效果以及观影者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以功能对等为核心要素进行翻译,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两种翻译方式的局限性[6]。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从语言、风格和文化方面剖析电影《冰雪奇缘2》字幕的英汉翻译。

二、功能对等理论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的过程,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7]。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功能对等理论具有四个方面,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词汇对等指的是词汇相对意义上的对等,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等。即在翻译的过程中找出和原语文化内涵相当的替代性词语来进行翻译,使得不同语言国家的观众在观看时的反应和感受相同[8]。但通常在英汉互译时,句法对等比词汇对等更加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往往需要根据各自的语言特点,结合语境及逻辑关系进行翻译[9],包括主动被动、语序变化、句子成分转换等,以达到译文通顺自然、内容传神达意。篇章作为一个文本的基本组成单位强调的是翻译过程中的上下文、前后句的联系,在翻译时重点体现在翻译时对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把握。在将英语原文翻译为汉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原意的错误表达,因此应当联系前后文与语境,根据这句话所处的语境进行大胆地改译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10]。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文体的对等也是不可或缺的。文体对等指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使得译文与原文的语言特征相符合,语言特征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和情景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征形成的基础。

三、功能对等理论下《冰雪奇缘2》字幕翻译评析

《冰雪奇缘2》是2013年电影《冰雪奇缘》的续集,其精美华丽的特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勇敢而坚定的角色形象亦让大人们深受感动。而字幕的翻译在这其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影视语言的瞬间性以及影视观众的广泛性,译文必须明白易懂,通顺流畅,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字幕的翻译受到空间、时间、文化及受众的限制,其翻译要求与普通文本不同。以下部分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该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分析。

(一)词汇对等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词汇对等是指站在目的语观众角度,使用与源语文化内涵意义效果等同的词来替代源语词汇。由于源语和目的语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意义的词,但相同的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例1:Or is this “putting us in the mortal danger” situation gonna be a regular thing.

翻译:还是说以后“置之死地”将变成家常便饭了。

英語中“putting us in mortal dander”意为将我们放在致命的危险之中。在影片中奥利弗在又一次经历生死磨难后复活,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文中亦有完全对等的“置之死地”来形容将一个人放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之中。因此将“putting us in mortal danger”译为“置之死地”实现了源语言和目的语文本在词汇层面的对等。

例2:Doesn't matter,this is gonna be a cinch.

翻译:没关系,小菜一碟。

英语文化中,常用“cinch”表示极为容易的事。但若直译为“一件小事”,在电影的欢乐氛围中显得过于平淡与普通。中文中,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译者从词汇对等的原则出发,译为“没关系,小菜一碟”,同时将安娜可爱机灵的形象充分展现。

例3:whoa,papa,that was epic!

翻译:哇,爸爸,那真是太了不起了!

分析:“epic”意为“史诗般的,宏伟的”,结合语境与说话者的身份,此时的安娜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若直译为“史诗”并不符合安娜的身份。因此,译者结合角色的年龄与身份,将其改译为“了不起”。不仅符合电影中安娜的角色设定,实现了词汇上的对等,同时又表现出安娜的可爱,让观众忍俊不禁。

(二)句法对等

针对影视作品的字幕,重点从主动被动、语序变化、句子成分转换等方面出发进行翻译,实现作品中的句法对等,使得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观众的用语习惯,让不同语言国家的观众有着同等的观影体验。

例4:May the truth to be found.

翻译:愿真相大白于天下。

英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多用主动语态。在翻译时,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将英语的被动语态译为汉语主动语态或将其保留。在这里,若保留被动语态,将其译为“愿真相被发现”并不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显得过于死板生硬,因此译者转换语态,改译为“愿真相大白于天下”。

例5:I will have the answers when Im older.

翻譯:等我长大就能找到答案。

原句“I will have the answers when Im older.”具有时间状语从句的结构,在时间状语从句的翻译中,应当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英语中状语可前置也可后置,但汉语中的时间状语从句一般要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例5中时间状语从句后置,译为汉语时译者按照逻辑顺序将语序转变,让译文更加符合中国人的用语习惯。

例6:Its so refreshing to talk to the youth of today.

翻译:和现在的年轻人谈话真是醍醐灌顶。

原句中“it”为形式主语,“to talk to the youth today”不定式短语是该句的真正主语。使用这样的结构起到强调作用。但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并不采用形式主语,因此译者改变句子成分,将不定式短语提前作为主语,同时在译文中加入“真是”表达强调,使原文语义和情感得到充分体现。

(三)篇章对等

篇章是语言使用的单位。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分析语言本身,同时应注意语言在篇章中的具体情形和功能。篇章对等包含三个层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例7:Magic makes people feel too powerful,too entitled.

It makes them think they can defy the will of a king.

The dam will weaken their lands,so they will have to turn to me.

They will come in celebration.

And the we will know their size and strength.

翻译:这座大坝会削弱他们的土地,到最后他们只能来求我。

结合上下文语景,艾莎的祖父因为惧怕北族人的魔法会对自己的国家不利,故意为他们修建了一座会削弱土壤肥力的大坝送给他们。源语中“turn to somebody”意为“向某人求助”,但译者此处并没有直译为“到时候他们只能向我求助”,而是译为“到时候他们只能来求我”。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文中“求”带有低三下四的情感色彩,在这里更加体现出这位老国王的野心勃勃,想让北族人民臣服于自己,而不是平等的交往。译者从篇章对等的角度出发,强烈展现了电影中老国王的角色风格,将他奸诈狡猾的形象刻画的非常生动。

例8:Delicious,I think Ill name you Gail.

翻译:沁人心脾,我想要叫你盖尔。

结合情景语境,风灵调皮地在雪宝身边刮过。雪宝发出“Delicious”的感叹。“Delicious”意为“美味可口的”,用在这里形容风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译者结合情景语境将其大胆改译为“沁人心脾”,在实现篇章对等原则的同时又将宝对风灵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

例9:turn around in the time thats flown.

Some things stay the same.

Though the future remains unknown.

翻译:转眼间,白驹过隙。

尽管前途未卜,

有些东西却一如既往。

结合文化语境,首句“turn around in the time that flown”为英语文化中的特色表达,意为时间过得很快,但若直译为“在流逝的时间里转身”,会让观众感到一头雾水。因此作者从篇章对等的角度出发,译为“转眼间,白驹过隙”,“白驹过隙”意为时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同时该篇章中将二三两句中的“stay the same”“the future remain unknown”分别译为“一如既往”和“前途未卜”,用四字成语的形式来翻译具有西方特色的表达。这样的译文使得篇章极具中国特色,不仅真实再现源语风格,又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语境,赋予目的语观众以和源语言观众相同的观影感受,保证了核心意义的准确传达和文化特征的相符。

(四)文体对等

在该电影中不仅有着诗意的对话,也有着旋律优美的歌曲。在翻译实践中,除准确地再现诗意对话的内在意义与独特风格,还应译出歌曲的文化特色与深刻内涵。因此,译者采取文体对等的原则解决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使目的语观众充分体会源语的内涵、文化与风格。

例10:And yet,change mocks us with her beauty.

翻译:然而变化却以其别样之美揶揄我们。

采用词汇对等的翻译方式译为“然而变化用它的美丽嘲笑我们”,也能让观众理解,但是不能体现出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结合前后文语境,下一句话雪宝说到“forgive me,maturity is making me poetic”,意为“原谅我,长大让我诗兴大发”,可知此处的雪宝俨然是一副小诗人模样。因此译文也需将文本的诗意体现出来。译者从文体对等的原则出发,在此处采用了极为正式的用词。“别样之美”,“揶揄”等中文诗歌中常用的词极为巧妙,将角色的俏皮可爱完完全全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带来非常有趣的“反差萌”。

例11:May our good luck rest,may our past be past.

翻译:愿好运长存,愿过往如烟。

影片中,阿伦黛尔王国的人们手拉着手,为美好的未来共同祈愿。原文中“May our good luck rest,may our past be past”文体对称工整,同时“rest”与“past”都以“st”为韵脚,极富韵味,带有西方诗歌的特色。译者从文体对等的角度出发,将原文译为“愿好运长存,愿过往如烟”,一二句字数结构相同,保留了原文的工整对称,一气呵成。同时又将比喻的手法运用其中,将过往比作云烟,极富诗意美,带有中国诗歌的传统特色。

例12:Yes the wind blows a little bit colder.

And we're all getting older.

And the clouds are moving on with every autumn breeze.

Peter Pumpkin just became fertilizer.

翻译:秋天来临,凉风习习。

岁月流逝,我们渐渐长大。

秋风走过,白云飘飘。

丰收时节,南瓜也已成熟。

原文与译文的文体均采用了对仗的结构,工整流畅。但有所不同的是,英文诗歌中的对仗通常通过音节来实现,例如例12中采用“er”的尾韵,节奏优美,易于传颂。而中文诗歌中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如译文中“秋天来临,凉风习习”与“秋风走过,白云飘飘”,且译文文本中叠词的运用较好还原了原文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此段译文从文体对等的原则出发进行翻译,符合传统中国审美,保留了原歌曲的音,形,美,令观众同时享受到视听两方面的体验。

四、功能对等理论下字幕翻译策略

(一)意译法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繁多,某些情况下直译的翻译方法并不能还原源语语境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此时就需运用到意译法。意译法从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角度出发传递原文的内容,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体现出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例如,电影字幕中将“Doesn't matter,this is gonna be a cinch”译为“没关系,小菜一碟”,达到了词汇上的对等,使得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和原语观众对原文的反应达到相同的效果。

(二)增译法

在字幕的翻译中,为使原文的语法概念在原文中表达的明确,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与合乎习惯,在短时间内更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可运用增译法。这种方法是指为进一步表述出原文的内容而在译文中增加必要信息的翻译方法。该电影字幕中将“Yes the wind blows a little bit colder. And we're all getting older”译为“秋天来临,凉风习习。岁月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此处增译的方法恰恰体现出功能对等理论的要求,实现了文体和篇章上的对等。

(三)减译法

减译法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指的是在不影响观众理解的前提下,省略不译原文多余冗杂的信息,突出重点信息,使得译文简洁明了。例1的“Or is this ‘putting us in the mortal danger situation gonna be a regular thing.”译为“还是说以后“置之死地”将变成家常便饭了”省略了“situation”的翻译,实现了句法上的对等,让目的语观众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原文。

五、结语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详细解析电影《冰雪奇缘2》字幕的翻译手法与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功能对等理论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将源语影视作品中的内在含义与特色文化准确而恰当的传递给目的语观众,不仅有助于目的与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的独特内涵,同时又增强了目的语观众的观影效果,带给他们和源语观众相同的视听享受。这对日后电影字幕的翻译有着不容小觑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u,X.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kopos Theory[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2012(2):2189-2193.

[2]Sheng,Y.,Gao,X.,Ma,H.Zhuang,Y.An Analysi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Hello,Mr.Billiona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J].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2019(6):1-15.

[3]Gutt,E.A.A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ranslation Without a Translation 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0.

[4]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 J.Brill,1964.

[5]黃师佩.关联理论与电影字幕翻译[J].长江丛刊,2018(4):66-67.

[6]Nida,E.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闫月贺.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7):251-252.

[8]Li,J.Zhang,P.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Civil Engineering Text Translation [J].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2019(9):238-244.

[9]齐鑫.浅谈英汉翻译中奈达“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理论的应用[J].校园英语(下旬),2017(9):202-203.

[10]凌逸文.功能对等理论下《爱丽丝梦游仙境1》字幕翻译的评析[J].戏剧之家,2019(12):61-63.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从功能主义论看日本电影名的中译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