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0-11-30任靓
摘 要:本文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平台建设思路、课程教学策略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探究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16
基金项目: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课题《《食品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H372)。
《食品分析》课程是依据食品相關标准,运用各种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样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与评定,教学内容和检测岗位工作在内容上紧密衔接,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可以说,食品分析技术对企业实际生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新品研发、原料验收、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食品分析》课程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符合国家政策及发展方向
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用“四个最严”,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毫无疑问,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将“保障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对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食品安全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部署,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产业规划、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再次将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挂钩,“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此基础上,计划到2020年“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建设本课程用于培养优秀的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1.2 符合专业群建设需要
《食品分析》课程自我院开设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来,一直是本专业群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据近三年的食品专业群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有近50%毕业生流向食品检验、质量管理和品质控制等职业岗位群。因此,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养成和食品专业群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鉴于此,利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优势,我院和食品企业联合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
建设。
2 课程平台建设思路
《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是以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学理论进行设计,将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作为重点。因此,平台能实现由“双导师”(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根据课程需要推送资源的功能,学生可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根据自身时间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与测试,并与“双导师”同时互动,真正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和学习。同时,课程平台还具有分析、统计学习效果情况,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效果等功能,可使教师利用平台反馈的信息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
课程平台设计分为四大模块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模块,课程资源模块,互动学习模块,课程评价模块。具体课程资源的设计思路如下:
1)微课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视频应满足学习者微型化、碎片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式设计,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的教学目的。
2)实验操作视频应将现实食品分析检验工作任务设置为教学情境,把每个分析检测任务分解为方案设计、样品前处理、样品检测、数据处理、分析报告5个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将检验工作任务实践过程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机融为一体,达到检验操作规范化、实践教学带动理论学习的教学目的。
3)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设置作业用于巩固,进行交流互动完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和教学反思。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练习和测定。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综合在线考核。
4)设置专题讨论区,将检测的新技术、新应用、技能大赛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前沿专题、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以此拓展学生创新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3 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特点,《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采用“双导师”指导模式,实施教学策略如下:
1)基于工学结合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把课堂搬到实训室或企业岗位,采用“技能培养主导,真实分析检验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在具体检验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过程引入理论知识学习,达到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实施的目的。
2)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化,具体来说,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学生由简至难、由单一至综合的完成分析任务,最终达到掌握本门课程理论知识及相应职业技能的目的。
3)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示范、引导、纠正、规范的作用。在“导入情境→给定任务→讨论方案→完成任务→总结→点拨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4)注重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学习情境导入从历史性食品安全事件出发,进行事件案例分析,从而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意识,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与分析,对检验任务按照检测程序进行分解,设置相应的学习指导,课件、微课或视频、背景资料、实践任务等。具体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原则如下:
1)以烘焙制品、乳制品、调味制品、酒及软饮料制品、罐头制品、粮油制品等典型食品为载体,以常见的理化分析检验技术为重点选取工作任务。
2)依据食品分析检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为基本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农产品检验员、食品检验工岗位技能鉴定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的相关技能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内容。
3)校企联合开发了实际产品检测作为真实工作任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将食品检验知识和检测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生产现场检测与食品质量监控检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5 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设计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实际岗位任务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模式。具体来说,结合食品行业职业(岗位)实际规范进行考核,评价内容也采用多样化方式,包括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与道德、学习体验与参与度、网上学习情况、线上测试、现代信息化软件评价、检验分析方案的设计、检验报告、产品质量评价、试题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全方位考核的目的。经校企双方的“双导师”共同考核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主要体现在几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评价。重点考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是否有效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网络平台过程和效果评价。利用课程平台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对每位学生的在线学习进度、参与度、完成度、互动度、资源利用率、在线作业和测试成绩做出评价。对满足课程平台评价设定的发证要求的学生,将获得网课电子认证证书。若得分超过60分可获得合格证书;得分超过90分则可获得优秀证书,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依次提交小组讨论记录、实验方案设计、任务实施过程录制视频、检验报告、课后反思上传平台进行交流和评价。评价方式采取“双导师”的师生评价和学生小组互评的“双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是否能够将食品检验知识和检测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生产现场检测与食品质量监控检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4)注重线下的终结考核评价。终结考核评价采取试卷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试卷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食品分析检验的知识能力进行考核;操作考核对学生的操作规范性进行重点考核。
5)课程评价可作为参赛选手的依据。结合“双导师”的综合评价,尤其是以大赛项目所构建的任务的考核成绩,可为国家、省、市级等各级食品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选手。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显著促进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食品检验、质量管理和品质控制等职业岗位群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玉清,唐志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117-120.
[2]吕静,齐广辉,李春静.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为例[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9,18(3):231-232.
[3]任靓.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9(3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