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妊娠毒血症病例分析
2020-12-01路斌毛岩崇谭春梅朱晓玲浙江省海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路斌 毛岩崇 谭春梅 朱晓玲(浙江省海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绵羊妊娠毒血症,也称母羊妊娠毒血症、羊酮血病,主要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亚急性型营养代谢性疾病。妊娠后期母羊(分娩前1月左右最为典型)出现顽固性厌食、低热、嗜睡、沉郁、喜卧等症状,少数出现低血糖、酮血症、酮乳症、酮尿症和失明等临床特征。
2015——2020年,浙江省海盐县多家规模羊场持续不间断出现妊娠后期绵羊大量死亡情况,母羊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70%以上,个别羊场母羊死亡率更高。经调查,大部分羊场的发病羊、死亡羊都是怀孕后期(多数分娩前20天以内)的肥胖母羊,且全部为圈养经产母羊,七成以上为怀孕多羔(两羔及以上)母羊。多数出现难产、死胎,大部分出现怀孕母羊胎儿全部死亡的情况。
一、发病原因
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几乎涉及了体内的各种代谢,有关专家学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病是由于饲养管理因素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糖代谢障碍而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的。怀孕后期的胎儿由于发育快、碳水化合物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饲料中精料补给不足,难以满足自身及胎儿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致使母羊出现糖代谢障碍发病死亡。越接近分娩死亡率也越高。发病后期大部分胎儿生长迅速,体重可占初生重的80%左右,日消耗葡萄糖可达70~85克,而母羊自身每天必须消耗的葡萄糖是85~100克。而一些羊场的饲料单一、精料比例较低,个别羊场饲喂日粮主要是啤酒糟、中药渣(成分复杂)、黄豆秸秆等,导致多胎母羊不能从日粮中获得足够的糖类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且受制于饲养条件制约,全部实行圈养,饲养密度高、运动空间小、活动量少。同时,快速发育的胎儿挤占腹腔而影响母体胃肠消化机能,导致低级脂肪酸吸收减少而出现低血糖,进而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出现尿毒症或神经症状,预后不良。
1.饲养管理不合理。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或不全,导致妊娠母畜营养失调、物质代谢障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促进了该病的发生。实践证明,适当运动,给予营养全面、搭配合理的日粮,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2.体内物质代谢障碍。在妊娠中后期,胎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而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首先消耗贮存的肝糖原,结果使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浓度增高,发生酮血症、酮尿症和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脂肪肝。
3.子宫胎盘供血不足。子宫张力过高(多胎羊)或羊水过多等压迫子宫血管引起子宫缺血,导致胎盘早期剥离出现早产、流产。
4.过早配种。养羊户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怀孕间隔时间短,或对未达到体成熟的母羊过早配种,母羊身体各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就已经身怀多胎,结果导致该病的发生。
5.应激因素影响。气候转冷、阴雨潮湿气候、疼痛、长途运输等因素,常使血糖降低引起该病。
二、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特征明显,指向性较单一。一般圈养舍饲羊只多发、放牧放养羊只少见;冬春两季多发,阴暗潮湿环境易发,夏秋较少见;怀孕母羊多发,小羊、成年公羊、空怀母羊罕见发生;经产母羊多发,初产母羊较少;多羔母羊多发、一羔母羊较少;妊娠后期母羊多发、妊娠早期少见;肥胖水肿母羊多发。
三、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表现单一,特征比较明显,容易做出临床诊断。发病羊早期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喜卧、反刍减弱、目光呆滞凝视、头颈痉挛、对外界反应不敏感、有轻微的发热症状;发病后期,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运动失调、腹部鼓起、卧地不起、角弓反张、闭目昏睡,逐渐丧失对外界的反应;个别发病羊出现血便,肛门暗红色污物,呼吸音加重加粗,对外界刺激无反应,预后不良,多数以死亡告终,死后头颈躯干呈直角状。病程一般持续3~7天,少数病羊可持续时间10天以上。死亡率70%~100%,更有甚者发病1天左右即死亡。病羊如果发现早要及时引产,同时提高饲养和营养状况,这样症状就会相应缓解。
四、剖检病变
剖检病变特征性变化不明显。多数病死羊呈现腹部脂肪堆积肥厚,肝脏肿大,且伴有黄色或浅黄色脂肪浸润,肝脏色泽呈土黄色,质脆易碎,切面油腻;心脏柔软,色泽暗淡;肺脏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大,偶尔伴有气管泡沫样炎性渗出物,极个别出现支气管黏膜出血;鼻腔、阴门等天然孔有炎性物质或血样、泡沫样液体流出;子宫内膜、直肠黏膜出血;肛门周围血样污物;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水肿;少数情况胃肠黏膜出现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多见于病程较长的发病羊;胎盘呈现广泛性充血出血,质地暗红色。少数病死羊剖开腹腔时能闻到酮酸味道,但不明显。
五、诊断
该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方式、妊娠阶段、血样生化检测、血尿生化检测以及病例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一般血样检测除偶有贫血及幼稚型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外,无其他特征性变化,但血液碱贮下降,血糖水平降低,血钙正常或略高。尿液检查除蛋白质、胆色素及糖反应呈阳性外,酮体显著增高是其重要特征。
六、防治措施
该病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预防为主。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饲养管理、补糖、保肝、解毒为主要方向,必要时可采取催产、剖宫产保母羊。
1.加强饲养管理。均衡日粮,增加运动量(特别是怀孕中后期),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长途运输或气候突变等不良应激。怀孕母羊应减少啤酒糟的饲喂量(不高于20%),严禁使用来源成分不明的中药药渣饲喂羊只。高产多胎母羊怀孕后期(分娩前)建议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饲料,科学合理补充精料。
2.对症治疗。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弃卒保车”的方式治疗。出现高热时及时采用退烧药物,出现食欲大幅下降时,饲料中增加碳水化合物或灌服葡萄糖,必要时采用广谱抗生素+10%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出现酸中毒时,可配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碳酸氢钠静脉注射,尽快纠正。同时,根据病情给予镇痛、强心药物。怀孕母羊后期可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肾上腺素类药物来催产,降低母羊死亡率,并做好引产后母羊康复治疗。
3.手术治疗。出现瘫痪或引产失败时,及时采取剖宫产手术治疗。
4.免疫接种。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疫苗。临床建议羊场每年春季定期接种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灭活苗,既可以预防出生羔羊的快疫、猝狙、痢疾,也可以有效预防肠毒血症的发生,也可降低母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