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20-11-30徐红萍张有花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水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

徐红萍 张有花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量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以及产量,能够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对此,主要探讨了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35-02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加强无污染、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对促进我国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抓住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促进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加我国水稻种植产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1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施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农业作为我国一项重要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无污染、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种植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对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由于无公害水稻栽培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土壤情况、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水稻栽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因素对水稻栽培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具体水稻栽培过程中,如果忽略某一因素,就可能导致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出现问题,从而无法保证水稻栽培的实际效益。对此,还应抓住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做好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的每个环节,从而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1]。

2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择种植产地和种植品种

应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年降水量充足、肥力均匀、排灌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生产基地,保证周围生态环境良好,不存在任何的污染源。在选择水稻种植品种时,应充分考虑种植产地自然条件,选择两系稻或三系稻,以满足当地的种植条件,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应保证水稻品种具有较强抗性、颗粒饱满、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等特征,以此提升水稻的出芽率,促进水稻快速生长。

2.2   选择水稻播种时间

在选择水稻播种时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种植区域之间自然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通常情况下,400 m左右的海拔地区应选择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行播种;400~800 m的海拔地区选择在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同时在播种时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播种,保证最佳的播种效果[2]。

2.3   水稻种子处理

在水稻种子处理过程中,首先应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种子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会杀死种子中的有害病菌,一般晒种时间应持续2~5 h。随后进入浸种消毒阶段,将种子放入强氯精溶液中或者放入生石灰澄清液中,也可放入多菌灵水溶液中浸泡8~12 h后清洗干净,进一步杀灭种子中的病菌。最后进行催芽,破胸后对水稻种芽进行淋水降温,并注意淋水的温度,将水稻种芽控制在25~30 ℃。

2.4   水稻育苗

种植人员需选择合适的苗床,保证苗床土壤的肥沃及土质稀松,且苗床应处于背风向阳的位置。为了满足水稻对水源的需求,苗床周围应具备良好的灌溉水源。在种植之前,为了提高土壤肥力,采用腐熟的水稻稻草,将其直接作为土壤的有机肥,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增强水稻抗病害能力。在播种前7 d将硫黄粉播撒在土壤中,使用水稻壮秧剂调节苗床土壤酸碱度,使其达到规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在播种前2~3 d采用敌克松颗粒剂和移栽灵药剂,做好苗床土消毒工作。

2.5   水稻苗床管理

在水稻苗床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内膜温度,对于1叶期和2叶期的水稻种植的内膜温度控制在20~25 ℃为宜,当1叶期平展后再揭开地膜。进入3叶期后,白天可以不覆盖地膜,晚上覆盖地膜。当种植人员一旦发现床土发白,则应立即进行喷水。在秧苗2叶1心时,应将移栽灵加入水中,并喷施在苗床上,其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抗病害能力,避免水稻秧苗出现枯黄等现象。

2.6   水稻栽植

在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植方式,传统水稻种植方法有秧标、插秧轮等方法,现代则多使用插秧机进行栽植,但是在不平整的稻田中,还需要使用人工插秧。除此之外还有抛秧方式,该方式更为便利且高效。栽植之前需要施足底肥,尤其是沙土类的土壤,可通过施肥增强土壤的保肥以及保水能力。

在確定水稻栽植密度时,应充分考虑种植土壤情况,通常情况下,肥沃以及稀松的土壤应控制种植量在1.4万~1.6万株/667 m2,肥力较差以及黏重的土壤控制在1.6万~1.8万株/667 m2。还应充分考虑水稻品种,如果选择的水稻品种植株较小、叶片较短和挺直,则应适当增加栽植密度,如果选择的水稻植株较高、叶片较长,可适当减少栽植密度[3]。

2.7   田间管理

2.7.1   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在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当完成秧苗的栽植后,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蘖和晒田,有利于增强水稻根系的生长。完成秧苗栽植的7 d后撒入除草剂,防止田块出现更多的杂草,影响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需要在秧苗栽植7 d后施加分蘖肥,通常采用尿素加氯化钾,以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之后还需要适当追加稻肥以及有机肥,由于化学肥料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无公害有机肥代替传统的化肥。

2.7.2   拔节至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在拔节至孕穗期的田间管理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升高,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并控制灌溉的深度,通常保持在3 cm左右,同时应注意对水稻进行持续性灌溉,避免出现水稻干旱缺水的情况[4]。与此同时,根据水稻秧苗生长情况,选择在晴天合理施加穗肥。

2.7.3   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在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进行浅水灌溉,采用根外施肥的方式,一般使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喷洒。在此期间需要施肥2次,并注意施肥的间隔时间。待水稻金黄饱满以后,利用收割机对成熟的稻穗进行收割,可以保证稻米的质量和产量。

2.8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策略

2.8.1   水稻病虫害

稻瘟病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之一,对水稻为害较大。根据稻瘟病侵害的不同位置,可以将稻瘟病分为苗瘟、粒瘟、叶瘟以及穗颈瘟等。稻瘟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风、昆虫、水流等。且稻瘟病可以越冬,天气转暖后会出现大量复苏的情况,严重为害水稻的正常生长。

恶苗病在我国各稻区都会发生,染上恶苗病的稻苗会出现不发芽或者不出土的情况[5]。染病的病苗会出现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移栽前出现死亡的情况。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还可能受到虫害的侵害,外源性虫害包括黏虫、白背稻虱、褐稻虱等;内源性虫害包括灰飞虱、稻蓟马、三化螟等。无论是外源性害虫还是内源性害虫,一旦暴发则会对水稻种植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2.8.2   防治策略

针对水稻病虫害的出现,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防治。首先应强化种植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加强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管理。其次,应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及时淘汰易患病的品种。栽植前应加大深耕以及旋耕力度,栽植时需科学、合理地选择抛秧以及机械插秧等方式,同时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科学灌溉和施肥。最后,还应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使用相适应的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水稻高产提供重要保障[6]。

3   总结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对水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还需不断加强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现状,在实际水稻栽培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对此水稻种植人员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水稻栽培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实施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以及产量,保证食品安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黎宾.关于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4):147-148.

[ 2 ] 宋玉萍.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6):87-88.

[ 3 ] 李昌明.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推广对策[J].河南农业,2019(32):18-19.

[ 4 ] 劉凤萍.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2017(16):68-69.

[ 5 ] 王国迪,陈瑞,汪彦欣,等.杭州地区水稻恶苗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稻米,2020(4):103-105.

[ 6 ] 李世梅.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19):76.

猜你喜欢

水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