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沟通的桥梁
2020-11-30熊正虹
熊正虹
班主任工作中,有成功、有失败,更多的收获是充实,每天面对着充满了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是爱心、耐心与关心。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产生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作为班主任来说,我们不光要组织、领导和教育他们,还需要联系科任老师、家长们,共同引领、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沟通是前提。
记得一年级开学初,看着班级的孩子们各个都活泼可爱,第一个半天下来,看着孩子们基本能够听明白老师们的指令,能够比较快速的做出反应,这样的师生配合使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就在我心里乐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米乐跑出去了。”我的心情一下就不美丽了。才刚讲完课堂上、排队时的要求:不能随便乱跑,以免摔伤、撞伤。此时老师讲的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我顿时感觉到我班主任的威严受到了挑战。
我转身叫着“米乐、米乐……”谁知,我叫着他的名字,他还一边跑,一边回头笑着,跑得更欢了。这个游戏哪能继续玩下去。我只能先组织学生排队,默默看着米乐跑到他父亲身边,看着這对父子送给我的“背影”……
事后我跟米乐的妈妈当面提出去她家家访,米乐妈妈脸色顿时就变了,眼泪汪汪告诉我:“感谢老师及时告诉我孩子的情况,我是个要面子的人,不希望家访,被别人看见觉得开学不久就被家访很不好。”听到此话,我没有强求。
反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其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对问题学生不要回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让他们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
信任是基础。
有了上一次的沟通,我理解了家长的心情和性格。于是我选择从我自身开始,我关注米乐上课、下课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多动,不愿意与老师沟通的原因。看见老师看他,他的眼神会逃避;听见老师叫他,他会跑开。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表扬米乐。当我发现米乐的书写进步了,听写全对了,课堂举手了,我都会表扬他。随着他被表扬的次数增多,米乐妈妈感受到了我对孩子的关注,开始发短息感谢我了。
一来二去,孩子得到表扬也非常开心,开始在家里说喜欢我了。我们双方的凝聚力悄然形成。米乐妈妈也认识到孩子的问题需要家校共同引导,这是双方共同的责任。有了这样的信念,得到了米乐妈妈的信任,我基本看见了希望。
反思:良好的习惯和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影响非常深远。我坚持与孩子一起努力,从中也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家校沟通、彼此信任非一日之功,但事必躬亲,我想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合作才共赢。
至今为止,和米乐妈妈沟通了多次,感受到她敞开心扉与我交流孩子的进步,看着她泛光的眼神,我知道她很骄傲孩子的进步。
现在米乐已经读二年级了。米乐现在看见老师不再跑了,能够简短地与老师沟通“明白了”、“好的”、“知道老师”、“谢谢,我喜欢你。”等词语都在他的嘴里说出来。上课也能大部分时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影响别人。
米乐妈妈准备带孩子去找专家,进一步帮助米乐成长。听着她流利的表达,看着她充满自信的脸上,我的心里也很高兴,我坚信米乐一定会越来越棒。
反思: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自信心成长,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架起与孩子、家长沟通的桥梁,给予班集体正能量的引导,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有时需要采取暂缓的解决办法,使感情“稳定”。面对班上的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化状况,何尝不需要我们将自己对工作、对学生的热忱与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冷静而不冷漠地引导他们成长。我想: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很受这句话的勉励,当你拥有了爱心、信心、责任心,你就会拥有更多的亲情、友情、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