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
2020-11-30李煜东
李煜东
【摘要】根据资本监管的新需要,各银行需要实施资本充足率新规。本文在基于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来深入探讨风险的调整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资本监管 银行信用风险程度影响 资本充足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银行资本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吸收不良资产的有力金融工具。高资本比率要求商业银行在出现违约现象时,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本进行自我吸收损失,而非从政府救助中获得代价高昂的收益。现有的研究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广泛的分析。伯格和鲍曼(2013)认为中小银行的资本更加充足,银行的运作会相对安全和稳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存活几率更高。吉亚拉蒙特和加索(2016)认为巴塞尔Ⅲ资本监管对大型的商业银行影响明显,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银行的破产风险则相应降低。我国的国内学者对资本充足率和银行风险的负相关关系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袁鲲和饶素凡(2014)根据中国的15家上市银行的动态数据,研究得出在杠杆率监管的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防御风险的能力也在相应的提升。
从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国内的文献更多倾向于资本充足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但是现有的研究当中缺乏对商业银行不同层次监管资本对风险影响的对比分析。本文基于风险的调整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不同层次监管资本。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和研究变量
本文根据2013年至201了年国泰安数据库和各银行年报的动态数据,在剔除了数据少于两年的银行之后,总共统计了8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本文深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因此,解释变量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一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资产。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用于补偿在未来可能遭受损失的资本,计提越多意味着在未来短期内无法收回的资本流动越多,那么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资产能够测量银行在未来可能面临的信用违约风险。解释变量为不同层级的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正好可以得出核心一级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二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除此以外,银行将资本用于传统的借贷服务比投资副产品、证券等非传统型的金融业务将会面临更少的风险危机,为此,控制变量为净贷款比总资产比率(NLTA)。为了控制银行总资产的扩大本文选取了反映银行发展与投资成长的总资产增长率(GTA)。同时还选择了反映商业银行在贷款与非贷款业务之间多样化程度的参数指标收入多样性(ID)为控制变量。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可以了解到,银行通过业务扩展,可以收集到相关客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管理贷款决策和评估目标客户的风险状况。最后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银行的资产规模(LNA)也对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数据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由于资本监管耗费的周期较长,所有的自变量都相应延缓一年,通过豪斯曼检验和F检验,最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二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和银行信用风险承担存在不显著的相关性关系之外,其他的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都显示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当资本充足率较高,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影响则会降低。核心一级资本属于高质量的资本,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风险损失的能力,那么计提的预防损失备用金相对降低。核心一级资本金额的净额度加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溢价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其中,共同构成一级资本。因此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对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主要的原因是,首先,资本充足率高表明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自持资本,商业银行在运作当中自身投入的资本较高,那么银行在面临金融风险时自身的损伤也越大,无限制地扩大信贷需求被有效限制,银行的道德风险降低,过度风险承担的激励也相对应的降低,充足的资本缓冲可以使客户在投资选择上有更加谨慎和理性的思考。其次,在巴塞尔Ⅲ的总体监管框架下,由于风险的资产被分配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权重,那么银行更可能选择经营低风险的资产。第三,根据我国银行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占比较大,受到的资本监管更加严格。大型银行具备更多的可持续竞争力,资本充足,那么就会减少高风险投机交易而获取高收益,银行信用风险承担也会更加理性。
二级资本充足率的回归系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在二级资本比重上升过程中,银行会增加计提贷款损失备用金。主要的原因在于二级资本主体是次级债和其他的混合资本。与高质量的资本区别在于,二级资本吸收银行损失的能力较差,二级资本的增多,反而需要准备更多的预防储备资金。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表明银行存在交叉持有次级债,这进一步表明,银行系统的整体体系没有增加资本进入,抗风险的能力也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只不过是将风险转化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鉴于贷款准备经济体反映了不同商业银行采取的预防风险,储备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本研究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总贷款用来检测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与之前的关系一致。
四、结语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信用风险承担的大小,构建内部的评估体系,完善资本补充,促使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成一致性。同时,商业银行应当采取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来补充资本,从而提升资本的有效质量,提升商业银行抗击风险的能力与水平。此外,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保持更多的自有资本,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对于投资抱有谨慎与理智的态度。银行在保持稳健投资经营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承担风险的成本,根据实际情况,持有相对匹配的资本。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高英.巴塞爾Ⅲ信用风险标准法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武汉金融,2019,000(001):10-18.
[2]陈伟平,张娜.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J].金融与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