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2020-11-30吴美均
摘 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仅能推动高校深化综合改革进程,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文章通过分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用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绩效管理
一、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现状
2018年9月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提出了关键的指导性意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正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展开。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中,将绩效评估融入预算管理中,以便通過在预算过程的前中后结合预算来形成绩效评价,从而形成一套结构合理的综合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引导预算责任主体聚焦目标、专注执行、达成绩效。
二、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实行预算绩效管理,但是由于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经验尚不足的情况,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缺乏对绩效的重视,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现阶段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完成,高校其他部门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与参与,也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校的二级部门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估与自己部门的关系不大,因此,预算申报过程没有完全满足长远的规划要求,并且缺乏具体的绩效目标也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的低下。同时,二级部门对预算绩效目标的指标理解不到位,缺乏对绩效指标的概念,通常没有办法填出准确的指标。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适用性
在过去长期形成的预算习惯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编制预算时,存在急于申报、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没有客观,公正地评估预算项目的实际资金需要、投资的经济性和绩效目标的合理性的现象。一些项目尚未经过成熟的规划就先申请预算资金,在批准项目资金后,发现执行项目的基本条件未得到满足,该项目无法执行的情况。在遇到急需资金而预算又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需要进行内部调剂,这就造成相关专项资金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既浪费财政资源,也影响了财政资金预算的严肃性。
(三)高校自身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对预算的执行缺乏科学合理系统的监督考评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层面仅停留在资金进度和资金使用合规性上,对绩效层面的监督缺乏考量。在项目结束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追踪问责,没有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绩效评价的结果缺乏运用,没有根据考核结果对下一阶段的预算分配产生影响。
三、 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目标培训
在申报预算之前,对各部门领导及部门预算编制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目标的培训,让大家了解绩效目标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并在针对不同的项目举例说明绩效指标的内容及性质。例如:实训建设类项目可以从“质量、数量、时效”等方面去落实,质量可以表示为建设实训室的目的,如利用实训室开展证书考试、提供上机课程服务等;数量可以表示为实训室建设的工位数、承接的课时量等;而时效则表示为建设的时间,在某某时间要验收完成可投入使用等。通过对绩效指标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让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更加直观清晰。
(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体系
通过建立预算系统,把预算申报和预算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把绩效指标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形成固定性绩效指标和选择性绩效指标,以形成面向绩效的预算计划、预算编制决策、预算执行管理和评估的全过程预算控制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收集填报的绩效目标信息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报告,并开展相关的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分析报告。
(三)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注重预算批准过程的结果取向,而且还关注预算执行过程中绩效指标的控制。通过在执行过程控制中发现的实际指标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为管理高职院校预算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职院校采用绩效自我评估方式,对预算的执行效率进行自我评估,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同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整改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要筑牢高校预算绩效理念,明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健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优化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吴美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