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折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30王佳
王佳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积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文化能够被很好的传承下来,让更多的后代能够感受祖先的智慧。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很多学校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让学生能够实际的体验其中的巧妙之处,折纸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也能有效进行,并且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针对非遗折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遗折纸;小学美术教学;具体应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折纸艺术,让学生能够对这门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体验体验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这也是对折纸文化的一种传承。充分的使用这一项艺术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好的接受美术教育和熏陶,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激发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根据现在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折纸教学,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这一项艺术进行继承,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打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想让折纸活动可以长期进行,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关键所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都在发展阶段,并且自制力性不强,动手能力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较为好奇。 折纸艺术是一项手脑兼顾的艺术,需要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强,其本身的属性也能吸引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这种艺术进行关注,并且逐渐上升到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进行长期的折纸学习。在进行的时候,教师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即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艺术气氛,开展多种活动,让折纸这一项活动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入,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文化熏陶。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主题,引导学生使用课余时间,根据教师所给的主题进行材料收集,对活动的主题,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折纸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技巧,在进行这一过程,师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你的能力,做好准备工作,在进行这一阶段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使用多媒体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打造学习氛围,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比较明显,学生之间也有所不同,理解能力不相同,教师需要针对整体和个别做出针对性教学,有计划地安排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折纸船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从整体开始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其架构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再为学生进行详细介绍,这样学生能有一个具体印象,接下来实行分段教学,按照步骤进行,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折纸学习,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针对性教学,这样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在课后,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折纸活动,采用评比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折纸活动。
二、实施分段教学,有序进行折纸活动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美术学习之后,对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绘画技术与折纸技术不相同。折纸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有其独特的魅力,需要学生从头学起。因此,将折纸活动与美术教育的活动进行更好的融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基础入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在开始学习这种活动的时候,其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对折纸活动的没有深入的了解,基础不扎实,因此在进行这一段学习的时候,其主要是对折纸进行模仿,再添加自己的创新,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对剪折纸技巧进行熟悉,再深入了解步骤,这样能使得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最后让学生对简单的折纸活动进行完成,在进行这一阶段中,教师主要是教学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为主。学生在折纸学习的中期,对折纸的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根据展示的图案或者模型,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创新,这样学生的折纸学习会变得更加充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折纸能力也有了新的提高,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在学习折纸后艺术的后期需要进行创新,融入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以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作为主要的依据,自主进行折纸,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发挥,在完成折纸活动以后,给予及时的鼓励,适当提出意见,为学生进行下一段进学习奠定基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學习的方式,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折纸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发,学生逐渐学会钻研学习。
三、注重对学生折纸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内在涵养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不管是进行艺术教学还是文化课的教学,在教学中都格外的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这样学生能够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折纸艺术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这一活动的喜爱程度也逐渐受到现在信息科技手段的冲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让折纸艺术变得更加灵活,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教师可以从情感入手,对折纸活动的发源以及发展历史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带着情感进行折纸学习,也可以请一些折纸艺术的手艺人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独特的体验,或者是带领学生参加折纸艺术课堂进展馆,通过参观体验,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能够被有效地提升,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培养意识,在这样的情感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形成,不断钻研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折纸艺术能够更好地进行弥补,将这一艺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对美术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创新,并且扩充内涵,也可以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做出一份贡献,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活动,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都能有效的提升,这样折纸活动才能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戴莉.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运用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69.
[2]杨红仔.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主题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202.
[3]丁丹凤小学美术手I制作中折纸教学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