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区”里的生命争夺战

2020-11-30闫乃之

传媒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击病房医护人员

闫乃之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牵动人心。我们在得知武汉封城、报道力量紧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组织申请深入武汉。大年初一,我们报道组一行几人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从北京派往前线的首批记者之一挺近疫区。

在武汉,“红区”是抗击疫情的医院对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也是医护人员与病毒较量的主战场。为记录这场“生命争夺战”,我们在抵达武汉后第一时间前往“红区”采访。这里是病毒的高污染区,染病风险极大,已有多名医护人员倒下。面对危险,大家仔细做好医疗防护,用镜头和笔触跟踪报道疫情之下的人性冷暖、医者仁心。

一是用“微感动”引发“大共鸣”。细节最能打动人,在抗击疫情的报道中,很多“微感动”就能让人体会医务人员不平凡的工作。工作的第一天,我们就在距离疫情发生地仅几公里的汉口医院现场直播报道病人收治情况,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战疫情》特别节目播出。直播现场采访了一位病房主任,她在介绍情况的时候声音沙哑,所以我们在节目中放大追问:是否因为没有休息好而致?这名医生回答: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只睡2小时。救治病人的工作强度之高可想而知。

这个细节被上传到央视新闻抖音官方账号后被网友广泛关注,已获得近770多万点赞,网友纷纷留言:医生辛苦了、你的声音是我听到最美的声音。这些话语,凝聚着醫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在短视频传播环境下,传统节目中很多细节性的感动经过片段式截取与传播,却能够达到更大的共鸣效果。

二是沉下心记录大事件。在抗击疫情的报道中,各方报道力量的介入提高信息增量,但除了消息类、动态性报道之外,还应该沉下心记录疫情中的人和事,以他们身上无私无畏、坚守奉献的精神感动人心。

随着报道的深入,报道团队扎进“红区”挖掘一线医务人员抢救生命的感人事迹。在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报道组发现院长张定宇的故事。当时除了医院书记和家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他腿部肌肉萎缩,走路一瘸一拐。但为了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他带领全院职工坚守一线,昼夜奋战,即便妻子染病住院,他也没及时看望。我们熬了两天一夜制作出节目【战疫情·蹲点日记】《金银潭医院院长: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时长达11分钟,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后被广泛转载,引发各界共鸣。

除医生之外,照护病人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就是护士。我们蹲守在汉口医院,连续三天跟踪拍摄发热门诊的护士长赵华,制作节目《护士长赵华:发热门诊里的“家务事”》。节目记录下她20多天没有回过家,每天在医院保护同事不被感染、帮助患者就诊等细节,特别是母亲写给她的一封家书令人动容。这样的深度故事,为抗击疫情的大事件留下印记。

三是还原真实,回应关切。面对疫情中错综复杂的信息,如何保持主流媒体的定力和判断力,引导舆论正确发声,这是前方报道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针对最初物资紧缺、道路不畅的社会关切,报道组第一时间联合地方记者站,跨省追踪一批物资运输的完整环节,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批医疗防护物资的星夜驰援》,记录下17个小时物流接力转运并派送到医院的全过程。针对各方关注的病房内患者的救治情况,我们深入武汉市肺科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采访。在《新闻联播》中播出《抗击疫情:病房里的歌声》,通过几位痊愈患者出院临别前赠送给医护人员的一首歌曲,表达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决心。

此刻,我们还在武汉疫区继续工作,必将竭尽所能、坚守前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辱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猜你喜欢

抗击病房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