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开发学具助力通用技术课堂教学

2020-11-30蔡梅芳

考试周刊 2020年91期
关键词:三视图物化学具

摘 要:当今,随着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也走进中学校园、用于开发学具、服务于课堂。经过实践,在3D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融合之下,开发学具,助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打造模仿体验式、合作探究式、作品展示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具;3D打印;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进入中学校园,3D技术用于开发学具、服务于课堂教学成为时下备受探讨的问题。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3D打印技术有着低成本、易成型、方便操作等特点。笔者经过多次的开发与实践,发现利用3D开发学具,助力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此,文章从3D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的融合入手,阐述3D技术开发符合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年龄的学具,助力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

一、 3D打印技术的优势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中的一种。在无须借助其他辅助工装夹具下,3D打印就能直接将三维模型快速加工制造成实体模型。当今,3D打印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和医疗等。3D打印技术原理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激光粉末成型法、熔融塑料成型法、光敏树脂成型法等。大多数学校配置的3D打印机是采用熔融塑料成型技术法,这种技术是通过层层堆积材料的方式制造出几何实体,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无污染。教师要先选择一款建模软件(如3Done),利用建模软件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适合学生年龄的学具模型,然后分层切片,再用3D打印出来,为课堂教学提供设备保障。

二、 与通用技术学科的融合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开始走进日常生活,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因此,3D技术开发通用技术学具应运而生。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依托3D打印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的融合,创设通用技术学科学具,突破教学条件局限,丰富教学手段。主要优势如下。

(一)打造可视化模型

1. 教学中发现问题

在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绘制三视图时畏难情绪有点严重,轴测图转化为三视图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对零件形体的视图表达不完整。在技术工程上,三视图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技术语言,识读与绘制简单的三视图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通用技术学科素养。

2. 3D学具优化教学条件

在《简单三视图的绘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三视图的辅助教学手段,不论采用多媒体的课件,还是借助硬纸板制作零件模型,都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构建,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不是最理想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先收集学生易错的三视图典型案例,然后应用3D打印技术将典型案例制成实物模型,再把实物模型分配给学生去观察、去分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条件,突破教学上的瓶颈。3D学具不仅便于学生全方位观察零件形体,还有助于学生领悟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及投影规律。在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情况下,进一步培育了学生技术图样表达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提高学具的精度

1. 原教材试验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结构强度与构件的截面形状有怎样的关系时,教材安排了测试试验,内容如下。

用周长相同的纸质材料自制测试构件,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纸筒作为悬梁结构来进行测试,看看哪种截面形状的悬梁结构承受最大的力?

2. 3D学具改进试验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用纸质材料制作测试构件,在折叠过程中,可能力度分配不均衡或者黏合剂用量不一样,这些都会导致测试纸筒尺寸有所偏差,测试构件规格不统一、不规范,甚至弯曲强度也会不一致,从而影响试验的测试结果。而利用3D技术设计并制作不同形状截面的悬梁来做测试构件,则先应用电脑软件建模,然后3D打印出测试构件,这样能做到构件尺寸精确、误差较小。试验结果自然而然会更科学、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因此,应用3D打印的测试构件进行试验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也是值得推广的学具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学会如何运用3D技术自制测试构件。

第二步,需要考虑选用什么形状的截面构件进行测试比较合适?

在苏教版教材中,选用周长相同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截面作为测试构件,显然这个试验测出来的结论是在同等周长的情况下,圆形构件的强度最好,三角形构件的强度最弱。为了让这个测试试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具现实意义,比如房屋的横梁为何采用高度>宽度?桌椅的横杆大多采用高度>宽度?基于这些现象,则选用截面积相等的构件,形状分别是正方形、圆形、宽高比0.5的矩形、宽高比2.0的矩形。探究同种规格材料做成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哪种形状的构件抗弯强度最大?

第三步,需要考虑测试构件的件数要多少合适?

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的测试构件件数要适量。如果测试构件过多的话,不单单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学具的开发经费,在课堂上还会耗费学生许多测试时间;如果测试构件过少的话,容易出现测试的偶然性,试验数据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综合这些因素,同一种形状的截面构件各测试三次,求其平均值,避免了随机误差的发生,这样得出的数据合理、真实。

(三)增加创新方案的物化率

1. 现实条件的限制

创新方案的物化需要依托一定的工艺方法才能实现。掌握工艺方法之前,学生需要熟悉材料的属性、学习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工艺的流程等。这些前期的准备时间较长,往往不利于创新方案的物化实施。而更多创新方案无法物化,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或缺乏应有的加工工具、或加工场地的限制、或物化的成本过高。

2. 3D技術促进物化

例如,有的学生设计了厨房护指套,设计目的是为了保护厨师在切菜时手指不会受到伤害,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人机关系是:使用者穿戴舒适,为了适合不同大小手指的人群,有不同型号供选择,材料采用食品级。

这款厨房护指套,如果采用传统加工方法来物化,不仅需要熟悉多道工艺流程,还需要掌握较多的工具使用方法,比如裁剪工具、测量工量、打磨工具。而借助3D打印技术,学生可以较方便把方案在3Done建模软件上设计表达、修改,直至打印,测试。初步测试完,还需要对模型的厚薄、长短、大小进行多次的调整,这些操作只要在建模软件直接修改设计参数就能实现。甚至方案的调整,也可以类似操作。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方案的物化是方便又可期的。这种技术无须其他工具或学习其他工艺,就能增加创新方案的物化率,实现学与做的一体化模式。

三、 3D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仿体验式的课堂

模仿体验式的课堂,是借助3D打印技术开发学具,模拟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利用角色效应,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自我潜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角色情境的体验中,学科技术素养进一步得到培育,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绘制三视图的教学中,借助3D学具模型,巧设情境,课堂上赋予学生工程师的使命,让学生带着使命去完成三视图的绘制任务。学生扮演角色热情高、参与绘制任务主动积极。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下,学生探讨完成任务。由于3D学具模型的直观性,学生畏惧的绘制任务变得形象、具体了。在绘制三视图的过程中,学生领略技术图样表达的魅力,养成了细致、嚴谨的技术学科态度。

(二)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是学生以小组进行合作,教师充分利用3D学具搭建学习平台,引领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关注未来和未知世界,启发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在试验探究过程中发现事物规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探究结构强度与截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时,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学具,将试验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内容进行拓展,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彰显技术学科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探究试验的热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亲历试验的过程中,分组合作测得形状截面分别为:正方形、圆形、宽高比0.5的矩形、宽高比2.0的矩形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在表格上记录翔实数据,计算其平均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宽高比0.5的矩形截面构件在这四种中抗弯强度最强,进一步诠释了房屋采用宽高比<1的承重横梁现象的本质特征。学生亲历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答案,将认知的困苦变为求索的乐趣,学习的负累变为思维的享受。

(三)作品展示型的课堂

通用技术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动脑、勤动手,勇于创新,把技术创新的构思、方案积极表达出来。借助3D打印技术,学生能够较方便地把自己的创新方案进行物化,然后不断优化、改进,再物化,最后创新设计作品汇聚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学生上台分享设计目的和意义,交流制作技巧与心得,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了技能互动和思维互动的课堂。正如萧伯纳说的:“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例如,有的学生展示了服药提示器,专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按时服药而设计,其功能设有提示音、屏幕显示器、分装三餐药品的空间。课堂由多位学生展示作品,这样展示型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创新设计提供了交流与借鉴的舞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技术创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标。

四、 结语

目前,大多数中学配置的3D打印机,在开发学具时,其成型的长、宽、高尺寸在30cm以内,其打印精度是±0.1~0.2mm,这样参数适合用于制作配合精度要求不高、尺寸不宜过大的学具。如果要开发带有传动系统的学具,那么传动装置的配件只能去购买,或者个性化3D设计后去网上找代理打印。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3D技术开发学具还是有着广阔的前景,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探索、挖掘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章初,丛敏.乐高设备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5):116-118.

[2]沈伟春,范建荣.运用3D打印技术解决“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的困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80-82.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蔡梅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三视图物化学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一种解决三视图问题的方法——镶嵌法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