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行为金融课程中的应用
2020-11-30崔惠颖
崔惠颖
[摘 要] 实验教学是行为金融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以往的课堂实验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高校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应运而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有符合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涵、能够满足课程独特的教学需要、弥补以往实验教学的不足等诸多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行为金融课程应该注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软件的选择,以及基本流程的规划。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教学实践,提出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安排、提高虚拟仿真实验的针对性、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等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行为金融课程;新冠肺炎疫情时期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1-0189-03
行为金融学以微观个人在金融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由此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包括各类无法被传统金融理论所解释的市场异象和资产错误定价。近年来,随着丹尼尔·卡尼曼、罗伯特·J·席勒、理查德·塞勒等著名学者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金融学已成为金融学的前沿热点领域,国内高校也纷纷开设行为金融课程。为了解释现实金融世界与传统理论的不同,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实验经济学、脑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融入金融学,表现出典型的跨学科特征,也因此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行为金融课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輔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高校教师纷纷转为线上教学,这对行为金融课程以往的课堂实验教学产生了较大冲击。鉴于行为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目前的教学情况,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现实感和现场感,行为金融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行为金融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践行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涵
为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认知,同时也造成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的相互脱节。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冲击下,高校应该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培养,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既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有能力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有灵魂”的通才。
新文科建设正是要通过跨学科化和技术化,来推动文科学科建设由以往的学科分化转向学科整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因此,新文科建设应该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目的地整合多个学科,培养学生批判性地掌握现有理论知识。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集信息技术和问题导向的实验和实践为一体,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力,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可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践行新文科建设的有效教学措施。
(二)满足行为金融学独特的学科需要
自哈里·马科维茨于1952年提出均值-方差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现代金融学逐渐形成了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石的完美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投资者具有完全理性,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决策时,具有明确的效用最优化目标;二是在向最优化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总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在市场方面,资产价格应该能够充分且及时地反映出所有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中,资产应该是被准确定价的,即使存在错误定价,也必然是小幅的、暂时性的。然而,近几十年的金融学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在金融决策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往往会受到心理偏差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表现出“有限理性”。市场也经常出现资产错误定价和各种无法被传统金融理论所解释的异常现象。人们开始对传统理论感到迷惑,试图找到新的理论来解答这些疑问。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通过融合心理学、实验经济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强调文化、习俗、法律制度、群体偏好等因素对个体金融决策的重要影响,为这些异象给出了富有说服力的新解释,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比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我们会发现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以理论假设为基础,后者则从金融决策者和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出发。事实上,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均源自于实验研究,特别是心理学实验、田野调查、软件仿真和脑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对学生理解行为金融课程至关重要。
(三)弥补行为金融课程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
虽然实验教学对行为金融课程十分关键,但是由于课时安排和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以往的课堂教学仅仅安排了几个比较简单的实验演示或图片讲解,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加入到实验活动中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情况,造成学生对实验过程没有深刻体会,体验不到行为金融学的精髓,也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本就不理想的课堂实验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行为金融课程的学习深度和学习热情。
由于多方面的局限性,实验教学成为了行为金融课程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不过,也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所熟知和认可,给原有的教学困境带来了新的突破。自2013年以来,通过评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高校建设了一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未来,还将继续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认定工作。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大大提高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行为金融课程可以引入合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来完成线上实验教学活动。由于虚拟仿真实验只需要每位学生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几乎不受教学设备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可以实现行为金融课程实验教学的普及性。同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比传统课堂实验教学更具现场感,可以让学生融入情感体会。最重要的是,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传统课堂实验教学难以进行的“交互式实验”,十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二、行为金融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软件的选择
截止2019年11月,教育部公示的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共139个,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等众多专业,这些项目均可以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找到。该平台的各项教学实验都配有相应的项目介绍、教学计划和实验大纲,可以保证100人同时在线实验。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中与行为金融课程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教学活动。
除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软件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例如Netlog。Netlog软件由美国西北大学的连接学习与计算机建模中心(Centerfor Connected Learning and Computer-Based Modeling,CCL)开发,是一款可以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进行仿真实验的可编程软件。该软件简单易懂,实验过程清晰简洁,程序便于修改,比较适合本科生操作。另外,Netlog软件自带大量不同领域的仿真程序,实验者可以在现有程序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就可以完成一次新的实验操作,对师生的编程基础要求不高。另外,诸如Matlab等软件也可以进行一些金融领域的仿真实验,但编程要求比Netlog要高,更适合研究生的实验教学。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基本流程
1.确定清晰的实验教学理念。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行为金融课程从传统的基础型实验教学转向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行为金融课程而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是简单地对理论知识的再现,而是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行为金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沿性。
2.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明确基本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主题,也可以在所有理论课程都结束后,统一进行实验教学。一般而言,前者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则适用于实验教学学时较为有限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实验主题选择不同的实验平台或软件。例如,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中,可以使用内蒙古大学杜凤莲教授主持的“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体创新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确定性偏好与禀赋效应、框架效应、学习效应和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又如,可以将Netlog软件中自带的“Rumor Mill”模型进行适当改编,用于模拟股市中的羊群行为,以及口头消息、媒体信息在股市中的传播。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对实验所用平台或软件,以及实验内容和流程,进行详细的规划,提前发布给学生,便于学生高效率地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
3.优化实验组织流程,突出情境体验式实验教学模式。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Paul Maclean是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他认为认知的动机不可能是认知本身,而应该是情感。为了进一步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优势,教师在教学实验的设计和组织中,应更加注重突出情境体验模式,例如实验场景组合更加生活化,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融合自身情感的学习过程会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加记忆深刻。此外,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优化设计实验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外部认知负荷,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加顺利地应用到实验中去。在降低外部认知负荷的基础上,突出情境体验模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及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传统实验教学,因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多元化、过程化,考核的重点不在于学生是否得到了某个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在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能力的提升度。教师应该在行为金融课程中设计一系列教学实验,由浅入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连续的过程性评价。
三、完善行为金融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安排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课时严重不足。以本科生的行为金融课程为例,一般只有十几个学时,且绝大部分学时要用于讲授理论课程,能够用于实验教学的课时不超四、五个学时。此外,行为金融课程一般是每周排课两个学时,这对于一次完整的虚拟仿真实验而言,往往是不够的。因此,一个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经常会被分在两周完成,影响了学生操作的连贯性,甚至导致无法开展較为复杂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此同时,课程考核方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教学要求,难以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可见,行为金融课程的教学安排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适当增加教学学时,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在理论课时外,允许教师适当灵活地调整单次实验教学的上课学时,以能够进行完整的实验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
(二)提高虚拟仿真实验的针对性
目前,还没有针对行为金融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虽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中的教学项目在不断增加,但是还远远不够,该平台只能将现有项目按照专业进行粗略的划分,没有形成针对具体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至于虚拟仿真软件,对现有模型进行程序改编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毕竟适用于行为金融课程的自带模型是有限的,想要完全满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教师就不得不编写新的模型程序,这对教师的编程要求就会大大提高。
为了缓解上述困境,高校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加快开发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实验,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针对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应该在教育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以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虚拟仿真实验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另外,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方法也亟待探索,相关的教学改革指引还有待补充和完善。
(三)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师生对该教学模式都不够熟悉,相关的教师资源也十分匮乏,这也会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于传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较大,建议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可以吸纳有编程背景的教师或企业界人员,还可以吸纳同专业的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不仅有助于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还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引入到更多的课程中去,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利用率。
行为金融课程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也许是源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不过,鉴于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值得在长期推广,形成常态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丽丽,仝爱华,胡志飞.“互联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向互联网金融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9(1):176-179.
[2]卿春,何颖,夏换.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7(2):70-73.
[3]马丽.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研究[J].时代金融,2020(9):142-143+145.
[4]马莹,张恒,宋其圣,胡清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实验课在线教学[J].大学化学,2020(5):223-228.
[5]赵晓娟.基于行为金融学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151-152.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