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思辨性读写的应用策略

2020-11-30谷志涨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谷志涨

【摘要】语文能力成为衡量新时期人才所具有的品质与能力的关键标准之一,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大方向。由于学生所具有的语文素养将决定其底蕴格局,是发挥其潜在创造力的动力,教师随之凭借前瞻性的思维对授课模式进行创新,借助思辨教学给学生带来新颖的体验,使之思维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可以从多角度去解决所遇的诸多问题,形成极强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思辨性读写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力求调整课堂的定位,将学生推送至主体位置,使之走入高阶思维的发展层面并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读写;教学策略

思辨性读写即教师在传递相关的基础知识时,借助思辨性的原则来完成文本的阅读与情感的挖掘等,学生可以在个性化的方式下调动信息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在批判性的思维下将文本中的写作技巧迁移为自身的能力,获得思维的不断发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新时期下,思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其思维得以发散和拓展的体现,能够展现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使之对学科知识加深理解并实现“学以致用”。为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巧用思辨性读写教学对学生所应具有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带来推动,从而在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上,将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巧用核心问题,实现思维启发

思辨实为“思考”+“辨析”,可以让学生在表达中有理有据,让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引发读者思考,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思维,也是成绩与能力实现双提升的关键,更可以让作文更加优质[1]。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认识到思辨能力的提升需要适宜和科学的授课方案,那么要让引导呈现出多元化,在多角度和极具探究意味的问题中对学生原有的思维做到针对性的启发,使之独立思考并在分享中形成辩证性与发散性结合的新思维。在传统教学中,根据一些具体的文本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在阅读中常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思辨性原则融入其中,设计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以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完成思维的有效启发,学生将在不同观点下进行讨论,培养其辩证思维。例如,在《拿来主义》的学习中,教师在整体感知环节中让学生对文中语言的含蓄性与犀利性进行对比,使之在辩证的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此时,教师提出“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我们该如何权衡?”,在核心问题下让学生独立思考,对文化进行科学传承,在批判的角度下表达观点,通过核心问题深入探索,学生可以在启发中掌握文本内涵,将所学知识巧妙转换为自身能力,更是为后续的写作夯实基础,发挥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作用。

二、培养思辨能力,做到善于质疑

敢于质疑与不断探索是学生获得思辨能力并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发表自身独到的见解,在有理有据的写作中将语文知识与技能加以利用,强化其语文能力。正常来讲,学生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还应对自身进行质疑,在这两方面的质疑中萌生创新意识,让写作思路愈发新颖并极具个性化[2]。例如,在对《拿来主义》进行细读时,学生产生疑问“拿来主义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开头,反而先阐释了送去主义”,使之对没有直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的议论文产生质疑。那么,学生会在质疑中寻找答案,根据核心疑问的解答认识到作者的用意是先破后立,可以在鲜明的对比中更好地阐述拿来主义,而闭关和送去主义是起到相应的衬托作用。又或者在《故都的秋》的研读中,学生对第3-12自然段内容产生质疑“这一大部分都是在描写景色,但却是运用记叙的方式,这是为什么?”,使之看到第12段之前均是为赞颂做准备,从而掌握写作技巧。

三、贯彻读写原则,提高思辨能力

基于思辨阅读的运用,教师在写作环节也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科学培养,这也是将思辨原则做到了充分贯彻[3]。由于写作主题的确定是进行写作教学的基础,与学生的写作质量有直接关系,教师应在精选中完成写作主题的筛选与确定。例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议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考虑,找出论点并以此为中心来进行相应的论证,从而让作文有理有据,将其思辨能力做到强化,也是思维呈现思辨性的直接体现[4]。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等技术的辅助下,让学生看到如何分析材料,又该如何将当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取,在小视频的使用下看到素材的收集、辨析与选择等,又在思维导图的方式下帮助高中生完成写作之前的构思,在思辨性读写的应用下使学生能够选择和使用思辨性的内容,让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把握好具体的写作内容与方向这两个重要抓手,将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应适应引导和“为难”学生,使之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鉴赏与赏析,从而通过品读去掌握文本内涵,同时学生带着怀疑态度去验证想法,经历求证过程,实现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步积累,有利于形成具有思辨性的阅读思维,对深度学习带来极大程度促进。对于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適应“为难”学生,帮助其突破阅读重难点,学生将带着问题意识与热情参与品读,从而让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历史背景与事件的结合,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品读古诗词,强化其所应具有的思辨能力。在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条途径时,学生的兴趣不断被激发,不再疲于思考,走出固式学习思维,能够带主动性去克服阅读中所遇各类困难,获得思辨读写能力的科学培养。

结束语:

阅读与写作不仅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更是高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主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各阶段的读写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时,需要考虑每位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而才能在针对性的引导下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做到极大程度的拓展,也将其读写能力做到相应提升。那么,思辨性读写教学可以将学生原有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同时也在启发的方式下让学生乐于质疑,带着持续的热情对阅读文本当中的情感与内在逻辑做到准确挖掘,在写作构思中将思辨能力做到强化,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倪保娟.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探讨[J].高考,2021(26):101-102.

[2]刘洁.从思辨性角度设计《乡土中国》课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4):38-4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