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的童年“种”上儿童诗

2020-11-30毛小红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童诗儿童诗诗意

毛小红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各个阶段中,都对诗歌的阅读与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学习语言讲究一种感觉,从一线的教学调查来看,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很多学生的想象力反而停滞发展,甚至逐渐贫乏。学生的习作语句干瘪,缺乏灵气。对于想象力和灵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儿童诗就是最好的载体。从新课标的角度分析,儿童诗是作为一种语言素材的积累而存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儿童诗的诵读与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

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介于对诗歌教学的热爱,笔者在童诗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实验,陆续结出了期待的果实。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把“言”“象”“意”融合,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的诗性思维,挖掘了学生童真童趣的言语,再通过寻找语文教材中适合童诗教学的切入点探索出了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的童诗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可操作、可辐射、可推广的教学案例。

一、儿童诗教学填补了统编版童诗教学的空白

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经历了数千年的沉积与演变,却拥有亘古不变的精神文化内涵。儿童诗作为一种语文素材的积累,在教材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仔细翻阅我们新的部编版教材小学十二册语文书,不乏诗歌的存在。其中一年级上册童诗足足24篇,占整册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二,一下10篇,二上二下分别6篇。三下4篇,四上3篇,四下6篇。五六年级一共才3篇。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把童诗篇目作为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的一个载体,难以落实文学意义上的诗歌教学。

再次翻阅现有的语文学科核心的教学研究杂志、期刊,我们发现,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识字教学等等之类的研究随处可见。但是,关于童诗教育方面的研究甚少。也许老师们都意识到了童诗教学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教法”可依,没有教参可遵,亦或是曾经的教学压力,教师和学生都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净化语言,触摸童诗。

二、儿童诗教学有“法”可寻

(一)明学情,因地制宜。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做的,是架起一座“童诗”的桥梁。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创设一个无压力的表达环节。也就是说,童诗教学可以作为一个隐形的存在,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二)营造诗意氛围,在学生心中播撒诗意的种子。

1.聆听打开诗意的耳朵

选定一批优秀的童诗作品,和热爱诵读的学生一起录制音频和视频。课间、餐前、二课堂后,甚至愉快的周末,发到班群里,优美动听的儿童诗旋律在空气中流动,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在不知不觉间播撒童诗艺术的种子,让童诗“润物细无声”的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2.放声朗读开启诗意的一天

利用晨读时间,营造浓浓的诗意诵读氛围。厚积才能勃发,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给学生,那么书目的选择给了我们空间,《倾听花开的声音》、《一壶春风》、《太阳是一朵花》、《谁是醒来的冰》《花是风儿的舞鞋》这些都是我校小诗人的诗歌作品。作家就在身边,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更有亲近感,也更有兴趣。每天清晨,都有一首精美的儿童诗作品,飘向学生的心灵,诵读,积累,毫无压力。

3. 活动中成长,激发创作兴趣,为师生提供展示平台

开展朗诵会、诗歌创编比赛,为师生创作童诗创作的舞台。

(三)探索诗意课堂

孩子们浸泡在诗歌优美、深邃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获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诗歌渐渐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他们心灵,也成为老师们课堂教学的点缀。但没有课堂“点睛”,童诗就是童谣,缺少语言的“灵魂”。于是,我着手探索童诗课堂。

从研究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始着手,不给自己和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针对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根据年段的不同,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地探索,初有成效,现阶段,正在课堂上落实、研讨,进一步佐证其教学效果。

低段探索一:童诗表演配画课例流程

慨念定义:通过聆听诵读课本中的经典童诗童谣,创设表演情境,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童谣童诗,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趣味配画。

中高段探索二:聆听积累课例流程

概念定义:通过聆听经典诗作的录音或观看视频演绎,模仿配乐朗读,感悟、内化,在优美旋律的渲染下,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模仿、提炼写出同类或类似的诗作。

中高段探索三:阅读续写课例流程

概念定义: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经典片段,感悟诗情画意,激发创作灵感,并通过提炼、升华,用诗歌抒怀。

中高段探索四:感悟仿写课例流程

概念定义:通过对经典课文的诵读、感悟、内化,真正理解和领会课文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模仿、提炼、总结,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

4.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童诗教学策略

写景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在挖掘此类课文的创作点时,我们从整篇内容上,把长文改编成短诗,抓精彩片段进行改写或续写 。

写事的文章都具有脉络清晰、情节生动等特点,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抓事例梗概进行改编,抓某一事件场景进行改编,抓人物品质或精神进行改编,或者抓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想象续写。

写人的文章主要人物性格或品质突出,或歌颂或赞美,用诗歌的形式来歌颂人物的品质或事件,也可以对课文中主人公说心里话为切入点。

古诗词文体虽然语言精练,但每首诗形象生动、画面感强,非常适合学生改编。用儿童的思维来写同样的事物,看插图进行想象创作。

儿歌文体,低年段课文中出现最多就是韻文、经典儿歌,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素材,也是儿童诗创作的启蒙,更是学生模仿的最佳范本。

(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诗心、诗情,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意志。

最好的奖励就是发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联系多条途径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发表,让学生诗歌随处可看、可听,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创作动力。班级多途径把学生的诗歌进行展览,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儿童诗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征途上,我们将义无返顾,坚定、执著地走下去!让儿童从小栖居在诗歌的沃土上幸福成长而不懈努力;同时,将为呼唤“诗教”的春天甘做一块铺路石!

猜你喜欢

童诗儿童诗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教案《创作儿童诗》
永恒
童诗对对碰
冬日浪漫
童诗三百首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另一种话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