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11-30樊琳琳
樊琳琳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切入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出发分析传承的必要价值并探讨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要尤为强调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
一、分析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纵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观念,可以在当下社会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人为本的人道理念,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懂得抗争,懂得艰苦奋斗,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顽强的与敌人进行搏斗,最终也取得了胜利,维护了主权,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直到当下,中国人民依旧在艰苦奋斗的路上,无论是航天还是火箭,中国人民也从未放弃探索的脚步。这也就意味着,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学生也会从中分析中华民族的气节,他们会受到更加强烈的精神鼓舞。
其次,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历史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只有正确的进行取舍,才可以真正为学生带来美好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并推动民族的灵魂走向世界。
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同时也牵涉到渊博的知识,沉淀着5000年的历史,包括琴棋书画,四大发明,传统文学等等,以上这些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来辨析这些历史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再加上,高中生本身就要面对高考的挑战,语文课堂对他们本身的綜合素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他们也更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来面对高考,提高自身的思想深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二、分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的基本途径
(一)做好教材的挖掘和补充
高中语文教材上本身就有很多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接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深度的解读和筛选,为学生讲解文章的时候就要做出有效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启发他们的心智。例如,在阅读,《荆轲刺秦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金科的人物背景和当时的历史动态,让学生深度的分析荆轲刺杀秦王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战国策》,让学生深度的分析这一本名著犀利的文笔,生动的语言,以及逼真的人物刻画等特色,并从中筛选出一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提高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感。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师应当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推动他们吸收先进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小黑板,把班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轮流负责黑板报的绘制,并为他们安排相应的主题和内容,鼓励学生自由的寻找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然后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意愿的支持下,了解更多的文化历史。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配合,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他们会更加积极的与外界展开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可以从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制作结果,在班内展开欣赏和评比,对于制作效果优良的小组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者是物质支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1]。
(三)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是依托相应的物质载体,在这其中,经典文学就是尤为突出的一个环节,阅读经典文学可以让高中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提高他们的文字筛选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文学经典著作的解析,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并设置一些问答竞赛或者是朗诵比赛,让学生可以深度了解这些文学著作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例如,在阅读完《蜀道难》,《琵琶行》,《师说》这些重点文章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古文的重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快速进行抢答,这样可以巩固学生所学,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出学生的斗志和竞争意识[2]。
(四)拓展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只是局限在理论这一较为浅显的层面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实践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与人生之间的联系,真正把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参观中国的遗址遗迹,了解不同的建筑风格,或者是乡土人情,感悟中华大地的历史底蕴,让学生可以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传统化的作品,包括书法作品,剪纸作品,绘画作品,陶瓷作品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的匠心精神,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来参观相应的文物,并为他们做出细致的讲解,让学生透过文物来了解特定朝代的面貌和风土人情。
三、结束语
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是任重且道远的,必然会在实践的路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教师对此就更应当坚定信念。本文从教材的补充和拓展,文化氛围的塑造,阅读经典活动的开展,课外实践的延伸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语文的主要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应当让学生自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见解。
参考文献:
[1] 陈银珠.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000(001):P.1-2.
[2] 王晓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探[J]. 读天下(综合), 2019(20):0170-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