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龙江高质量发展
2020-11-30张微
张微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将考核“指挥棒”指向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历史必然。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便成为地方政府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结构性问题突出,市场化程度低,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成果分享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是制约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在遵循国家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龙江特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獻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1-0010-02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高质量大讨论活动,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均提出了相关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龙江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我省两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对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多角度深入探索。
一、走龙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地区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各地区均在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新布局。对龙江而言,其高质量发展布局国家已经做了明确部署。从战略角度,黑龙江省肩负维护国家“五个安全”的战略任务;从中央布局角度,涉及黑龙江省发展的有“五大规划”;从东北振兴的角度,“六方面要求”是黑龙江省改革发展的方向。习总书记两次视察黑龙江,为龙江做出了重要指示,龙江要做的就是把政策精神转化为发展思路,把国家的战略规划与龙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传统基础等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全面激活内生动力,奋力走出龙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结构性问题突出
一是国家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在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导致结构性问题长期制约我省经济发展。我省农业“一粮独大”,粮经饲结构偏重;第二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大量冗余无效产能被去除,GDP占比由2010年的48.6%下降至2019年的26.6%;第三产业虽发展较快,但高端供给不足,导致我省产业结构整体处于失衡状态。二是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间政府协调机制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改革推进较慢,致使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程度持续扩大。从全国看,2019年我省人均GDP居全国第30位,仅相当于排名第1位北京市的1/5多。三是资本要素投入多以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为主,非公有制经济相对较弱,生产层次偏低。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以粗加工的生产链为主,大多依附于国有大企业代工,自主创新能力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二)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人力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劳动力要素不能实现充分有效的配置。我省人才流失严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出省200余人。而留省的高端人才又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教育、工程、卫生等传统领域,相反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等重点发展行业还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二是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重较低。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6位,科技产出指标居全国第8位,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仅排在全国第22位,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三是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我省对俄贸易占全省进出口总额70%,贸易商品结构相对单一,初级产品占比较大,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小。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仅为0.6%。
(三)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我省单位GDP能耗偏高,201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0.52吨标准煤/万元,而我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6吨标准煤。二是在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博弈中,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对生态资源无度开发和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过多年的开发,我省森林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功能减弱;草原超载放牧,草原沙化、碱化、退化严重;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均出现过违法违规开发现象,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低,矿山生态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三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开发保护、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机制不健全,资源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偏低。其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空心村、闲散土地出现,全省大部分农村宅基地面积超过了省规定的标准。另外,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也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四)发展成果分享机制不完善,群众幸福感不高
一是由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原则,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的机会不均等现象,导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如预期。分配调节机制不完善,导致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占比偏低且提升缓慢。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和财富结构的失衡,我省与其他区域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共享发展成果比重偏低。“基地型经济模式”使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收入差距还在逐年拉大。2013-2019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的差距由2407.4元扩大至6479元。三是历史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社会保障缺口较大,对其他财政支出造成挤占。我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持续扩大,2010-2018年年均增速16.3%。2018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1.9%,高于全国9.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提高一方面体现我省社会福利水平改善,但另一方面,较高的比重也是对其他部门的挤占。
(五)公共服务机制不配套,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我省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虽然国家给予了“东北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但体制性障碍并未完全根除,仍存在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的问题,抑制了经济活力的释放。二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2018年,我省公共服务支出307.6亿元,居全国第26位;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6.6%,支出占比居全国第29位。三是与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不能再用传统方法来进行评价,而目前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衡量标准尚未被全面量化,现有体制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不匹配。
三、龙江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真正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完善自主创新攻关体制。对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项目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强“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攻关,提升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培育高能级创新市场主体。二要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用金”深度合作,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畅通研发、中试、孵化、转化渠道,培育新商业模式,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三要推动“老字号”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落实“双千亿”专项计划,依托核心企业、科研院所和军工科研项目技术溢出,打造区域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在民用領域的应用,把我省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智能制造先行区,确保国家“产业安全”。四要培育“新字号”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5G商用和智能产品推广,加快发展高端医养、健康检测、智能穿戴等新业态,致力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协调经济重大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协同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协同产业体系发展,优化粮经饲结构,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信息技术提升工业创新水平,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二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思路,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和考核标准,综合发展区走高端制造的道路,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资源型城市走转型升级的道路,致力于煤炭精深加工,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农业发展区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生态功能区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己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探寻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方式,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质量。三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能力,加大普惠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四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绿色、和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公转铁”为主攻方向,优化航空布局,打造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国际联运等一体化联运体系。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责任,加强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健全自然生态空间系统修复和合理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二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题的生态经济体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引领,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践行“两山”理念,倡导低碳生产,搭建绿色供应链,形成全省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冰雪体育运动、生态养老产业,加快生态产业化进程。三要建立能源高效利用制度。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利用俄气实施“气化龙江”战略,致力于能源的清洁开发、清洁转化和清洁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四要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严格管控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治,抓好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提高污染物零排放技术应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
(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提升了我省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赋予了我省更大的政策创新自主权。我省应以政府管理方式、投资管理制度、金融制度、贸易监管制度、海关监管制度、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的创新为核心目标,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促进开放创新与区域规划、国家战略的高效融合,实现“技术引进来、产业走出去”,为全方位深化改革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要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对外开放格局。深耕传统外贸市场,加强与欧美、中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合作,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鼓励和引导企业综合考虑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开辟国际新市场。三要加强对内交流合作。推进与广东、深圳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深化龙江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对接交流合作,深入推动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科技平台共用、重大项目合作、资源要素共享等领域取得更大成果,助力我省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四要推动招商引资创新升级。根据我省区位优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通过搭建投资促进的信息化系统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补足断链、引进世界前沿产业链工作,建立相关部门间的联动服务机制,做好从招商-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各环节的跟踪服务,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五)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要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推动就业创业。设立创业专项资金,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创新就业培训体制机制,运用“互联网+”发展就业新形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二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精准方略,推动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深入实施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全方位扶贫,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三要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健全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增强养老的社会保障性;建立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增设老年人照护服务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搭建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医疗机构等资源,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扩大养老服务专职人才的培养规模,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给予就业优惠政策。
(六)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
一要在思想上“破冰”,以思想之变引领行为之变、实现发展之变。增强区域间、部门间联动协调意识,以思想联动引领行动联动,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二要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打造营商服务平台,完善多维度监管机制。三要完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营销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本领高、工匠精神强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四要做好区域风险防控。筑牢金融生态安全防线,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按计划化解隐性债务,坚决遏制违规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严防重大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降低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重大服务质量事件的发生,确保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8(10):18-22+67.
[2]陈晓东.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改革的六大着力点[J].经济纵横,2018(5):54-60.
[3]姜国忠.深入推动思想大解放开辟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境界[J].行政论坛,2019(3):124-128.
[4]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19(5):26-40.
[5]高骞,吴也白.上海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研究[J].科学发展,2019(3):5-15.
[6]李子朕,王爱民.江苏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与推进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9(1):247-256+260.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