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

2020-11-30罗兰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罗兰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过程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信息背景下,优化语文人才,重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大方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以微课视频为例,探究信息技术和语文的融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实践

前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新趋势,微课视频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仅是教学生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微课视频,语文知识、语文素养都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基于此,教师更应该围绕这一教学方式展开探究,下文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一、用微课创设语文课堂情境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语文课堂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尤其是教师讲解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时,学生往往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会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也更难提升。所以当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教师就要想办法扭转局面,尽可能用更加有特点,有趣味的元素激发学生们参与学习的信心,比如把微课视频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就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课文的主题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果。

例如:讲解《安塞腰鼓》这节课的时候,因为本篇文章是选读课文,所以教师会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课文,并且从中找出值得学习的部分,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却发现很多学生不太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自主閱读的时候,学生们明显不在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微课视频,用更加直观的画面去激发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好奇心。比如很多孩子不生活在西北地区,从来没有体会过安塞腰鼓的磅礴大气,所以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安塞腰鼓的画面,让学生用更加直观的学习方式去了解安塞腰鼓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初中生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耗费教师一言一语,还让他们对于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看到这些画面以后,原本枯燥的文字学习也变得生动了起来,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想要了解这种风俗文化背后的内容,想要知道如何用文字去勾勒这么壮丽磅礴的表演。微课视频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就是如此直截了当,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用微课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一些比较难以突破的教学难点,给语文教师群体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传统的课堂上要想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能会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听懂为止。但信息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需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只要以微课视频为基础,带领学生进一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例如:某节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蒹葭》这篇课文,由于本篇文章出自诗经,其中包含大量的古代文学知识,很多基础内容掌握不太扎实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比较细节的难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涉及。这个时候不需要着急,依靠微课视频或者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往往就可以快速解决。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提问“蒹葭到底长什么样子?”,文字化的描述确实比较抽象,但此前教师在课堂上从未讲解过这部分内容,没想到学生会在课上提出这个问题,此时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搜索图片,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解决一个难点问题。除此之外,遇到那些复杂的课堂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比如有些学生提问“蒹葭中提到的'左'和'右'在今天的语文语境中,已经不再常用,作为一名初中生,应该如何把这种用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呢?”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不过教师可以马上通过多媒体去互联网上搜索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直接找到微课视频,让视频中的教师给学生讲解,这样可以快速突破学习难点,帮助语文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三、用微课完善课后自主学习

一般来讲,初中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利用好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教师只能够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带领学生巩固知识,但现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语文问题,延长教学时间的同时,转变语文的教学模式。

例如:白天上课的时候,教师刚刚讲解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录制了一份微课视频,上传到了班级群中,并且叮嘱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一定要按时观看将视频中的内容,重新回顾一次。一般来讲,微课视频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并无二致,但教师会把课上几十分钟的知识点浓缩为一份五分钟左右的精华视频,快速带领学生回顾课上讲解过的语文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反复研读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师还会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背诵性质的作业,比如在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文本描写的特别精彩,教师要求学生要尽量背下来,把这种写法融入到脑子里,融会贯通以后,可以应用到未来的语写作当中。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写作的能力,学生回家以后自行背诵,然后将背诵的视频或音频发送到教师指定的线上渠道里,这样不会浪费第二天语文课堂上的宝贵教学时间。帮助教师提前检查了学生们的作业,这样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学总体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

总结:

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语文阅读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原则,其次提出具体的融合方式,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掌握教学的具体规律和融合的方法,让语文教学充满信息技术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陈奕通.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探讨[J].黑河教育,2020(12):38-39.

[2]赵静.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9(05):9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