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中“读”的训练

2020-11-30蔡昕平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外语文课堂读书

蔡昕平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让琅琅书声响彻语文课堂。

关键词:“读”的训练;初读;诵读;精读;泛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让琅琅书声响彻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会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细读、品读等,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并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领悟课文,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完成个性化阅读的全过程。为此,笔者将“读”的活动总结为如下四点:

一、初读求通知大概

语文课的教学,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将课文读通、读懂、读好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环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何人、叙何事、绘何景、状何物,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教学中,笔者常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把学生朗读的欲望调动起来,让学生“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诵读感知课文内容。以往的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新意,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或巧设导语,而忽略了让学生“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虽然创设情境或巧设导语,有时也更能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但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可能产生一种“作秀”之感。譬如课堂伊始,教师就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喜欢?”试想,学生还没有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哪来的感悟?不管怎样设计课前导语,教师必须要舍得给学生留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学生才能把课文读通、读懂。良好的“读”的习惯,需要教师严格地用心培养。现如今也有很多教师,在第一课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对于难读的长句,教师还亲自进行范读指导。这样做,就凸显出了语文“以读为本”的新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上“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诵读求悟酝情感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基本功,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文章的意境、文字、情感,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些美文,只有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和吟诵,才能感受到生动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们感受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如《花的学校》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描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中,可以增强语感,体会到课文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精读求深善积累

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对那些值得重读的段落和文章,仔细地、反复地、深入地读,直至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教师可传授方法、教授策略,指导学生细致地研读,通过对文章进行反复、认真地品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就能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巧妙布局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等做到透彻理解。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在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之后,可以采用以读代讲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去探究文本:第二段中哪句话描写了兄弟俩快乐玩耍的情景?大家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兄弟?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兄弟俩的淘气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可以找出“一本正经”“使劲”“假装”等词语。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在认真细致地朗读之后,就能找出文中的“我”的新发现,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草地是怎样变化的,还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如《蛇与庄稼》一课,在精读品味环节,就有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文中只有一段描写蛇与庄稼关系,另两段并没写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还用‘蛇与庄稼当题目,这不是偏题了吗?”又如《趵突泉》一文,有学生就对课文的标点提出疑问:“‘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一句中三个并列的词之间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呢?”可见,在精读的基础上,学生的探究也逐渐深入,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并大胆质疑,为以读为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中,还可以抓住契机将对某个精彩片段的诵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到了语言的唯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

四、泛读求广取精华

精读讲求深度,为泛读做好准备,而泛读则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能力,巩固和发展精读的成果。精读是基础,而泛读则是发展、是提高、是应用。泛读能吸收人类智慧的精华,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所以,教师应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并指导学生学习自主阅读迁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提高阅读的能力。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指读书要有选择、读精品,“求当”是指读书要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在课外延伸环节,我向孩子们推荐了罗兰的散文《秋颂》及《写给秋天》,并要求孩子们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由课内的古诗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古诗诵读。如学了《赠汪伦》,就鼓励学生找有关离别的诗来读,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加以运用相关的诗句。每当教学中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我尽量以此为契机,有意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如教《赤壁之战》,有的学生质疑:“曹操那么有才华,怎么就会上黄盖的当?”此时,我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课外书籍阅读,自己去通过阅读解决疑问,主动去获取古今中外书籍中多元的精髓。课堂内外,我还不断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阵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誦会、好书推介会、读书漂流活动、书香少年评选活动、绘本阅读系列活动等等,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不断地激发出来,变最先的“阅读”为“悦读”,变读书的“兴趣”为“乐趣”。泛读,博采众家之长,能让学生的思想变得广阔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写作特色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读书过程,引导学生多“读”,爱“读”,让他们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精彩,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猜你喜欢

课外语文课堂读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