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11-30胡建省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理论

胡建省

【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课例研究能打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有效地融合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提升教师个体专业能力,促进教师反思的重要方法。本人从课例研究的视角探讨其内涵、特征、实施步骤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促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字】课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价值

本人从课例研究的视角探讨个体角度的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育理论与实踐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例研究:内涵、特征

课例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 顾泠沅提出,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它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1]“三个阶段”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合作反思:(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新理念的飞跃;(2) 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多次往复,螺旋上升。

课例研究之所以受学校、教师的欢迎,是因为既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便于实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反思过程,具有七个鲜明的特征:

1.主体性。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

2.问题性。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入手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的真实情景,而不是来自某本教、科书或某种现成的理论。

3.思辨性。课例研究是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研究,涉及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思辨,新旧教学在理念研究过程中发生碰撞、激发。

4.过程性。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课例”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整个过程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是反思的过程,是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过程,是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为新教学行为的过程。

5.互助性。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的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6.叙事性。课例研究的方法重叙事研究,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7.科学性。课例研究的思维方式注重假设、归纳与演绎。

二、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学校制定课例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组织领导、实施步骤、评价办法、保障措施等。

2.教研组制定课例研究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点、试点教师、具体措施等,约请专家参加,共同组成研究小组。

3.首轮研究——原行为观课,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评课会议”三个步骤,及试课老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共同评课,对这位老师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4.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观课,仍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基本步骤,不同的是先由试课老师围绕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是教研组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上第二节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召开评课会议,对这位试课老师第二次公开课进行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5.第三轮研究——新行为阶段观课,参照第二轮的步骤,上第三次研究课,进一步调整教学行为。若有需要,可再进行下一轮。

6.撰写课例。由试课老师执笔,教研组其它老师共同参与,认真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撰写课例,主要有合适的主题,独特的思考,着眼于教学问题的解决,突出教学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寻有规律性的东西,赋事件以教育意义。

7.课例研究总结。首先教研组进行小结,然后进行全校总结,对研究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成绩,激励先进,反思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提出下一步开展课例研究方案做准备。

三、课例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2]

(一)课例研究:连接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纽带

课例研究立足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将宏观的教育理论转化为个体的教育经验。教师通过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等环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基于课例研究,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课例研究成为连接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纽带。

(二)课例研究:提升个体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个体专业能力一般包括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普通能力指的是教学基本能力,特殊能力主要是指研究与合作能力。课例研究不仅培养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也是培养教师研究与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是真正的研究者,而不是旁观者。课例研究是教师团体协作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共同设计课例、反复修改,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教学行为的反思和交流,合作能力在无形中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建民. 课例研究是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2)

[2]安桂清. 课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J]全球教育展望,2007(3)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理论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课例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