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问题中总结

2020-11-30程洪娜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平分线学案创设

程洪娜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学习计划引入学习,以问题方式促进思考”的授课方式,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字】学生  问题  总结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更加留意一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进行独立解决问题的孩子,加以奖励式教育。“以学习计划引入学习,以问题方式促进思考”的授课方式,如今已成为绝大多数老师教学的首选方案,依照这种新型教学体系,制作相关的教学素材进行引导,既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充分表现出教师引导式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学案引领,问题促学”

“学案引领”是通过导学案的编写、教学技术的运用、新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状态,小组合作探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的模式。

“问题促学”其实质是以“问题”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置学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总结归纳相应知识内容,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和不断发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总结、比较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们的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总结提升”

1.利用身边的问题创设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创设生活情境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教学内容就是我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时,由于函数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我就把一名学生早晨来学校上学,在村口等同伴,由于等的时间较长,为避免迟到,加快了速度,结果准时到达学校的过程当成例题—把时间作为横轴,把离开家的路程作为纵轴,画成图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降低了题目的坡度,学生在对函数图像的理解就容易多了。生活实例往往是创设情境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创新,恰当的运用这些素材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取新知。

2.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把本节课的知识综合成几个有趣的问题,学生通过研读问题,总结归纳,达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相似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婚纱影集中最漂亮的照片会被放大,挂在客厅的墙上,那么,影集中的照片与放大后的照片是什么关系呢?(2)早上,你站在穿衣镜前,镜子里的你与镜子外的你,有什么关系?(3)哈哈镜中的你与镜子外面的你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在预学的时候思考这三个问题,提前知道相似形从哪几方面理解,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相似形的定义,全等是特殊的相似,相似形可通过放大或缩小得到。所以,贯穿整节内容的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后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3、利用延伸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例如,在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时,在任意三角形内画两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一点P.问题(1)点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吗?问题(2)点P在另一个角平分线上吗?问题(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容易得出:点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点P也在另一个角平分线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进一步加深了學生对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领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通过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公式和定理,最重要的是学生数学思想的领悟和提升,实现数学教学从知识教学向思想领悟的本质性飞跃。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果重要而过程与方法更重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总结,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J]. 朱兰香.考试周刊. 2019(42)

[2]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J]. 童建林.才智.2020(15)

[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J]. 郭唯一.  中国校外教育. 2018(29)

猜你喜欢

平分线学案创设
创设未来
角平分线巧构全等三角形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不等式的上界估计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比例尺(一)”导学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