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名“新闻战士”的坚守

2020-11-30胡喆

传媒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和医院院区方舱

胡喆

2月8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也是我到武汉疫區采访的第17天。

本应是阖家团圆共庆元宵的时刻,由于特殊时期,并没有太多的节日氛围,也来不及吃妈妈做的汤圆。上午紧张的策划筹备会议之后,下午我们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组一行十余人,开启了忙碌的工作模式。今天报道的重点是武汉市刚刚开启的“方舱医院”,我们来到武汉市最大的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第一时间深入正在紧张筹备中的方舱医院病房,用新媒体直播方式,向公众立体化、全景式呈现了方舱医院的建设进展,并独家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负责人等权威专家,向公众解读方舱医院设立的重要意义、筹备进展和后期规划。

作为新华社国内部的一名记者,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一名武汉出生长大的武汉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乡有难,更应与家乡同呼吸、共命运。本来不打算回家过年的我,在退票之后又重新买上了回武汉的火车票。1月22日,我作为增援湖北分社的记者被派回武汉采访。

1月23日,武汉宣布全城封闭,只许进、不许出,这是我作为一名在武汉出生长大的武汉人所从未经历过的时刻。看到网上有很多评论,“武汉!加油!”的声音不断传来,作为一名记者,又是一名武汉人,我怎能在这种时候不发出自己的声音?采写的《新华微评:加油,武汉!》等多篇评论,以第一视角的笔触,真实反映武汉采取“封城”举措后的市民反应和舆论环境,第一时间喊出了“加油,武汉!”“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的强音。

1月24日,一次终生难忘的除夕夜。作为一名“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每一个除夕都是和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一同度过的,而这个除夕,我和湖北分社的战友们奔走在采访疫情的第一线。

冰冷的雨夜,窗外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而窗内则是一桌用一次性饭盒打好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年夜饭,我们坐在一起,展望身边即将建好的武汉版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

那一夜,我们率先播发了武汉版小汤山医院被命名为火神山医院的消息,首次播发了《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除夕夜探访在建的武汉“小汤山”医院》。

1月28日,武汉协和医院首批感染医护人员治愈后出院。本计划去天河机场采访的我,临时被通知,当天上午协和的两名医生要出院了。这是我们已经跟踪了数日的重磅消息,复盘医护人员的治愈过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于前一日率先独家首发了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消息,出院当天又持续追踪报道,不仅进行了新媒体直播,还第一时间在新华视点微博播发了这一消息。

此后,我们又不断追踪,采写了新华视点稿件《武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人员首批集中出院,复盘救治过程有哪些发现?》,新媒体版本《意义重大的复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协和医院被感染医护人员治愈出院的重大意义。

战斗还在继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我们有信心,最终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努力做出新闻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协和医院院区方舱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公关界、艺术界爱心人士募集善款121710元捐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基于PEST-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化选择策略
健康快讯
父母个子高,孩子个子一定高吗
“磨洋工”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