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之我见
2020-11-30谭威
谭威
舞蹈编导,也被称之为编舞(英文choreographer),是舞蹈行業中从事舞蹈创作、编排人员的称谓。著名的舞蹈评论家、理论家、翻译家欧建平曾形容舞蹈编导有云:“舞蹈编导家是舞蹈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创造者,外国的芭蕾和现当代舞蹈团常以某位编导家命名并成为灵魂人物,换言之,舞蹈团的风格就是编导家的风格。”舞蹈编导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式,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舞蹈演员在积累了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之后,通过分析总结舞蹈表演、创作的一般规律,转而开始进行舞蹈创作;二是学员通过专业的舞蹈编导学习,系统地掌握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手段之后,开始从事舞蹈的创作和编排工作。本文涉及的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则是指后者,即“学院派”的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式。
一、舞蹈编导专业概述
新中国的舞蹈编导教育事业,开始于1957年,当时的北京舞蹈学校聘请了两位前苏联舞蹈编导大师查普林和古雪夫,举办了两期全国舞蹈编导培训班,这批学员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蹈人才。我国现阶段对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设定,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即属于高等专业教育的范畴,本文我们的讨论范围主要指本科阶段的教育。
从1982年开始,北京舞蹈学院率先开始筹备舞蹈编导专业的培养和招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七十所高校设立了舞蹈编导专业,这些高校既包括艺术类院校,也包括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在不同高校的招生简章中略有不同,但一般的可以归纳为:“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科研单位、演艺机构等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舞剧编导、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当前舞蹈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来看,随着我国演艺事业及艺术普及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艺术市场对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将会有更大的需求,这也促进了舞蹈编导就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舞蹈编导专业人才需培养的能力
作为舞蹈编导的专业人才,其第一要务就是进行舞蹈艺术创作,通俗的说就是要编创舞蹈作品。不论是小型舞蹈剧目,还是大型舞剧,其创作的基本规律是相通的,从创作过程上来讲,一般都要通过以下几个重要步骤,即选材、立意、结构、编舞、呈现。上述的创作步骤中,对应着舞蹈编导自身应当具备的不同能力:“选材”对应舞蹈编导“感知生活的能力”,“立意”和“结构”对应舞蹈编导的“动脑能力”,“编舞”和“呈现”对应舞蹈编导的“动手能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这三种能力同等重要,但在舞蹈编导的教学过程中,训练“动手能力”是基础,锻炼“动脑能力”贯穿其中,“感知生活的能力”则需要在引导下逐渐养成。
(一)动手能力——把创意、想法用舞蹈的形式呈现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指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实际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编排、组织以及调整的能力。如同上文中提到的,“动手能力”与舞蹈创作步骤中对应的环节是“编舞”和“呈现”,之所以先讲创作步骤中相对偏后的这一部分,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舞蹈编导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来说,在学员开始接触舞蹈编导专业时,对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有了一定的认知的,至少是熟悉舞蹈初期的学习和训练模式,即是一种相对枯燥的进行动作复制的过程。而舞蹈编导的学习模式则是一种兼具新鲜感和挑战性的进行动作创造的过程。这种由“复制”到“创造”的学习模式上的改变,势必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编舞”或者说“编动作”是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因为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在思维层面构建的所有内容以舞蹈动作的形式体现出来,就是舞蹈编导作为艺术创作者的最重要的艺术价值。
“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由易及难的编舞练习中大量积累经验,不断试错的同时不断的进行修改,在实践中体会和发现编舞的方法和规律,这也是一般情况下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过程。编舞练习训练价值大、实践意义强,同时贯穿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始终,所以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二)动脑能力——将生活素材用舞蹈思维进行转换
所谓“动脑能力”,就是指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前期对舞蹈作品的题材、主题、结构等在头脑中构思的能力。如同上文中提到的,“动脑能力”与舞蹈创作步骤中对应的环节是“立意”和“结构”。
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在选定题材之后、进行编舞之前,中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立意”和“结构”。这是一个在思维层面进行创造与构建的过程,其中包括主题的确立、结构的铺排等等,而这些思维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舞蹈作品的高度。
“动脑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形成舞蹈思维,即对待编舞素材要使用舞蹈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其次就是要能够展开充分的想象,使舞蹈的画面首先呈现在脑海之中,最后就是要持续的锻炼,不同的素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相同的素材也可以用不同的创意进行构建。这些思维活动的结果会直接作用于之后的编舞,想象的越充分编舞可能就会越顺畅,而如果对于编舞素材不假思索的直接进行编舞,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误入歧途”——也就是编舞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
(三)感知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编舞素材
所谓“感知生活的能力”,就是指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之前,用艺术的、舞蹈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生活,并从中萃取出蕴藏其中的可以进行舞蹈创作素材的能力。如同上文中提到的,“感知生活的能力”与舞蹈创作步骤中对应的环节是“选材”。
“选材”作为舞蹈创作的第一步,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舞蹈题材的新颖独特会使舞蹈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拥有巨大的潜力,在配以高级的“立意”、合理的“结构”、精巧的“编舞”和完美的“呈现”之后,一个相对成熟的舞蹈作品便出炉了。之所以将编舞的第一步骤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在舞蹈编导的教学过程中,题材的积累和选择更多的是放在课下的时间来进行。因为题材虽然无处不在,却也不是信手拈来,它需要舞蹈编导用时间来发现、酝酿和成型。
“感知生活的能力”是需要在引导下逐漸养成的,这需要舞蹈编导在不断加深对舞蹈艺术理解的同时,打开自己的感官和思维,使自己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受变得敏感,让生活这个蕴含着无数艺术素材的大千世界以新的视角对自己敞开,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中发现对自己的创作有价值、有意义的具象或抽象的事物。
三、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举措
(一)培养动手能力的举措
1.编动作——理性的动作开发
编动作是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最看的见摸得着的练习,这种练习是在编舞人有意识的情况下,结合各种客观要求和主观追求所呈现出的动作组合。这种练习的价值在于理性思考的前提下,可以主动的加深编舞人对于人体动作开发方式的理解。
2.练即兴——感性的动作开发
即兴是舞蹈编导最初用来进行的天性解放的训练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编动作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舞蹈人在即兴时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其过程中可能会迸发出在理性思维下难以出现的灵感。即兴练习与编动作练习相辅相成,从感性和理性两个维度分别对舞蹈的身体进行解读,从而完成较为全面的对舞蹈动作进行开发的目的。
3.积累经典动作素材
所谓“经典动作素材”,就是指各类形成一定模式与标准的舞蹈课程。从动作层面而言,舞蹈编导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新的动作语言为舞蹈创作服务。然而就跟所有需要创新的领域一样,在创新之前要首先知道现成已有的程度如何。这就是积累经典动作素材对于舞蹈编导教学的意义之一,即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劳动。此外,经典动作素材的艺术价值和训练价值是得到行业普遍认可的,所以广泛地学习经典动作素材对于舞蹈编导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
(二)培养动脑能力的举措
1.学习舞蹈史论
舞蹈历史以及舞蹈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舞蹈编导建立更加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样的益处体现在舞蹈编创过程的各个环节。舞蹈历史帮助舞蹈编导拥有历史的眼光,从题材的选择到舞蹈风格的把握都有助益。舞蹈理论则让舞蹈编导加深对舞蹈本体的理解,使创作过程能够符合舞蹈艺术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到少碰壁。
2.赏析舞蹈作品
通过鉴赏已有经典舞蹈作品,舞蹈编导得以全方位的获得最直观的对于编舞的综合感受。对于舞蹈作品,舞蹈编导应该做到能够“跳出来看”和“跳进去看”。既以观众的视角进行感性的体验,也以编导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对于所观看舞蹈作品的全面评价,从而获得对于自身创作有价值的信息。
3.练习舞蹈构思
直接的进行舞蹈构思的练习,将最大程度的锻炼舞蹈编导的“动脑能力”。在对题材进行主题确立以及结构组织时,需要遵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基本原则,就是既要有合情合理的设置,也要有出奇出新的想法,这样才能使舞蹈构思更具活力,也更有价值。同时,也应当多加注意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期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碰撞出更加精彩的创意。
(三)培养感知生活能力的举措
1.田野采风
走到生活中去,是感知生活的最佳方式。田野采风是艺术工作者从民间活动中获得直接体验和丰富经验的有效方式,对于舞蹈编导而言亦是如此。文字、图片和录像为资料的储备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艺术创作归根到底是人的主观感受在起作用,作为一种与课堂学习互补的学习形式,田野采风带给艺术创作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2.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
除却走进民间,其实生活是无处不在的。留心身边的一切,创作的素材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从生活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自我的认知、社会的问题,有价值的议题其实也在我们身边。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如今越来越多的受到舞蹈创作者的关注,而如何发现并找到合适的表现角度,需要的则是舞蹈创作者细心的观察和独具匠心的思索。
3.将闪现的灵感进行记录
对于舞蹈创作者而言,找到题材并不等同于可以直接进行创作,更不意味着作品即将诞生,这只不过是创作的最开始。更多的时候,舞蹈编导通过敏锐的嗅觉发现有价值的题材之后,并不能马上形成充分的创作冲动和完整的创作构思,这时需要的就是及时的记录以及不断地咀嚼、酝酿。将不论是偶然发现的题材,或是对已有题材产生的新鲜想法一一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在不断地将闪现的灵感进行量的积累的同时,质变可能就会随时发生。
四、结语
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进行多方面素质考量且成才周期较长的过程。一个成熟的舞蹈编导除了应当具备各方面的基础素质之外,实践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一切基础能力的训练和理论层面的学习,都要结合在实际的舞蹈创作中去落实、去检验。与此同时,舞蹈编导也应当在实践过后,理性地分析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从而得出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经验,在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逐渐走向成熟。作为舞蹈行业中的创作者,舞蹈编导肩负着舞蹈发展的重要任务,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行业的要求也应当是自我的追求,期望我国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渐入佳境,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版.
[2]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
[3]于平:“以技通道”的舞蹈编导教学——兼论舞蹈编导学科的课程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第2期.
[4]慕羽: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第4期.
[5]张守和:当代中国舞蹈编导学科发展历程与前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第4期.
[6]王玫:平凡的记载——对舞蹈编导教学的理解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第4期.
[7]夏菁:浅析舞蹈编导在多元化社会中的定位与发展[D].北京舞蹈学院,2016年6月.
[8]李超:技法在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第3期.
[9]周玉:舞蹈编导专业学习中主被动关系的把握[J].人文天下,2019年4月刊,总第142期.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