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诗中译“忠实”性

2020-11-30周美琳

卷宗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忠实关联理论

周美琳

摘 要:弗羅斯特的短诗Nothing Gold Can Stay因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文学价值,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国内该诗的中译本赏析多从译本语言和源语言的词汇、语法及其韵律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选取·弗罗斯特的诗歌Nothing Gold Can Stay的三个中译本。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三个中文译本进行赏析。

关键词:关联理论;英诗中译;忠实性

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由于历史文化、民族生活方式不同,衍生出的文化也各具差异。由于语言自身特点和文化差异,目前国内英诗中译,并没有一种特有固定的模式。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本文选取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Nothing Gold Can Stay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三个译本分别选自朱墨、朱明海、曹明伦三位译者的译作,其翻译风格各具特色、翻译侧重点各不相同。

1 “关联理论”

诗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够侧面反映出诗人看待生活的独特视角。在创作过程中,诗人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其自身的精神世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三者是密不可分的[1]。

关联理论被用作翻译分析源自威尔逊学生古特。古特将翻译视作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种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而推理涉及语码和动态语境,其依据是一种关联性。人们在语源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选择语码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关联翻译理论也讲究译文的“忠实”,此种“忠实”不仅指译文内容忠实于原文,而且要符合文中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及目的,符合推理过程。即译文要传达出原语作者在文中所设想的,所表达的内容。同时,译语读者可以自身通过推理,或者如同源语读者思维对文中内容、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行推断,从而获得原语作者的信息和创作意图[2]。

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确定交际者的暗含意义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文本的原语作者所要传达的“本真信息”很重要。但由于译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素养,个人能力等主观因素和译入语历史、地理文化等客观因素,获取原文本的“本真信息”的程度和理解也是多样的。所谓的“本真信息”,可以借用赵彦春的表述“暗含意义”。

“要确定交际者的暗含意义(implicature),受体(audience)就要寻找话语(utterance)和语境(context)之间的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也就是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成功。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7]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这种语境效果再现到译语读者的理解世界中,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2 弗罗斯特诗歌特点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全名罗伯特·李·弗罗斯特,是20世纪著名诗人。他的一生波折起伏,多变故,生活艰辛,但依然能从他的众多的诗歌中感受到他的一种诚实、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在乡下人们的爱意。

在工业化文明的冲击下,20世纪的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被遗弃的乡村家园。大量乡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导致乡村破败寂寥[4]。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新的小说、诗歌流派萌发。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既没有开创新流派,也没有使用新方法,而是以继承传统为主,用旧传统诗歌的手法表现新生活。语言运用上,他善于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平缓而冷静的节奏和人们熟悉的韵律表达思想。他依然采用传统的诗歌押韵手法,很少写自由诗。

形式上,弗罗斯特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勃朗宁影响,用戏剧独白和对话形式表现诗歌内容。他专门学习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对古代诗人维吉尔的诗歌情有独钟,为他写牧歌奠定了基础。他比较喜欢植物学,做过专门研究,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牧歌式诗作[8]。

3 译本赏析

弗罗斯特的短诗Nothing Gold Can Stay是一首极富哲理性的英文短诗,作者借诗作传达出一种对于光阴易逝、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惋惜之情。

Nothing Gold Can Stay诗歌原文: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 only so an 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3.1 朱墨译本

金色从来不常驻

自然的第一缕绿色是金,这色彩她却最难保存。

她的嫩叶是花儿一朵,可惜一个钟点就晃过。

接着叶儿又生出新叶,于是伊甸园陷入悲切。

于是黎明转为白昼,金色从来不常驻[3]。

将标题“Nothing Gold Can Stay”译成“金色从来不常驻”,采取直译,直接将原文对照翻译出来。译文整体语言朴实、愉快、轻松,文字未作过多解读、修饰,做到了对于原文内容的“忠实”。译入语读者能够在译入语所在的社会环境下,理解原诗作者所传达的诗歌意义。但对标题里“gold”的翻译,过于追求中英词汇的单纯对应,失去了原诗中的一种委婉的意味。汉语属于意合语言,将英文“gold”翻译成“金色”,给中文读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笔者认为应该将“nothing gold”整体来理解,将“金色”具象化。因此,相比较而言,朱明海和曹明伦的译文处理得更贴切一些。

3.2 朱明海译本

美景转头空

新绿胜锦绣,无奈最难留。

嫩叶如花香, 有几许春光?

秋风扫落叶,仙境亦萧瑟。

天明催醒梦,美景转头空[5]。

朱明海将标题译作“美景转头空”,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意译,传达出作者弗罗斯特诗歌主题——光阴易逝、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惋惜之情。从译文的语言和整体风格来看,此译文文字对仗工整,颇有中文古诗的形式美。在译文中,朱明海将“gold”译作 “美景”“Nature's first green”译作“新绿”,并且对“gold”解读为一种珍视,用“锦绣”与之作对比、“flower”并没有翻译为汉语与之对应的“花儿”或者“鲜花”,却取与花更加联系密切的含义“花香”、原文“But only so an hour.”,不仅在句式上由原文的陈述句变为疑问句,而且将具体的“hour”,引申为中文中表达一定时间概念的“春光”(意指美好的光阴),句式的转换增添了译文的活泼。“Eden”译作“仙境”,没有翻译成熟知的“伊甸园”,照顾了译入语读者的理解。“So dawn goes down to day.”则译为“天明催醒梦”,是作者在原文意义上的升华。在原文中,首句和末尾句首尾呼应,在译文中,译者也做到了。整篇译文句式工整,颇有中诗特点。译者所要面对的中文读者,译文处理为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文本,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3.3 曹明伦译本

金子般的光阴永不停留

大自然的新绿珍贵如金,可金子般的色泽难以保存。

初绽的新芽婉若娇花,但花开花谢只在一刹那。

随之嫩芽便长成绿叶,乐园也陷入悲凉凄民恻。

清晨转眼就变成白昼,金子般光阴、永不停留[6]。

曹明伦则将标题“Nothing Gold Can Stay”译成“金子般的光阴永不停留”,是基于整首诗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整首译诗文体流畅自然,并且对于句子的解读也具有逻辑性。“Her early leafs a flower;”译为“初绽的新芽婉若娇花”,相比较朱墨的“她的嫩叶是花儿一朵”,更加具有说服力。在中文里,“嫩叶”和“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无论是概念还是意象,很难相互对等。所以,可能会对译入语读者的理解造成一定困扰。而“初绽的新芽婉若娇花”则传达出珍惜怜悯之情,“新芽婉若娇花”表达则更委婉。原文是为了传达出“early leaf”与“flower”同样美好珍贵的寓意。对比之下,曹译更加能够将原文读者所理解的意义等效传达给译语读者。“But only so an hour.”译为“但花开花谢只在一刹那。”,采用了转换的手法,将原诗“hour”转化为中文中更小的时间名词“一刹那”,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译文效果,更深刻传达出美好事物不能保留,转瞬即逝。“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译为“随之嫩芽便长成绿叶,”,此译文与朱名海“秋风扫落叶”相对比,更符合原诗逻辑。虽然朱明海译文从中文诗方面来讲,并没有什么逻辑症结,但关联理论下,返回原文中看,朱墨和曹明伦的理解更接近原诗的作者意图。弗洛斯特诗中的“first green”“early leaf”是美好珍贵的事物,而“first green”“early leaf”之后的生长阶段应该是“枝繁叶茂”的阶段,而不是“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并且,“first green”“early leaf”在树木树叶生长阶段是属于比较短暂的一个阶段,这也符合树木生长逻辑。

关联理论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是一种有意义的突破。用关联理论来解释翻译活动,将翻译看作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时,由于两种语言源自不同语系,因此翻译难度增加。不同语言的诗歌具有自己的特色,如若要做到形式、语言、情感上的完全对等,这是不可能的。关联理论本身作为语言学交际理论应用于广泛的人文交流中。而在翻译实践中,关联理论则为译者搭建了一种与作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在此理论指导下,为译者更近接近原作风味创造了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晶辉.从文化语境观分析旅游英语翻译的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7):125-126.

[2]张清.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待文学翻译作品——以《三四郎》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19:4.

[3]白瑞麗.《金色从来不常驻》三个中译本的对比赏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1,1(03):30-33.朱墨.弗罗斯特诗选译[J].译苑,2001(6).

[4]李莉被遗弃的乡村家园—20世纪美国诗歌的田园传统与现代化进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56-63

[5]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曹明伦.弗罗斯特(上)[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2.

[7]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03):276-295.

[8]高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特色分析[J].语文建设,2017(08):45-46.

猜你喜欢

忠实关联理论
术语翻译应以规范和忠实为原则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西游记》中幽默语言的英译研究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