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试题赏析
2020-11-30许惠平
许惠平
【摘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研究试题考察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特点进行评析,以期对初中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深度学习 初中科学 试题赏析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
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以发展学生素养为重点,加强对于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考察。解答题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对科学观念的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较强。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生的学习不能再停留在浅层,而应该向深处发展,让深度学习能够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深入实行。以下是笔者基于“深度學习”的理念对解答题特点的具体评析:
一、情境选择贴近实际生活
杜威的情境教学理论指出,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才是真实的学习。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通过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可进行有机地结合,用生活实际问题代替教材中的知识设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试题1(2021绍兴卷第30题)材料:爷爷家的电饭锅不能做饭了,小敏检查发现:电源插头处有烧焦的痕迹。奶奶埋怨爷爷:“每次做完饭都让你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而你从电饭锅连接口拔出就算完事,插头总在插座上插着,看,烧坏了吧!”爷爷辩解道:“插头不是在做完饭后烧坏的,从锅上拔出后就没电了!”奶奶:“没电?没电你摸摸,不电死你才怪!”......
思考:爷爷说的“没电”?奶奶认为的“有电”?插头烧热的原因可能是……
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给爷爷和奶奶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安全用电的建议。
评析 试题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电饭煲为材料,通过人物爷爷和奶奶的一系列对话触发学生对“有电”和“没电”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有限的认知水平下对问题产生好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辨析。试题涉及到的科学观念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电”的理解处于模糊的状态,并不会去深究生活中的“电”是指电流还是电压,因此学生需要对生活中的科学用语进行明朗化、本质化。此试题还有后续追问,插头烧热可能的原因以及如何安全用电,此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贴近生活,具有实际意义。
二、信息整理体现科学能力
初中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基于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处理,从而将信息浓缩化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试题2(2020绍兴卷第31题)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缓慢氧化,因此,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不能缺少氧气,脑对缺氧特别敏感(见表)。当人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图所示),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使氧气和有机物到达脑。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心跳骤停患者的脑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原理。
评析 试题以生命科学“胸外心脏按压”为材料,选题既贴近生活,又渗透了科学态度与责任。试题中给予了大量的信息提示,需要学生在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中不断地甄别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分析并整理结果,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对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优化,并且延伸和发展原有的知识。如试题中给予的“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信息,提示出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需对人体与外界、体内气体交换作出解释;再如试题中给予的“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信息,提示出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需对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作出解释。
三、问题解决渗透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具体事实为依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建立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3(2019绍兴卷第31题)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评析 试题以甘蔗为素材,情境中以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为背景,需要学生结合图像和生物学知识,科学解释此现象。试题中两个子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考察度较高,例如第一个子问题意在评价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需理清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逻辑关系,甘蔗中上部CO2浓度低的原因是“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O2被消耗,浓度降低”;甘蔗下部CO2浓度高的原因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O2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浓度升高”。第二个子问题意在评价学生的思维全面性,农家肥致力于提高甘蔗产量的科学原理是多方面的。
基于“深度学习”的绍兴市科学中考说理题从情境选择的真实性、科学能力的综合性、科学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角度阐述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性。由此,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科学课堂,教师需不断学习,优化课堂内容,大胆实践探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自主迈入“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还提高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王华震.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科学说理题评析[J].理科考试研究,2020.27(2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