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背景下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策略研究
2020-11-30粟慧
粟慧
[摘 要] 广西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关键枢纽,其农产品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敞越开。近年来广西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农产品的出口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加上受到农业发展水平、农产品流通体系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随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广西农产品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应充分利用好通道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其农产品的出口发展水平。
[关键词]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农产品;出口
[中图分类号] F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1-0090-03
2018年11月12日,“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意味着互联互通建设的地域范围与方向更广泛,与“一带一路”倡议也更紧密衔接。这条通道联通我国中西部6省,向南通过广西北部湾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南亚各地区主要物流节点。广西地处该通道的陆海连接节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享受着多重政策—沿海地区开放、边境地区开放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广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的独特资源和气候,近年来区内已形成优质谷,果蔬、畜牧以及水产等几大类特优农产品,广西中草药植物类产量位于全国第二,其糖蔗、桑蚕、木材、茉莉花等产量更是居于全国前列。随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发展,广西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一、广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广西农产品出口规模
广西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114.42亿元,达到近六年来的最高增速,较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2018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97.61亿元,农产品出口139.6亿元,增长3.1%。农产品进口358亿元,下降8.2%,占18.5%。2010-2013年广西农产品贸易额不断上升,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长速度为17.3%;2014-2015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35.6%。
(二)广西农产品出口结构
广西农业发展基础好,农业资源禀赋突出,拥有粮食、糖蔗、水果等1200多个农作物品种。农作物面积以及产量优势明显,糖蔗面积和产量占全国60%,芒果和柑桔的总产量更是全国第一。在出口种类方面,依托其独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广西大力发展以鲜、干水果及坚果、粮食、水产品、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出口,2018年,广西蔬菜出口金额达到464216万元,鲜、干水果及坚果为232684万元,粮食出口金额为136735万元,水海产品为125057万元,这四类产品占到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7%。
(三)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
广西货物出口贸易地理方向以亚洲为主,广西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在东盟国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7年,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率约为19%。2018年广西农产品贸易额达69亿美元,位列全国第9位。其中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达到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位列全国前5位。
二、新通道下广西农产品出口机遇与挑战
(一)新通道下广西农产品出口机遇
1.国外市场的不断开阔
作为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国际合作范围从新加坡扩展到东盟、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合作,广西与新加坡有关方面已签署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2017年9月,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共建的南宁国际物流园项目正式启动。广西积极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发展其以多式联运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是促进了廣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发展友好贸易合作关系,为广西农产品出口带来广阔的市场。
2.通关改革的不断完善
2018年广西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全面铺开口岸一次性联合检查,推动中新南向通道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与新加坡、越南等国在通关信息化、新型通关模式等方面的试点合作(2018年05月29日,中国新闻网)。正式推行“单一窗口”,并对北部湾港施行“集疏运一体化”改革,4个港区间接驳的集装箱货物实现“同城互认”,这一举措使得通关时间减少了2/3,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了20%-30%。口岸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对流通时间有高度敏感性的农产品出口十分重要。目前广西拥有进境农产品指定口岸达19个,边境县实现国家一类口岸全覆盖,其中友谊关口岸成为中国最大的东盟水果进境口岸和中国最大的红木产品集散地。快捷便利的通关让国际陆海新通道更加畅通,带动广西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3.交通运输业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的出口离不开物流的支持,为了更好支持新通道建设,促进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广西加紧交通以及物流的建设。截至2018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达6019公里,《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显示至2030年,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1.52万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迈入国家第一梯队;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3.6亿吨;铁路方面,运营总里程为514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751公里;同时中国南宁—越南河内班列的增加,意味着广西联通东盟各地的铁路通道被打通。在这期间,广西规模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南宁中心开始进行运营。目前,广西已经初步形成面向东盟、连接周边省份的立体交通网络。
农产品的鲜活特性使得冷链物流建设是重中之重。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广西冷库库容达138万吨,防城港、崇左等市跨境冷链物流发达,2018年广西果蔬菜产量5500万吨左右,外运量达1500万吨;口岸、边民互市进口水果超300多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冷链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规划到2020年,将广西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冷链物流核心枢纽、通往东盟的国际冷链物流大通道、中国-东盟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4.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为加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2017年12日,广西公布《广西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根据方案,广西将加深与重庆、四川、贵州合作,共同建立适合区域间合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形成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式联运网络,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时间、服务以及价格之间都最具竞争力的新贸易通道。近两年,国家以及广西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出口成本、调整广西农产品外贸结构、促进农产品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西沿海铁路货运价格调整方案》,使总运量90%以上广西沿海铁路货物运价在不同程度得以降低,以集装箱为代表的高附加值货物运费降幅达高达20%。为推动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2009年央行等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要求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截至2018年末,广西有14家银行开办人民币兑越南盾柜台挂牌交易。中国银行已实现越南盾、泰铢现钞和在越南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的跨境调运。这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切实降低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成本,在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物流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广西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广西农产品更好的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新通道下广西农产品出口挑战
由于广西经济等各方面的建设都较为落后,在新通道的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广西农产品出口面临着挑战。
1.贸易通道基础设施薄弱
广西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在贸易通道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港口建设方面,广西北部湾码头仍然存在船舶等待时间过长、港口信息服务水平较低、通关以及审核过程繁琐等效率低下问题。铁路基础设施方面,由于技术标准低、运量小,加上当前冷链运输能力较低,设备之间标准达不到统一,铁路与港口之间连接缺乏通畅,影响着铁路冷链运营效果。公路方面,由于路况差、设施配套老旧,路段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跨境公路运量十分小。在不断的整合过程中,广西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是其港口、铁路以及公路的交通集疏运体系仍不健全,基础设施仍旧较薄弱。
2.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近些年来,逆全球化现象明显,贸易摩擦逐渐成为了常态,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品,纷纷制造一些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升级,将给广西农产品出口带来更大的压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虽然为广西农产品出口带来更加广阔、多元的市场,但由于与东盟国家产品结构类似等原因,广西农产品面临着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市场激烈竞争。
3.政策机制不够完善
广西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物流枢纽,其参与建设的力度以及效果对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等原因,广西与作为新通道中心城市的重庆在相关政策、机制支持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悉新通道覆盖省份目前仅有重庆成立专门处理相关事务的机构。
三、广西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产品出口质量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农村、农业改革的推进,广西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后进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过小,布局分散,缺乏规模优势,其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是处于我国平均水平以下。小规模、家庭化的生产模式,使得大多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不符合检测标准,或在生产的时候缺乏质量控制标准,参差不齐的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影响农产品的出口,也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因此需要制定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出口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品牌意识较弱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广西的农产品贸易对象主要是产地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不多,高技术高附加值农产品更少。植物类产品出口以蔬菜、干、鲜水果以及坚果为主,而动物产品的出口则主要为水產品。在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领域的深加工方面的产品很少。广西农产品加工率较低,加工转化率约为40%,低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二次以上深加工仅占20%(数据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然而单一的低附加值农产品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发展,从2011年的仅有1件注册到2018年的40件,但与我国山东省、河南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出口风险大
广西农产品的对外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东盟市场,与目标市场本土产品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且东盟等国家农产品具有量大便宜的特点,竞争十分激励。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的弊端明显,意味着极大的市场风险,严重威胁着广西的农产品贸易发展。
(四)农产品物流业起步晚,物流成本高
农产品本身的品种繁杂性、时令性、易变质性等特性,决定了它的出口对物流环境要求必须严苛。装卸货物时间的长短、运输状况的好坏以及包装规格等都对农产品最终的价值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广西虽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发展农产品出口物流的绝佳地理位置。但由于广西冷链储藏与物流相对滞后,农产品产后耗损大,果蔬运输耗损率高,达到25%-30%。广西物流业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占据95%,民营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过小、业务能力弱,规模较大的基本为国有企业,如北部湾港务集团、广西物资集团等。
四、对策建议
(一)促进广西农业现代发展,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重要。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离不开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有力监管。广西相关政府部门应借鉴国内农业出口强省的经验,对农产品的产地、投入、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详细规定,加大标准体系宣传,提高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认识;力推进农业打假和规范农药使用,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制假售假、未尽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安全质量保障,助力广西农产品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在区内各县域联手专业机构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的检验检测机制,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广西农产品生产、出口全过程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机制,规划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加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园、点)的建设,促进土地、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业生产相融合,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推动广西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