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之我见
2020-11-30董永兴
董永兴
一、高中生物教学应对新课改所面临的困惑。
(一)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学难度增加。 课标教材中新增“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彩图”、“表格对比”、“旁栏思考”、“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小资料”、“课外读”等相关知识体系,这样使课本图文信息量增大、知识面扩展,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仅有的知识,还要阅读课外读物,以增加自己浅显的知识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加强,这就对我们教者知识量和知识面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增加了生物教学的难度。
(二)教師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热爱学习的学生和不喜欢主动思考或动手的学生两者之间存在两级分化日渐明显的趋势,这就需要教者具有在探究式学习中全方位兼顾的组织和教学能力。
(三) 开足开好生物实验是保证。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实验项目我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足开好。因为开设实验能尽量摒弃传统的模仿式、验证式实验,我们更注重提倡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生物实验的材料多为生命有机体,我们应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融入生态观念等。
二、“新课标的特点
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建立了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有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突破了哪种教师讲得尽善尽美,学生蛰伏于教师的权威而被动地、压抑地惯例,那种只重视“双基”却淡化了基本品质养成的习惯,那种单项传授几无反馈。调节的惯例,那种学生在课堂上只吸收不消化,留待课后承受负担的惯例。注重学生自学和教师适当指导,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该模式留给学生大量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实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求知的方法,从而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三、怎样落实生物课堂教学
(一)教学方法应该与教材有机结合
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不能简单的把探究学习仅仅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应该更深入地看到探究教学的本质核心在于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把新的教学法与新课标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试验观察等环节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
(二)改变和完善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
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规范指导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方式。第一,打破书面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笔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方式。除笔试之外,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能力测试,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能力测试,试验能力和技术测试等方面的考察内容。第二,除学科分数成绩之外,需要增加文字性评价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优长劣短给予综合性评价。
(三)加强自我培训与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在新课改和探究学习的要求之下,需要教师积极的转换教学理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讲解者,转化为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同伴、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全面备课;在教学中善于留出教学的“空白”,对探究问题的途径作出一定的暗示,而不轻易否定学生得出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固定答案强加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评判学生回答的对错,而在于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背景之下,需要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除此之外,我们要格外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教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对于生物课程的认知乐趣和理性理解。
(四)努力提高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课堂教授的时间,先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边做边学”的方式,按照学生讨论得出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试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拓展课外的生活实践和实验,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现实生活,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校际之间可以开展交流与合作,以期帮助落后地区的学校能够有条件提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