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0-11-30伍燕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慕课高等教育

伍燕

摘 要:随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时代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的戏份。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滔天浪潮而生的“慕课”就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在国际社会的各个角落引发热议,各国各界都对此引发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改进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慕课”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流星般崛起,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流星般飞速消亡,其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潜藏其中的多重矛盾性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从组织形式到组织结构,从民族性质到国家异同等诸多矛盾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国作为区域性的大国,“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也是“慕课”在世界发展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篇文章当中,以“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为根本出发点,对于“慕课”在世界发展历程当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着重分析与研究了“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慕课;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2

一、“慕课”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大起大落”

斯坦福大学的校长曾经评价“慕课”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以此简明地描述了“慕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滔天浪潮。“慕课”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将高等教育课程在全球各个角落进行播放以此来满足人民对于学习的需求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慕课”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颠覆性的创新与改进,逐渐在全球各个角落里广为传播与应用,但是好景不长,“慕课”在全球氛围内以极短的时间内如流星般崛起,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流星般飞速消亡,在这大起大落的过程当中“慕课”体现了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暴露了潜藏的多重矛盾性,通过对于“慕课”在西方教育界发展过程中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我国突破“慕课”教育的困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1]。

自从2008年以來,“慕课”凭借其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在全世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对于高等教育创新与改进的先头部队。而在又被称之为“慕课之年”的2012年,各大高校与教育企业和“慕课”进行了深度的合作项目,将本以及处于发展快车道的“慕课”教育直接推送到了顶端,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可以通过“慕课”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学习到自己所想要学习的课程,并且可以通过交互学习以及考核的方式获取开设该课程所在院校的学分。这本是教育资源向全球人们开放的大好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在短短的一年之后,“慕课”教育在全球的热度就开始迅速降温,步入发展的低谷,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慕课”获取学生,大众对于“慕课”的课程质量表示怀疑,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出现裂痕等问题与矛盾的积累直接对“慕课”教育模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许多高校的教授团体也开始对“慕课”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与反思。

“慕课”作为一种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暴露了潜藏在其模式内部的多重矛盾性,“慕课”教育到底是一种失败的高校教育创新尝试还是高校教育趋势的短暂挫折,这其中的区别值得广大教育从业者进行研究与思考[2]。

二、多重矛盾性下“慕课”在我国的发展困境

“慕课”教育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滔天浪潮的高等教育创新模式,我国作为区域性质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一股潮流当中去。在现实生活中,早在“慕课”教育方兴未艾的2008年,在我国范围内的一些教育事业从事者以及高校教授都已经对此展开了研究与调查工作,随着“慕课”在西方世界高等教育当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已经准备开始有计划地尝试借助“慕课”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然而遗憾的是,“慕课”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如同在世界的发展形势一样,在大起大落之后迅速跌入低谷。在本篇文章当中,将“慕课”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与改进中失败的原因,归纳为“慕课”教育当中所具有的多重矛盾性以及中国所独有的特殊国情制度所决定的。

“慕课”教育在世界与在我国范围内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透过事物的表象可以看出本质上是慕课多重矛盾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矛盾的第一个方面表现为“慕课”教育自组织性与组织性之间,慕课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就是其自主性的必然要求。“慕课”教育在于全球范围内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面对面教学以及考核学习成绩的要求,脱离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组织性,使得自组织性成为新兴教育的主体,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可以依靠自己的自组织性在互联网上进行自由的学习以及其他学习附属活动,在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的要求后,人们对于在“慕课”上的教育不再需要传统教育模式中那样有教师的监督,学多学少全靠学生的自觉性,这既是“慕课”教育在对于传统教育的伟大变革之处,同时也埋下了此后必然失败的诱因。从理论框架的预期来看,“慕课”教育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但是结合现实实际后,就会发现“慕课”教育模式当中的自组织性会使得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缺乏教师监管的课堂当中,学生很难保证学习的专注力与持久性,有数据可以对此进行说明,在“慕课”教育当中的课程完成率仅仅只有5%到16%之间。从人的本身特性就可决定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以此来为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驾护航[3]。

“慕课”教育在多重矛盾性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高自主性与高退出性之间,慕课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自组织性必然会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高规格的要求,要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导。这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自主性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来看,似乎是高等教育所梦寐以求是新兴教育模式,它既可以减少在各种教育资源上的教育投入,而且也可以灵活适用学生的选课需要,表现出在高等教育上一直稀缺的“成本低,效果好”的根本属性,然而理论上的成功毕竟只是理论上的成功,现实远远要比理论设想得复杂,理论不可能将影响现实的所有因素都概括到理论体系框架当中去,因为在“慕课”教育模式当中学生学习下去的动力只有对于知识的渴求,而一旦在学习进程上或者现实生活当中遇到一点儿的困难,都有可能将这求知的火焰扑灭,从而使该学生成为高退出率当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这正是“慕课”教育在全球氛围内大起大落迅速跌入低谷的重要原因所在[4]。

“慕课”教育在多重矛盾性的第三个方面表现在文化民族性上,自“慕课”教育兴起以来,慕课的课程开发工作一直都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这在慕课教育体系当中的自然科学课程没有多大的影响,毕竟自然的客观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会因为东西方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但是对于人文科学类的课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没有放弃过向全世界出口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缺乏对于全球众多文化的包容性,而在“慕课”教育上显然没有放弃这么好的面对全世界的宣传路径,在人文科学课程当中传播片面的思想观念,受到全球范围内众多文化体系的排斥,没有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接纳与支持,文化差异性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侵蚀成为“慕课”在全球发展的重大阻力[5]。

三、突破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路径选择

“慕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改进,慕课有着其所特有的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胜之处,我国在高等教育当中引入慕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能够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借鉴“慕课”教育当中的优胜之处,竭力避免其不足之处,所以,这就对于“慕课”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对“慕課”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

虽然“慕课”曾在全球范围内火极一时,但由于其兴起的时间与陨落的时间都太过于短暂,我国对于“慕课”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历史经验认知不够充分,同时对于“慕课”教育的自身规律还处于不断探索的研究阶段,具体的认知还需要在现实实践当中不断完善,对于“慕课”教育规律的重视与探索是其在我国范围内兴起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清楚认识到“慕课”教育不是一剂万能药,不能拿来就用,要充分结合现实实际,这才是重视“慕课”教育规律的必然体现[6]。

(二)“慕课”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必须适应我国国情

由于“慕课”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而西方发达国家长久以来都在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显然不会错过“慕课”这么好的一个面向全世界的文化输出路径,所以自然而然地在人文科学类的课程里片面地宣扬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使全世界不知不觉间接受西方文化而抛弃本国传统文化,这对于我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为避免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入侵所造成的文化侵蚀,必须要对“慕课”教育当中的人文科学类课程进行严格把关,务必要使得“慕课”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符合我国国情[7]。

四、结语

“慕课”教育虽然遭受到了暂时性的挫折,而且正陷入于多重矛盾性的深渊里无法自拔,但不可否认的是,“慕课”教育作为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必然有着其所独有的优胜之处,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去学习其中的优点,并对其不足之处做出针对性的有效弥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必将因纳入“慕课”教育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23).

[2]肖占君,辛宝忠.大学生存危机来临还是高等教育普及开始——大学慕课研究与实践的转向与未来走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3]李威,熊庆年,蔡樱华.试论“慕课”条件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教育主权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2).

[4]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市场的认证机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

[5]李艳,张慕华.开放教育资源和慕课如何影响世界高等教育?——访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柯蒂斯·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

[6]李晓明,张绒.慕课:理想性、现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2).

[7]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市场的学分认定机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2).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慕课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