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叙事性散文深度阅读的五个切入点
2020-12-01朱伟
朱伟
关键词叙事性散文 深度阅读 方法
散文是一种能够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比较庞杂散乱。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很容易错解文章要旨,更不用说走向深度阅读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读通文章,更要让他们进一步咀嚼文句、品味情感和探究内蕴。
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的《灯笼》是吴伯箫先生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中回顾了自己早年与灯笼相关的农村生活和地方乡俗,又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散文时,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课堂中围绕“讀”的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一、读文望题,提纲挈领砥中流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标题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关注标题。一般散文的标题都是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也有部分散文的标题采用了比喻、化用等手法,让标题更加生动,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学生读懂了标题,就为进一步把握散文的主体内容奠定了基础。
比如,笔者在教学《灯笼》一文时,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灯笼缘”和“灯笼情”,让他们明白文章运用了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这篇文章中,灯笼不仅是标题,也是线索。学生读懂了文题,在接下来的文本教学中,他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二、读文搜事,千头万绪收眼底
想要学生读透叙事性散文,就要引导他们理清文中的“事”。散文中的“事”往往不止一件。比如《灯笼》中就包含了几件事:夜归的祖父一路上为我们带来故事、元宵节奔走赏灯、族姊远嫁时大送大迎等。这些事作者描写得相对比较具体,但文中还有一些更琐碎的细节也值得关注,如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等。这些是现实中的故乡往事。作者还联想到众多史事,如《宋史》记载的辉煌灯事、处境可悯的汉献帝孤灯做伴等。这一件件琐碎的细节让散文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带领学生理清散文中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与灯笼有关的生活与乡俗,而且可以通过作者引用的诗句,伴随他跨越时空,穿越古今。
三、读文品意,情景交融汇真情
叙事性散文在叙事的同时也在抒情,可以说文中的每一件小事都饱含深情,这些情往往是细微之情,不显山、不露水地融入事或景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体会深沉含蓄的情感。比如,“我”接晚归的祖父回来后,看到院里灯笼还亮着,觉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这句话中蕴含的是“我”对安静美好的家庭氛围的无限眷恋。再如“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这句,流露的是对母亲为“我”操劳而日渐衰老的叹惜之情。叙事性散文中的事是零散的。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片言只语,仔细品味各种看似平淡的感情,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与散文“言简而意丰”的魅力。
四、读文聚“神”,探骊得珠品主旨
读透散文不仅要能找出“事”,品出“情”,还要能抓住散文的主旨。散文的主旨一般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揣摩、理解,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有时,散文的主旨还可能是文章中的中心句或关键句。这简短的一两个句子可能是全文的中心,凝聚着作者在文中最深切的感悟。
比如《灯笼》的结尾一段:“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作者在前文一直谈乡俗,谈亲情,谈历史典故,至此,一下子把散文的境界由怀念亲情上升到为国效命的豪迈情怀。而这种情感的升华没有让读者感到很突兀,因为作者早就在文中进行了铺垫:开篇写“火”,引到自己“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中间写日常生活中的灯笼、乡俗年节中的灯笼,进一步写出“我”对灯火的真切感受和喜爱之情;结尾回顾历史上的灯笼,赞叹“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这时灯笼已经不足以言志,作者最终引出火把、探海灯和燎原烈火,表达自己投身抗日大业的激情与豪情。这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就是要抓住这样的关键句,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五、读文入“境”,物我合一润心田
美文如歌,且读且回味。学生如果带着情感诵读散文,可能会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感知散文的音韵节奏之美;其二,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大脑中与文本相匹配的画面,将自己代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所思所感;其三,要带领学生分析文中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以此让他们学以致用,优化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站到散文阅读教学的中央,立足文本,以标题为核心,“读、品、诵”贯穿始终,条分缕析地为学生理清结构,让他们读懂内容,把握文章情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分析语言规律。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也有力地促进了散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