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0-11-30魏旖旎辛欣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学生管理优化措施

魏旖旎 辛欣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学生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案,结合学生實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案,大幅度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文章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为着手点,给出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优化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选择合适的创新点。学生管理工作核心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推动学生发展,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及时改善与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联动性不强

高校其他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归属不同,造成相关工作处于分割局面。虽然学院层面两项工作都是围绕总支开展的,但学校层面上学生处指导与部署学生工作,党委组织部指导与部署党建工作,两者上级归属不同,造成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思想处于分割状态。

教师的工作习惯也会造成学生错误的认知,部分学生在党务工作与党章学习时表现积极,而在辅导员或班级工作时敷衍,表现不积极,出现分裂现象。高校学生在开展党建或学生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杂乱无章和得过且过的情况,给辅导教职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时缺少目标与动力,存在敷衍的情况,无法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高校管理体制中虽然辅导员承担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但经常由不同的辅导员分担实施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经验

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大多是学校管理者从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任用,这些学生既不是毕业于专业管理学校,又从未学习过相关管理知识,高校也未对其进行过相关的岗前培训,通常都是直接上岗,然后跟着学校老一辈辅导员学习相关的管理内容,这些老一辈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也是在日常工作中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而形成的,虽不够系统和完善但也够用。

但对于刚从事辅导教职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想要在几天几月内学到别人几年甚至十几年所积累的经验无疑是痴人说梦,致使这些应届辅导员在服务学校,进行学校事务安排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经常因为自身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而导致事故频发,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活动时,不懂变通,仍然按照传统管理思维,将大学生当作小学生,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高压束缚,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不利,还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排斥和反抗。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为止,将所有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对其开展无差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实际需求,而且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极其微弱,因此改变传统的一视同仁的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这种传统的、单一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不仅教学效果甚微,同时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一种扼杀,限制学生思维发展,也忽略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和培养,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需求。

现今为止,学生培养和管理模式都是依据“90”后学生发展特点而定的,但却不符合“00”后和“10”后,甚至是以后的“20”后等的发展需求。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特点和个性需求,按照其表现出的特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根据这些细分后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管理。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建立相应的班级信息档案,同时安排专一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更新,并将其作为以后学生个人评定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塑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起到熏陶与引导作用。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前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推动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升,主动构建师生沟通渠道,使教师能更多参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沟通和分享。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明白自己在课堂中、在学生中的位置,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包括学生自身独立性、差异性、个人爱好、性格等;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学习力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可见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就会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关爱、体谅、理解并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如此学生才会与教师真诚相处,没有敷衍,没有敌对,才能真心体谅教师的辛劳,听从教师的教诲。而教师在关心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絮叨,惹学生厌烦。特别对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应该多关注,多鼓励,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此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很多时候教师无法理解学生的一些做法与行为,彼此之间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体会学生的心情,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搭建多实践平台形式。目前很多高校重视校外实践,忽视校内实践活动。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直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大幅度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在团委领导下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对活动次数、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和效果提出要求,保证实践顺利完成。其次,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包括学生班主任助理队伍、学生晚自习管理队伍以及学生社区管理队伍。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实行竞聘上岗,以“学长”助理的身份,现身说法,积极引导“学弟、学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扮演好引路者与榜样的作用,做好教师的帮手。通过这些平台的锻炼,能够让一个个大学生成长起来,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政治觉悟不断提升,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调整传统学生管理方法的不足。要通过引入新方法与新模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学生管理优化措施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