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11-30杨静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媒介素养高校

杨静

摘 要:我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和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媒介及传播的信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着对媒介素养与思政课关系认知能力弱、应用能力不高、信息甄别能力较差以及不能针对学生需求合理使用媒介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媒介素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2

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极大改变了社会生活,也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内容的重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光明的前景。同时这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越来越成为提升思政课效果,增强对学生思想影响的重要力量,也就导致教师的媒介素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人的关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内涵,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探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媒介素养”概念的界定,学界由于立场不同导致说法不一,但广为认可的“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所具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1]。”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应当包括对各类媒介与思政课关系的正确认识,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进行辅助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对于媒介所携带的信息进行理性判断、去芜存菁的能力以及借助各类媒介进行育人、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能力。笔者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后发现,A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堪忧,且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认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调查结果,仅有10%的教师十分了解并能熟练使用各类媒介;61%的教师较为了解各类媒介,但综合使用能力欠佳;70%的教师从来不会主动探索各类媒介在思政课中的隐藏功能。除此之外,2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媒介素养对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水平至关重要;31%的教师认为思政课需要教师有一定媒介素养,40%的教师认为媒介素养的重要程度不高,7%的教师认为媒介素养可有可无。可见,还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不能对媒介素养提升自身授课能力和课程吸引性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逐渐深入,各类媒介早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也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与时偕行,不断丰富自己,充分认识媒介素养在对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吸引性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媒介的应用能力有待增强

思政课教师对于媒介应用能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各类媒体收集、整合、完善各类教学信息的能力;第二部分是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将这些信息因时因地因人在思政课堂上传递给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教师表示有运用多种媒介查找资料的能力。51.3%的教师表示能够熟练综合运用各類媒介辅助思政教学。同时,有40.2%的教师认为自己运用部分媒介进行教学的能力不够突出;并且有80%的教师有提升自身运用各类媒介能力的想法。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吉林省该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综合运用各类媒介的能力并不是十分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结果还显示,仅有11%的教师经常综合运用各类媒介进行教学;62.5%的教师表示自己只能使用某几种特定的媒介进行教学,这表明一些教师对各类媒介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也就缺少了将各类媒介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的能力,部分教师只会使用一些比较落后的媒介,例如演示文稿等,只靠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但这种单调的媒介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反而会有高昂的时间成本,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媒介所携带的信息甄别能力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有85.6%的教师运用网络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当发现学生产生了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发表了不正当观点或出现思想困惑与滑坡时,仅有29%的教师表示会与学生及时沟通,并努力去进行调节;49.9%的教师表示会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但不会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7.1%的教师表示自己在遇到上述情况时会选择视而不见。思政课的目的媒介种类的多样化导致了教学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在高校思政教师获得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政教师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发出了挑战。现在思政教师的备课和授课都离不开各类媒介。在备课时,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各类媒介获得更多、更广的课程信息与课程资源,网络类媒介每天都会定时推送很多新闻或者各学科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里鱼龙混杂,有的资料可以丰富教师的备课内容,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也存在各类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虚假信息乃至裹着自由民主外衣的反动言论。这些信息、言论由于经过“有心人”的包装和宣传,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诱导性,再加上思政课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如理工科教师高,只能够甄别政治、社会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涉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则很容易被虚假的信息迷惑,从而增加了课堂内容出现错误的几率。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针对学生需求合理使用媒介

各类媒介不仅是教师备课授课的重要工具,也逐渐成为学生自主了解国情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很多学生不仅关注国家发展,还参与到有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追求独立和个性[2]。”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各类媒介所承载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由于意识形态不坚定,社会、自然知识不完善,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被反动信息所动摇。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媒介育人的功能,根据课堂与课下、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媒介,来更正、坚定学生的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调查结果反映出部分思政课教师只把各类媒介当成一个留言板,而不能根据学生思想层面的需求合理使用媒介,不利于媒介发挥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并不乐观,部分思政课教师目前仍不具备独立实施使用各类媒介的能力。因此,在将媒介素养培训加入师范学习时期的课程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会培训、入职后再教育、教研室(组)集体教研、学习,把媒介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添砖加瓦。

二、加强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对策

随着各类媒介技术在思政课教研教学领域普及化的运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就更令人难以忽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内涵日益明晰、问题的挖掘与分析、对策的研究与探求则成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不可忽略的方面。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可以从教育、制度、资源等多方面考虑构建系统化的培育体系。

(一)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师范教育的内容

师范教育是我国培养教师的重要摇篮,是成为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第一步。在大学师范教育设立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学科,不仅可以在较早的时候提升教师媒介素养,还可以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观形成期,埋下关于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的种子,使教师在工作后可以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常态化

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是受教育者,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扮演好受教育者的身份,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加入教师培训大纲,使其由一个临时性、非日常的培训变成一个常态化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的教务、教研部门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当做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在设立专项经费、搭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将媒介素养放入教师的考核、评定系统,甚至与职称挂钩。還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可采用他授与自修两种途径,学校可用主项资金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开设直播课或者线下讲授课,或者开设论坛、讨论组,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化零为整,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教育,不必完全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和形式,应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信息,确保培养机制科学合理有效,同时杜绝行政对学术的干扰。或者利用专项资金,购进相关的学习资料,与讲授课相互配合,使教师有资源进行自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教师的情况与水平,开发培养本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使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本校的情况。最终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不必拘泥于专题会、研究班等形式,探索诸如搭建教师信息资源平台、实用软件使用方法等多种方案。同时,广泛借鉴国内外关于媒介素养的优秀研究成果。

(三)利用网络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

随着网络大规模的运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授课越来越难以离开网络,所以网络不仅应该成为教师的授课工具,也应成为教师培训自身的工具,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视频、音频、文字资源库,使教师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教育信息,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还可以成为教师交流、沟通学习心得的媒介,起到了一个传帮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红强.新媒介时代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意义[J].新闻窗,2009(1).

[2]王宇辉.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内蒙古C市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2).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媒介素养高校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