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棠奏折透露的清江浦修城秘密

2020-12-01

江苏地方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治奏折淮安

◎ 罗 志

清咸丰四年(1865),在漕运总督吴棠的主持下,清江浦修筑成一座城垣体系完整的城市,继续作为清河县的治所,这是淮安城市发展史的一件大事。不过,关于吴棠筑城的文献记载,却并不多,关于清江浦城修筑起始时间,城墙有多长,花费多少银子,经费是从哪里出的,多少年来说法很多,也有不少争论。关于吴棠拆高家堰石工以建清江浦城,以及挖出“刘基造,吴棠拆,拆到此处拆不得”的石碑的传说故事,有多少历史真实性,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在现存的清代档案中,还留存着不少吴棠围绕修清江浦城的前前后后向朝廷上奏的奏折(杜宏春:《吴棠行述长编》,黄山书社2016年版)。通过这些第一手的档案材料,可以了解一些同清江浦城修筑相关的历史秘密,厘清在淮安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些讹误不清之处。

1.清江浦城什么时候修的?

据《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卷三《建置》引用吴棠所撰《新建清河县城碑》记载,清江浦修筑“经始于三年之春,至四年秋而工竣”,既从同治三年(1864)春到四年秋,为期一年多。而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十八日吴棠向朝廷奏请报销清江浦修城费用的专折上,明确写明了清江浦城修筑历经几个阶段:同治元年(1862)春修砖圩,二年三月开始疏浚护城河、培筑土圩,三年正月才开始拆除砖圩、正式修城,同时修复外围的土圩和护城河,一直到四年九月底结束,请淮扬道台吴世熊进行竣工验收。

因此,从此奏折可以得知,清江浦城修筑于同治三年正月到四年九月底,跟《光绪丙子清河县志》的记载吻合,并细化到月份。

2.清江浦城墙有多长?

《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记载,清江浦城墙有一千二百余丈长,而吴棠在代作的另一篇《清河县城碑记》中称清江浦城墙有一千一百八十丈长。对于清江浦城墙长度,关系工程质量和经费,在吴棠有关修城的奏折中多次提及。在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初三日吴棠向朝廷报告修清江浦城进展的奏折中,称城墙长一千三百余丈。当然,清江浦城墙最准确的长度,还是同治五年十一月吴棠报销修城费用的专折上的数据:“城墙凑长一千一百二丈一尺五寸,城楼四座,城台共七座,水门一座,水关二座,月城凑长九十九丈,大炮台方圆各二座,小炮台二十三座。”此外,南北两岸土圩长二千八百二十八丈四尺,护城河总长五千七百零三丈五尺。这个数据,是经淮扬道台吴世熊验收测量,淮安知府章仪林“专案核实报销”并图文造册和吴棠复查过的上报朝廷的数据,最为信实。

按照清代营造尺换算,清江浦城墙1102.15 丈合现在的3526.88 米,城墙周长和城市面积还是不小的。

3.修清江浦城花费多少银子?

修城筑堤铺路,都是花费惊人的工程。《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记载,吴棠修城花去“白金十二万两有奇”,也就是白银超过十二万两。在同治三年十一月吴棠向朝廷的奏折中,提到他预估花费要“十二三万两”。预算总是粗略的。不过,从同治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棠报销修城费用的专折上,我们可以知道,最后修城总费用是白银“十二万七千五百四十四两五钱九分四厘”。这个总费用由人工、砖石材料和杂费三部分构成,不光包括修筑城墙和楼台、炮台、水关这些城墙附属设施的开支,还包括疏浚护城河、培筑土圩及相关的拆用废旧砖石土木、碎石烧灰等工程的费用。

打个不恰当的换算,清代晚期,一两银子大概值现在人民币200 元上下,那个吴棠修城的费用在今天看大约值2500 多万元人民币。

4.修清江浦城的经费是从哪出的?

若是在乾隆盛世,漕运、河道经费以百万两计,修个小小的清江城不在话下。但是吴棠修城的同治初年,江浙地区因为太平天国、湘军、淮军的反复拉锯,近十年战乱造成漕运中断,城乡凋敝,税源枯竭。淮河南北因为太平军、捻军和各路土匪活动频繁而饱受战乱,咸丰十年(1860),捻军刚刚火烧清江浦,一度屯兵淮安府城下。国家层面,东南、西南、西北到处用兵要花钱,被英法联军占北京、焚圆明园、索赔款,更是数千万两白银的损失。所以,时当多事之秋,吴棠也知趣的未向朝廷要钱,而是特事特办,从军费里先划拨。

吴棠动用修清江浦城的钱是所谓“饷盐”,也就是从两淮所产食盐中筹措军费,或者军队自己圈盐自己赚钱,或者让各省来运盐商户直接把盐税或厘金缴军费。吴棠修清江浦城本来就是为军事防御、保境安民,所以同治三年十一月吴棠向朝廷的奏折,就明确的说“此次清江城工并未另筹别款,系于每月军需项下格外节省,次第筹拨动用。”其中第一笔六万两的修城款就是吴棠派军队去各省卖盐直接取得的。

5.吴棠是否下令拆高家堰石工以修城

吴棠修清江浦城还留下一桩公案,就是所谓拆高家堰的历史传说。很多记述淮安和清江浦文史的文章都提到吴棠拆武家墩以北高家堰石堤,用以修筑清江浦城。不过,吴棠拆高家堰石工以修城,在现存的吴棠传记和光绪《清河县志》《淮安府志》中均无明确记载。综合现存吴棠的几份奏折看,我们可以推测这件史事应该是有的。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吴棠的奏折上,说到准备“于就近河湖内酌启无关修守之旧工砖石、木桩,移以修城”,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的修城专折也有类似的话。那么,清江浦周边哪里同时符合“就近河湖”“无关修守”和大量可以筑城的“旧工砖石、木桩”?最好的选择就是高家堰。

首先,高家堰北端起始于码头镇,离清江浦仅十余里,取材路途较近。其次,吴棠修清江浦城以前,自咸丰五年(1855)起滔滔黄河便改道不经淮安而从山东入海,朝廷的漕运也基本停歇,淮安地区治水压力骤减,淮安西面捍卫清口枢纽一带“蓄清刷黄”“保漕济运”的大小水利设施不少成了摆设。而明清以来为捍卫漕运和淮扬,洪泽湖东面七十公里长的高家堰屡次修筑,固若金汤,石料、砖工、木桩,质量没的说,数量应有尽有,因此吴棠修城拆除高家堰北段离城近又不再发挥作用的一些石工段来给临近的清江浦城提供修城原料,以节省费用,是合情合理的。还有一点,修清江浦城的主导者吴棠自同治二年(1863)接任漕运总督后,便一直驻扎在清江浦的江南河道总督府署,修城直接承办人是候补知县师长乐,而高家堰正在清河县范围内,吴棠让师知县督办拆石堤修城,肯定也先从县城所在的清河县高家堰拆起。当然,武墩以南的高家堰大堤,依然有捍卫洪泽湖的重任,因此兼管河道、漕运的吴棠也就默许手下将码头到武墩这段用处已不大的坚固堤防挪作他用。

猜你喜欢

同治奏折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便秘、痔疮要“同治”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荒唐同治讲信义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雍正朝奏折制度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