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0-11-30吴丽洁林伟慧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方法策略作业设计

吴丽洁 林伟慧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有帮助的,目前阶段,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上的延伸部分,但是并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是目前老师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阶段;作业设计;方法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这就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更有效的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老师要遵循新课改的原则,在课堂上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对课后作业做出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作业设计的不严谨性

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老师所设计的作业也就是对下一节课的预习或者是本节课后面的习题,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并且在与预习中遇到了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也是达不到预习的效果的,还有课后的习题也不能达到全面的巩固,这样布置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的,严重的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2.作业偏机械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老师会选择题海战术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巩固与预习。这一模式对现代的作业设计也是有影响的,有一些老师依旧选择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效率并不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起到阻碍作用[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业设计的方法策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最大化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节内容。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有: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的句子,体会作者在观察中的细心。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细心,可以抛出这样的作业: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描写的爬山虎的脚画出来,这样的作业放宽了学生们的选择,可以抄写句子,也可以画出来,这两种形式都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爬山虎的样子。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有的选择抄写,有的美术功底比较好的,就直接画出来,图画一样可以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老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来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们对照自己的作品,查漏补缺,以此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比如说有的学生画错了,老师要带领这名学生读原文对爬山虎脚的描写那一句话,让学生再次画图,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深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有的学生抄写中出现错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想象爬山虎的形象,并再次阅读课文,最后找到正确的句子,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阶梯性作业激发学生对自我的挑战

每个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老师设计出来的作业要最大化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比如说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一节内容,其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们在学完之后,可以自己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出来。老师可以依据这个教学目标,来设置阶梯性的作业,比如:1.依据注释,讲解精卫填海的故事;2.结合注释和插画,展开想象,讲解精卫填海的故事;3.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这几项作业呈现出了阶梯式的难度,从一开始的对故事理解到后来的自己把故事讲出来,让学生逐渐的进入到学习的佳境,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阶梯式的作业设计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斗志,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这样就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模式中,最好融入评价模式,以此来最大化发挥出阶梯式作业布置的效果。老师在展开评价时,要从学生的全面来做判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此外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潜力,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学习“小小动物园”这一节内容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描述的很具体,有的学生描绘的很简单,老师要尊重班级中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信心,并且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们要找到课文中的重点,依照习题的要求,对此进行叙述,这样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要禁止出现片面性的评价,避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作业设计的意义就是鼓励学生前进,不放弃不后退,积极向前,最终完成学习目标[2]。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学习中,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出一個问题更重要。在新课改中也提出:语文学习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最大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在小学四年级的第二单元,主要是和“提问”相关的阅读素材,采用提问式阅读,可以最大化扭转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展开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立足于多个方面展开提问,包括课题、书本内容、课文写法等,让学生进入到深度的思考中,对课文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作业训练中,老师可以展开这样的设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些包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课后的知识拓展、对字词的运用等等,这些就拓展了语文学科对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也提升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比如说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节内容,学生们问出了“蝙蝠和雷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文章的写法提出,为什么在一开头的地方作者会自问自答呢?在文章的内容方面提出:这篇文章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科学家做实验的?在生活化方面提出:超声波还有哪些用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了自己的提问意识,这对于更好的理解课文是有帮助的。

总结语:

以上就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自主性的学习;其次展开分层作业设计,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展开对自我的挑战,并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思考,提出疑问,最终提升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小作业里的大学问——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7):60-63.

[2]蒋华.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实践作业设计[J].教师,2021(14):41-42.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方法策略作业设计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