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0-11-30彭延怀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教师应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彭延怀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傳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一、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古诗学习比赛,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这两者有机地结合会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学习古诗中学生经常有偶然的发现,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总结思维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思维变通性

时代不断进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认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创新,创新并非难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每个人都有进行创新的欲望。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知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于鱼”。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求异”无“创新”。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成才的事实证明,往往是老师或同学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学校一次鼓励性的行动,启发和造就了他们辉煌的成就。创新教育不是冰冷的智力活动,而是火热的情感能动过程。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就要消除代沟,消除师道尊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的种子在心坎上萌发。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幼小心灵中创新的火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发现和催开学生创新的花蕾,要在民主平等这块创新教育的土壤中不断进行“培土、浇水、施肥”,为创新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等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必备环节,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每节课授课不超过30分钟,剩余时间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不失为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练习时,按难、较难、易在黑板上出题,然后心里暗暗按好、中、差学生点名到黑板上当众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在同学们做完之后,当众表扬做对的同学,个别人做错时,把责任归于偶然的不稳定因素所致,在改正后予以充分肯定其能力,使评价成为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生疑、大胆设问、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增强学生质疑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教师应解决问题创新能力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两只想打架的熊
智珠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